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坤
摘 要: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是要盡可能的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在學習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質疑的態度,要堅信提問是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學生在學習歷史時不能總是抱著接受知識的態度,要在對所學習的歷史知識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之后,學會提出自己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 問題意識 時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67-01
在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自我講解為主,很多教師往往是走進課堂就讓學生機械的翻開歷史課本,進行45分鐘的說教,在這一時期內,學生更是保持絕對的沉默,久而久之,學生的提問意識便被逐漸的埋沒。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做才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讓學生具備提問的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即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少,那么他產生的疑問就會越多,事實上并非如此,一個學生所儲備的知識越多,那么他的疑問就會越多。當一個學生對某個知識點一無所知時,他根本就不具備提問的能力,只有對所學習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學生在形成自身思維意識的基礎之上才具備提問的意識。然而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學生所了解的歷史知識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說學生必須要在對通史有所了解之后,才能對歷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而初中歷史卻是以模塊教學為主,學生在零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歷史,在學習上必然會存在很大的困難。教師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擴充學生知識面這一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在課堂上為學生擴充相關的歷史知識。比如在學習“收復新疆”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嘗試著結合當時的時政條件和當今的政治局面為學生拓寬相應的歷史知識,讓學生對新疆問題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提問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廣泛的閱讀,爭取儲備豐富的歷史知識,這樣豐富而系統的歷史知識便能讓學生具備提問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提問鋪平道路。
二、改善教學態度,讓學生擁有提問的動力
教師的教學態度對學生的學習必然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眾所周知,學生往往更喜歡性格溫和、教學活潑的教師,對于那些過于嚴厲、教學呆板的教師,學生往往會選擇能避則避。因而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提問動力,教師必須要學會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首先教師應該徹底轉變對學生提問的態度。初中生大多具有在課堂上熱衷表現的特點,他們一旦對所學習的知識有了疑問之后,就想要快速的提出問題,并尋求正確的答案。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歷史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或者是不讓學生打亂自己的教學計劃,他們往往對學生的提問持有反對的態度,當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時,教師想到的不是該怎樣去有效的解決學生的問題,而是對學生進行一味的斥責或忽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失去提問的動力。教師應該積極面對學生的問題,盡可能的鼓勵和表揚學生提問的勇氣,這樣才會長時間的維持學生提問的動力。其次教師要正確解答學生的問題。只有學生的疑問被解答之后,才能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也才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保持再接再厲、勇往直前的學習態度。
三、做好備課工作,為學生創造提問的時機
歷史是一門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的學科,如果教師對歷史教學過于輕視或是不夠用心,僅憑自己儲備的歷史知識和教學技巧,是很難上好歷史課的,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了。教師應該把歷史教學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不僅在課堂上展現自己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嫻熟的教學技巧,更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備課工作。教師在以往備課的過程中,多以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為主,很少把學生的感受放在考慮的位置,這樣的備課只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卻不能貫徹素質教育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應該將備課的重心從歷史知識的傳授上轉到如何啟發學生提問意識上面。在備課中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疑點,并試圖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從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索知識,讓學生從被動理解知識到主動解決問題,逐步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參加一些有利于教學的講座和座談會,盡量讓自己儲備更多的歷史知識和教學技巧,這樣教師才能憑借個人的教學魅力在歷史課堂上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營造提問的環境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提問的意識,教師必須要改變這一教學模式,盡量為學生創設提問的環境,從而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第一,教師可以從新課的課題入手。比如在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節時,教師要避免直接在課堂上進行新課的學習,教師可以將本課的標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先對標題有所了解,讓學生在標題的前后加上一些疑問句,如“是誰?”、“可愛在哪里?”、“因為什么可愛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們身上怎樣的閃光點?”等等,未學先思的思維方式可以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新課,從而大大提高聽課的效率。第二,教師可以從歷史事件入手。在歷史教材中貫穿著大大小小無數的歷史事件,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這些問題出發,逐步的剖析“煙片戰爭”的內涵和意義,這樣的教學會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總之,問題意識在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不僅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歷史知識,更能學的透徹,學的牢固,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 佟 蕊.初中歷史教學中有關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D];天津師范大學;2007.
[2] 周平安.呼喚問題意識[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1.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