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茜
【摘 要】職高《會計學》課程,學生倍感難掌握。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這門課程對職業高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采用貼近生活的語言,及案例、情景法教學,取得較好效果。
【關鍵詞】會計學 案例教學法 教學效果
《會計學》是會計學專業的入門課程,術語多,理論抽象,核算方法復雜,高職學生感到難學。筆者就這門課程,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職業高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一、采用貼近生活的語言講課。如在講解會計等式“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時,同學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內涵,這時可以引入學生身邊的例子使講解形象化。上述等式可寫成:
財產(來源)=所有者權益(父母給的、自己掙的)+負債(銀行貸款、向別人借的)。
二、運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授課。下面舉例說明之。
我們理解成屬于某人M的錢(所有者權益)和M借的別人的錢(負債)都是M的資產(資產)。靜態的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現在把M的日常生活收、支作為一家企業的會計業務來處理,來說明科目體系是怎樣建立,是怎樣用借、貸來表示日常業務的。設資產類科目下有 “我的現金”科目,所有者權益類科目下有“屬于我的財產”科目。
假設2013年11月之前M沒有工作,這時:
“我的現金”科目余額為0 ; “屬于我的財產”科目余額為0;
1.在11月底M謀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下月上班,公司發給M安家費50萬現金。
由于發生了收到公司現金的業務,需要做賬務處理:
借:我的現金 50萬 (M的錢多了50萬)
貸:屬于我的財產 50萬 (屬于M的財產增加了50萬)
這時“我的現金” 科目的余額為 50萬 ;“屬于我的財產” 科目余額為50萬;
即資產=50萬,所有者權益=50萬,負債=0,符合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2.M要購房,50萬還不足以支付。M借了50萬現金。 要做賬處理:我們把負債類科目―“我的借款(也可以說: 屬于別人的錢)”加入到科目體系中。
借:我的現金 50萬 (M的錢多了50萬)
貸:我的負債(屬于別人的錢) 50萬 (M的錢增加了50萬)
這時“我的現金” 科目的余額為 100萬,“屬于我的財產” 科目余額為50萬,“我的負債”科目余額為50萬。即資產=100萬,所有者權益=50萬,負債=50萬,符合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3.M用100萬買了一套房。房子屬于M的資產,因此要在資產類科目增加一個科目“房子”。需要做賬務處理:
借:房子 100萬
貸:我的現金 100萬
這時“我的現金” 科目的余額為 0萬,“房子”科目余額為100萬,“屬于我的財產” 科目余額為50萬,“我的負債”科目余額為50萬。即資產=100萬,所有者權益=50萬,負債=50萬,符合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組織同學們找出規律:當收到現金時,都是“借:我的現金;貸:其他科目”,這說明“我的現金”是“借方”表示增加。其實大部分資產類科目都是 “借方” 表示增加。
當M借別人錢時,負債增加了, 借:其他科目; 貸:我的負債(屬于別人的錢)。這說明“我的負債”是“貸方”表示增加。大部分負債類科目都是 “貸方” 表示增加。
當M收到公司的安家費時,所有權益增加了,借:其他科目;貸:屬于我的財產。這說明“屬于我的財產”科目“貸方”表示增加。大部分所有這權益科目都是“貸方”表示增加。
到了12月月底,M把資產列示出:
房子: 余額為100萬, 現金: 余額為0,方向都在借方;
把負債(屬于別人的錢)列示出: 我的負債: 余額 50萬。
把所有者權益列示出:屬于我的財產: 余額 50萬。
這樣高職學生自然而然地可以看出上述各項科目記賬都嚴格符合公式:“資產(借方)=負債(貸方)+所有者權益(貸方)”。同時,學生們對“借”“貸”也有了正確的認識:會計中“借”“貸”只是一個符號而已,不會再望文生義,認為“借”就是借入,表示增加;“貸”表示貸款,或是貸出了。“借”“貸”只是表示會計賬戶的增減而已。
【參考文獻】
[1]周美容.淺談基礎會計情景教學法[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1).
[2]劉梅娟.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會計之友(下),2007(12).
[3]張秀主編.基礎會計(第一版).人民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