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兵
【摘 要】解剖學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解剖學中的實驗課作為醫學教學中最重要的實踐教學,對驗證學生的理論知識以及積累臨床經驗至關重要。當前高職高專解剖實驗教學存在教學模式陳舊,學生動手能力較差,教學方法單一以及實驗考核重視不夠的問題。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解決方法,如運用多種教學技能,力求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加強實驗考核,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高職教育 解剖學 實驗教學
人體解剖學是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解剖學的教學質量,筆者針對我校解剖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探討了相應的對策。
1 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模式陳舊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依舊沿用以往的條框教學、書本教學,過分依賴于課前預設,實驗教具、教案等均提前齊全準備,課堂中看掛圖或者為學生展示模型等等,教學方式完全采用一人講多人聽的模式,無論是課前導學還是課后總結,無論是陳述知識內容還是動手實驗,學生只是被動認知、被動聽講,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嚴重忽略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機會也被剝奪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消減,學生的學習動力被抑制。
1.2教學方法單一
就目前人體解剖學的課堂教學來看,教學方法枯燥單一,普遍還是采取教師講授學生觀察及課后復習的方式,部分教師自身知識結構陳舊,對新的教學技術及新的知識排斥,仍舊以傳統的教具及教材為主,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充分使用多媒體等新型教學工具,這影響了學生接受新技術、汲取新知識的能力,也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不能有效發揮實驗教學的功效。
1.3學生動手能力較差
由于尸體標本不足,沒有機會親自動手解剖標本,僅僅只是觀察辨認已經處理過的、長年反復利用的標本,這些標本質量得不到保障,會導致實驗課質量下降。
1.4實驗考核重視不夠
多數實驗考核一般是在學期末進行,一次性對所學的實驗標本進行考核,并且考核不嚴,而平時實驗課結束時教師一般不會對學生進行考核。在我校對學生解剖學實驗課僅僅記平時成績,針對標本考核幾乎沒有,很難調動學生上解剖學實驗課的積極性。
2 對策
2.1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
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優化教學方法,采取直觀性、啟發性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解剖實驗課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橫向和縱向貫穿所學知識,改變呆板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
2.2運用多種教學技能
2.2.1在實驗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負責答疑、點撥。課前教師在黑板上列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及時矯正學生認錯的結構。討論問題時間不宜過長,要善于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要培養學生對所觀察辨認標本的形態結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并歸納總結的能力。
2.2.2拆裝模型
在實驗教學時,可以運用模型拆裝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各器官的位置、名稱及其形態結構。如在運動系統實驗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拆開骨骼,再重新組裝;在內臟學實驗課時拆裝內臟模型;在脈管學實驗教學時拆裝心臟及血管的模型,在神經系統實驗教學時則可以拆裝腦的模型。
2.2.3靈活運用活體教學
活體教學是指通過辨認觸摸肌性、骨性人體標志并描繪出神經、血管、內臟器官等的體表投影線,達到由表及里,提高對人體結構的感性認識的目的教學方式。目前主流的解剖學實驗教學方式主要是利用模型教具、標本等來實施,而往往忽略了活體教學法的運用。可以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同時配合活體教學法來進行解剖學實驗教學,即用模型、標本和掛圖講解后,再進行活體示范和體表標志的講解,并分組進行活體操作訓練。在活體教學中要注意提示學生難于覺察的要點。活體示范和活體操作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操作技能。運用活體教學法,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器官組織結構的感性認識,而且更容易被學生所掌握,為以后臨床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基礎。總之,活體教學法可有效彌補單純標本教學的不足,并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2.2.4臨床操作模擬
在實驗教學中,進行臨床操作模擬,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學以致用。如在選定臀部肌肉注射部位時,讓學生根據所學的體表標志有關知識選擇正確的部位并模擬臨床臀部肌肉注射操作,讓學生觀察注射針進入的深度及針頭與臀區神經、血管的關系。最后讓學生總結臀部肌肉注射的最佳深度、部位、角度及易損傷的神經和血管。
2.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3.1讓學生參與實驗課前準備
可以在實驗課前安排學生共同參與準備制作實驗課所需要的標本、模型等,這樣可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增加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并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3.2課堂上讓學生多動手
在上實驗課時,師生應積極互動,讓學生多動手操作。老師僅示教講解部分難辨認的標本就可以了,更多的時間用在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尋找并辨認標本的形態結構。
2.4標本考核和活體考核相結合
解剖學實驗技能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在標本上辨認出所學的形態結構,是檢查和驗證學生對人體解剖結構掌握的程度。傳統的解剖學考核,以固定、離體的標本為對象,學生固定于死的形態結構的思維,不會把人體體表結構等應用于臨床實踐中。為了解決此弊端,我們采用傳統標本考核與活體標本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在考核后對于不正確的學生當場糾正,直到其正確掌握為止。進行活體標本考核,既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能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訓練,同時可以調動學生觀察模型、標本的積極性。這能有效促進解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也為以后接觸臨床醫學課程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利利,胡雪梅.關于《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6).
[2]宋石林,秦學聯.解剖實驗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