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藝
興趣是啟發小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巨大動力,這種動力可以推動學生積極地探究數學知識,進而更進一步地分析數學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且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學生常常對教師設計的有新意的教學情境充滿興趣,進而能夠迅速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融入數學的學習活動中去,最終實現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以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從而激發學生較強的學習欲,以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教師通過自身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維產生共鳴的基礎是師生情感的交融,這也屬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具備了情感就可以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習興趣,一個人對學習的喜歡,常常源自興趣。通常而言,學生常常將教師及其教授的課程相聯系來體現自身的情感。在學生喜歡某個教師的情況下,就會對某個教師所教授的學科充滿興趣,并且熱情高漲。教師跟學生溝通情感,以使學生先喜歡上教師,這樣雖然學生比較厭惡數學知識的學習,但是在獨特情感的影響下,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并且能夠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如此,單調乏味的數學內容也變得生動有趣了。只有充滿關愛的教師才可以受到學生的喜歡與尊重。為此,教師需要先通過自身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除結合學生的發展現狀仔細地備課以及教授好每一節的數學課程之外,還需要在課下的時候輔導學生,并且對學生的生活與思想進行關注,在日常交流的時候,為學生講解一部分關于數學上的故事,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明確生活實際中數學知識的意義。在學生學習成績取得進步的時候,教師應實時地給予贊揚,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應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對數學語言認真地設計,在教學的過程中,實施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確保探討與教授相統一以及動口與動腦相統一,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新鮮感。
二、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喜歡動手操作和好動活潑是小學生的顯著特點,學生常常會對自身充滿興趣的東西有看一看和摸一摸的沖動,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啟發學生,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這樣,在學生進行操作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興趣變得更加強烈,也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還使小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提高。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軸對稱圖形知識的時候,在上課之前要求學生剪好紙質的正方形、圓形、長方形等等,在探究知識的過程當中,教師讓學生對折圖形,讓對折后的圖形可以完全重合。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一些學生在仔細考慮之后,迅速地完成了操作,而也有一些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思索,在嘗試了幾次后也折疊好了圖形。在此過程當中,學生的思維體現了關鍵性的功能,學生都在仔細考慮之后實現了具體的操作,并且有效地把握了軸對稱圖形的內涵。然后,教師要求學生對折平行四邊形紙片,以對該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進行檢驗,結果學生在反復試驗之后,都不可以完全重合,從而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質疑所學習的內容,最終更進一步地把握了這一部分的內容,以及實現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多層次和多方面的,不但要求教師的引導和啟發,而且要求學生的積極參與,只有在教師和學生的一起努力下,才可以實現教學相長,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昭.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04).
[2]李小蓮.淺談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學周刊,2012(23).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