王麗
如今,師生關系已經從“師道尊嚴”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專制型師生關系演變為“共享共創、教學相長”的民主式的關系。培養相互尊重、平等對話、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師生關系已經從單純的教育手段上升為貫穿教育過程的主線。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思想有意識的個體,教師必須要在理解學生的思想意識、興趣、愛好、學習需要、個性特點的基礎上,以尊重珍愛學生、忌諱嘲笑挖苦學生的態度,將與學生“情感交流”作為融洽師生關系的關鍵詞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然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與學生“情感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曾經帶過一個藝體特長班,基于他們的“特長”,所以對文化課的重視程度不夠,上課打瞌睡、講話、起哄等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較為突出,班級成績可想而知。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及學科教師以紀律約束卻屢禁不止,學校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方案,但效果甚微……當我們面對這樣一群特殊學生群體的時候,如何讓他們重新對學習產生興趣、讓“特長”不“特殊”,成為了在傳統教學形勢下難以解決的問題。
于是,我懷著“走進學生中間”大膽一試的態度和他們進行溝通,希望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我試著從班級成績稍微好點、且善于溝通的學生入手,和他們進行聊天式的談話,了解他們對文化課的看法。其中多數學生認為,文化課與訓練課程區別較大,文化課聽起來比較枯燥,缺乏趣味性,調動不起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因多數同學上課都不注意聽課,課堂紀律不好,使得班級學習氛圍不濃,難以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成績最差的幾名同學,我逐一談話,了解他們不學習或者厭惡學習的原因,他們給出了令人無奈的答案:“想學習,但學不下去,堅持不了,戰勝不了自己貪玩的心理”。其中,還有部分學生還因為青春期的懵懂,早戀的沖動將學習任務拋在腦后。
針對以上情況,我利用一節自習課專門召開了一場主題為“如何提高學習積極性”的討論會,從討論過程來看,我發現學生思維活躍、討論熱烈、發言積極,對老師如何上課、學生如何學習的研究非常認真,感覺他們對自己的理想并不模糊,對自己的前途依然充滿希望,只是年輕的浮燥讓他們暫時在原地踏了幾步,沒有找到學習興趣的突破口。于是,我和他們進行了更進一步地交流:“同學們,你們的發言都很好,都很真實,對我的觸動很大,你們討論、發言的踴躍與積極讓我感覺自己愧對這份職業,愧對自己作為思想政治老師卻沒有及時的給你們上這堂思想政治課,在此,我向同學們致歉。同時,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上有什么好的建議,能及時和老師交流”。此時教室里鴉雀無聲,我從他們詫異的眼神中,我似乎讀懂了他們每次因為考試成績受到指責與批評時的無奈。他們也似乎不相信,站在眼前的,平時只會講些枯燥的政治、哲學、經濟理論的老師,此時成為了他們的知心人。接下來,我們開展了師生互動交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了一一解答,同時,我也將學生們提出的教學建議一一記錄。在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學生們給予了我長時間的掌聲,而我并沒有對這些掌聲做任何行為,只是轉身在黑板上寫出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和QQ號碼……
在這之后,我經常收到一些反映他們在生活、學習、思想上疑慮的信息,只要我有時間,我總是很耐心的解答、開導。我有時也主動找部分同學,鼓勵他們堅持自己的目標,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計劃等等。同時,我還經常參加班級舉辦的一些活動,和他們面對面的交流,徹底將自己融入到這個集體。對其他老師來說,這群學生可能是特殊的,因為他們的成績并不理想。可是對我來說,他們和其他班一樣,沒有任何差別,甚至感覺他們更可愛。我放下了以往教師嚴厲的姿態來和他們相處,他們也開始變得愿意和我接近,愿意和我聊天,甚至會把他們心中的小秘密與我分享。記得我參加學校教職工運動會的時候,這個班全體同學都去為我加油,還拉出了標有“麗姐,加油”字樣的條幅……從那以后,“麗姐”這個稱呼就成為他們一致對我的稱呼。
在平時的課堂交流中我發現他們對課件教學比較感興趣,尤其是我經常采用與他們年齡段相關的圖片、漫畫、語音來對課程內容進行引導和展示,他們也會經常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爭搶著回答問題。為此,PPT協助教學成為了我教學的主要模式,課堂變得不再死氣沉沉,睡覺和講話的現象漸漸消失。在之后進行的一次考試中,在全年級11個班級中思想政治課考試,他們居然考進了年級前8名。這樣的成績使我驚訝,也使其他老師驚訝,甚至讓他們自己難以置信。我相信,這就是情感交流的力量。學生,他們需要關懷,你對他們的理解他們會記得,而且會以一種讓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給你驚喜。
學生的發展離不開老師的關心和關懷,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一個潛在的小宇宙,它的爆發需要積聚到一定的能量,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去讓它發揮作用。我想,作為老師,不要以成績來評價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的目的是讓他們樹立對學習的興趣,是讓他們全面的發展,努力提高他們的素質。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