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 胡月
【摘 要】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是保證技術課程教學實施的基礎,由于現有的教材等課程資源不盡完善,所以,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科學應用是保證課程順利開展的必要手段,其在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就此對如何開發與應用技術課程資源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以期提升教學效益,促進新課程改革創新發展。
【關鍵詞】技術課程 課程資源 開發 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創新與發展,“課程資源”越來越被重視與挖掘。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是技術課程推進實施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和基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乏資源的課程就如同沒有燃料動力的帆船,再大再完備也難以揚帆起航。所以,筆者在日常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與嘗試,希望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有所裨益。
一、深入理解技術課程的理念與內涵
在技術課程的教學當中,我們首先要深刻透徹地理解技術課程的理念與內涵,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有效促進教學過程當中過程與方式、知識與技能、價值與態度的有效協調與統一,實現教育觀念和課程實施理念的提升和轉化,并于課程實踐當中去驗證和摸索,將這些觀念與方法轉化為有效的教學實踐手段。
(一)深入理解并掌握課程理念,促進教學互動
新課程教育實施過程當中,教師要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之上,因勢利導,推陳出新,明確新的教學任務與目標,有效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使學生在學習技術課程的過程當中,實現積極主動的探索、構建知識,不斷增長、提高其學習能力,使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積極探索、不斷推進的良好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應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課、提問、分析思考、討論交流與案例探討和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效,從而有效實現教與學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促進。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和啟發,充分挖掘和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創新思維,使他們通過實踐掌握技術課程的內容和目標。與此同時,通過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與互動,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體驗與感悟,使其得以共同認識、共同分享、共同促進、共同感受達成學習目標的快樂,并使學生強化學習信心,活躍學習思維,保持健康積極的學習心態。
(二)實施運用并結合新課程理念,組織學習協作
在有效掌握課程理念與目標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立足實踐,進行制作實施,首先可將學生們分成若干個學習實踐小組,然后由學生們推選出組長,由他們進行相互溝通與協作。通過實踐使學生們自由想象和發揮,互相幫助和啟發,通過互相交流與評價,增長見識,創新思維,有效協作,在制作技術作品的同時,豐富了教學資源,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技術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的重要意義
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技術課程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指出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改變了我國長期以教科書為主要的課程資源的現狀,改善了技術課程教學實施過程當中教與學的關系,是推進實行新課程改革的基礎和保證。特別要注重鄉土教材的開發利用,由此可見課程資源和課程實施關系密切,課程資源是課程實施的前提和保障,它的開發與應用是促進教學目標有效完成的必要條件和根本基礎。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必須在日常的技術課堂教學、課外活動過程中,充分挖掘校內外、家庭內外有用的教學資源,并于教學過程當中加以實施和運用。
三、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對技術課程教師來說,從傳統意義上的課程資源使用者,轉換為課程資源的開發、組織者,不僅有利于其自身教學素質的提高,還促進了其教學的創新與發展,使學生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可以開闊視野,有效完成學習目標。所以,教師應有效結合教學內容和當地特色交流融合,充分開發利用網絡與社會實際教學資源,更好地為技術課程服務獻力。
(一)以教材資源為根本和基礎
教材是教學課程實施的根本和基礎,更是教學活動實施的依據與核心,所以,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強化與拓展,而不能脫離教材內容去漫無邊際地進行,要開發出各地的鄉土教材。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需要立足教材進行探索,融入教師的智慧與創新,使教材內容與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內容上的整理與組合,以及加工和制作,使學生更加易于接受、樂于學習、勤于實踐,將教材的知識內容結構變為學生們自己的認識內容,前提是,教師要在深入透徹地理解并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結合、利用自己開發的教學資源,有效地促進教學任務與目標的達成。
(二)注重環境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環境資源在教學當中往往被教師所忽視和遺漏,但課堂的環境開發與利用在教學當中同樣重要,不可或缺。對其他教學資源而言,這是一種相對抽象的教學資源,它是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致力,在相互尊重、融洽相處、和諧發展、民主實施的基礎上營造建立的,是無法用金錢與物質來構建的,更是教學當中彌足珍貴的一種無形有效的資源。在這樣的環境資源下,教師與學生可以快樂地進行信息交流,促進學生的學識增長、經驗積累、情感發展,使學習目標更加有效地達成。不僅如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們之間也可以更加團結、奮進、幫助、協作,從而使他們各自的學習體驗與個性的學習方法得以交流和增進,強化思維、創新學習方法,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所以,教學應重視構建這種軟環境資源的開發與應用,使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思維更加活躍,教學活動更加有效。
(三)有效開發生活當中的物質資源
生活中不是缺少資源,而是缺少發現。只要用心搜尋,資源處處可見。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學校和家里,在超市、小商品市場、五金城等地,到處都能收集到各種實物資源。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求他們能使用相應年齡的常用生活工具,這些實物資源是我們生活當中所常見和常用的,它們有著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利用價值,為學生們所熟悉和使用,可以讓學生們感覺到親切和自然,以這些資源進行課程實施,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們感受到技術無處不在,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是因人而生、因需要而改變,是有效為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服務的。技術的應用與設計就在身邊,它并不神秘而是處處體現在實踐應用的過程當中。
(四)合理開發的社會資源與鄉土資源
在開發與應用技術資源的過程當中,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當地的社會資源和當地的鄉土自然資源以及本土的文化資源,比如,當地的特色景物、當地的獨特器具、當地的風情特產制作等等,通過這些有特點的、與眾不同的資源的參照與分析,掌握其構建、生產特點,通過深入了解與討論分析,深化了解和掌握。同時還可以通過實地考察和實物制作等形式,強化學生的參與性與動手能力,從而達到博聞達學,深化認識,也可以在實施過程中,總結提煉形成適合當地的鄉土教材資源,促進教學的作用。
(五)合理利用、科學開發網絡資源
網絡資源豐富、內容眾多,時時更新著最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充滿各地教師的教學經驗與心得,同時還存在大量的教學素材和資源信息材料。所以,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其大量的資源和信息來拓展教學內容,通過音頻、視頻、課件、PPT等信息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通過論壇、在線交流等方式來進行溝通和交互,以達到開闊視野、增進交流、答疑解惑、提升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的目的。但在眾多的資源當中也參差不齊、良莠難辨,所以需要教師以科學的方法加以鑒別、甄選、引導學生在合理借鑒、有效吸收的同時,科學有序地利用其中優秀、精良的內容來輔助教學,達到促進提高教學成績的效果。
總而言之,技術課程資源來源于社會與生活,來源于物質與環境,它既是無形的又是可以在現實生活當中去探索和發現的,只有善于挖掘和有效應用,通過教師與學生、學校與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致力、開發、研究,就可以使技術課程更加豐富多彩、充實有效,就會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當中去理解知識,增進技術,提高素質,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方勇展.淺談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運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08).
[2]盧念國.淺談通用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應用[J].教育研究與評論:技術教育,2010(01).
[3]趙秋芳.淺議通用技術課程教學與資源開發[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28).
[4]賀穎.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電子商情:科技創新, 201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