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娥
摘 要:德育是學校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項目,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實踐技能培養、整體素質提升都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在傳統教學中由于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卻忽略了學生的德育培養,造成學生學習中擁有高智商卻沒有高情商,導致學生的片面發展,這對于他們的學習發展是極為不利的,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加強對于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教育,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通過課堂學習、課外實踐等形式做好學生的德育教學工作,為他們的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提升做好引導。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59-01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做好德育教學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素質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意義重大。特別是在小學時期,正是學生各項行為習慣、認知能力養成的重要時期,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對于學生的影響可想而知。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綜合教育技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好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從一定程度上講,德育過程是一個說理、訓練的過程,其實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俗語云“人心換人心”,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也就決定著學生對于教師的態度,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學生自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更加重視這門課程,養成尊重他人、熱愛學習的好習慣。所以就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中避免一些不良情緒的展現,給學生展示一個良好的形象,運用自身的教學魅力不斷的做好學生的德育教學工作。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做好德育教學
現行的新版教材是經過無數專家、學者的篩選、提煉而成的精品,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與實用性,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個主要途徑,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對于教材的把握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學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做好德育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并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做好德育教學
小學生由于他們的知識積累、數學技能都處于養成階段,他們的學習往往還需要教師的教學引導,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就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理念,讓他們能夠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知識的學習,不斷的提升學習的效率,這對于他們日后的學習發展也有著無法估量的積極意義。
四、開展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做好德育教學
數學是一項生活性較強的實踐學科,對于學生的生活技能提升、實踐能力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從另外一個層面講,德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實踐。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認識到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當然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妮娜.王清磊.李 征.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上旬)》.2012.第12期.
[2] 楊 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神州》2013.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