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蕙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而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應當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見,口語交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學時設計了一堂以“故事會”的形式開展的口語交際課。從中得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課前準備充分,讓教師和學生一起動起來
很多學生一到口語交際課的時候就沒有話說,很大的原因是
課前沒有充分的準備或沒有聯系生活,因此,充分的課前準備是上好整個口語交際課的基礎。
這次課的重點是講人物故事,因此課前我讓學生收集了自己
感興趣的人物故事,并布置了一些要求,有了要求學生也更有目標性。并且我也做了相關的道具,我相信當教師把這當回事,學生也一定會認真對待,教師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創設興趣情境,讓快樂的故事會走進課堂
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這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這次口語交際課中,我就設立了一個“故事會”的場景。對于學生來說,講故事、聽故事是他們從小都愛干的事。
有一個有規則、有互動的故事演講會學生會重視它,同時一定的獎勵制度也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
的氛圍中進行口語交際,真正達到預想的效果。
三、師生人人互動,讓課堂變得活躍歡樂有靈氣
教師怎樣才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呢?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索的信心;其次,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
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每人都講自己故事中
最精彩的部分。通過每個人的交流、講演、評議,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展現自己個性的一面。通過這樣一個人人參與的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表現欲。
四、優秀學生示范,引領全班學生共同進步
口語交際活動是由說者和聽者雙方的活動構成的,在傳統的
教學中更多的是教師做示范作用,但是在當代學生占主導地位的課堂中,優秀學生做示范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教化,少了一些距離感,因此當學生看到同齡人之間的優點時,會不自覺地看自身的不足,從而獲取新的知識與經驗。
五、師生共同評價,在點滴中獲取成功的喜悅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課堂評價是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一種即時評價。有效的課堂能使課堂煥發青春的活力。在這次的講故事中,每個學生上去講之后,我都會安排全班學生對此進行客觀性、激勵性的評價,然后再由老師做出總結性的評價,對學生進行鼓勵。
通過這堂課也讓我明白口語交際中學生是主導者,對于學生來說,口語交際能力不是學來的,而是在不斷口語交際訓練中訓練出來的。
參考文獻:
索懷軍.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學苑教育,2011(15).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