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忠
摘 要: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正在改變著我國外貿格局,深刻影響著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帶來便利和效益的同時也給各方面管理帶來挑戰。文章在分析跨境電子商務和互聯金融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指出了跨境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對當前外匯管理工作帶來的挑戰,進而提出外匯管理政策改革方向性建議。
關鍵詞:跨境 電商 互聯網金融 外匯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8-176-02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概念越來越多地被關注,它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具有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2014年初,隨著“余額寶”的規模超過4000億元,互聯網金融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其對傳統金融的沖擊也進一步增強;2013年12月19日,由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共同開展的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工作在鄭州等5個城市啟動。伴隨著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的逐漸興起和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外匯業務方面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創新必定會不斷出現。如何能夠在互聯網金融大潮中先行一步,預判可能的問題和風險,對外匯業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分析
1.網絡或將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國際業務的新平臺。伴隨著阿里巴巴即將啟動的在美國上市,中國電子商務必將逐漸走向國際。阿里平臺的B2B,淘寶平臺的C2C和天貓、京東的B2C,已使“中國村”深入到全民生活中。據商務部數據,2013年國內網購規模達到1.85萬億元,而跨境電子商務2012年達到2.3萬億元,同比增長31.5%,呈快速增長趨勢,但相較于中國整體進出口貿易市場規模,占比仍處于較低水平,僅占進出口貿易的9.5%,其提升和擴展的空間還很充足。伴隨著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國內商務平臺的國際化,網絡平臺有助于中國產品品牌化、集團化,一個聲音說話,一個平臺展示,一個信用中介,通過一站式服務提高中國品牌和中國產品的聲望和信用度,增強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發展力。
國內出口產品市場普遍存在技術含量低、利潤低、議價權小的問題,以山西省金屬鎂冶煉行業為例,山西省金屬鎂的企業數量、生產能力、產量、市場占有率及出口創匯五項均居全國第一,市場占有率占到全國的66%,產量占到世界的30%。但由于加工技術的落后,專業人才嚴重匱乏,沒有鎂合金公共研發平臺,很多企業模仿國外技術,制約了企業生產規模以及鎂合金的大規模應用;另一方面由于多家金屬鎂企業單打獨斗,相互壓價,加之近年來歐美經濟疲軟,金屬鎂企業一直微利經營。如能以山西某市金屬鎂產品為特色品牌,制定地方行業基準,以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為媒介,抱團出擊,靈活合作,則一是可實現共贏;二是建立地方品牌,增強話語權;三是大大降低企業出口營銷成本,使企業有足夠的精力提升產品質量;四是大大降低貿易風險,實現中國地方出口產業的二次發展。
2.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功能、服務必將多樣化。從目前的發展看,跨境電子商務將實現“七個平臺”功能:一是產品展示、宣傳平臺。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展示產品的特性和功能,宣傳企業;二是交易支付平臺。通過第三方中介支付、擔保支付等方式,確保跨境交易的安全、有序,減輕中外雙方企業(個人)的信用成本;三是外匯金融衍生品銷售平臺。通過與商業銀行合作、建立民營銀行的方式,跨地區提供金融衍生品服務,有效降低企業購買成本;四是提供第三方質量擔保平臺。對進出口產品實行質量擔保,免去企業、個人的后顧之憂;五是建立外匯理財平臺。使外匯理財更接近普通群眾,實現藏匯于民;六是建立信用體系平臺。通過對交易的信用評價,建立對外交易(包括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信用體系,同時與征信系統實現對接或納入到征信系統中;七是無限擴展的一站式平臺。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結合市場需求和長期發展需求,根據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務,建立一站式平臺,極大便利進出口業務發展,促進外匯業務的深度發展。通過多個平臺的建設,一是便利企業跨境銷售,實現一站式服務;二是免去企業的對外貿易中的很多顧慮和風險;三是可以促進對外電子商務的長遠發展。
3.將建立以B2B和B2C為主力,C2C為補充的綜合跨境電子商務模式。由于跨境交易、支付及運輸、報關等的特殊性,B2B模式和B2C模式勢必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的主力。其相對較大的業務量也避免了生產廠家的零售化和碎片化,通過國內商務平臺或國際化平臺進行交易,通過第三方平臺支付中介、保證金、延遲付款等方式確保交易的安全。
4.淘寶模式的C2C跨境電子商務可能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的又一增長點。B2C模式跨境電子商務呈不斷增長模式,而作為淘寶的“發家之本”,C2C模式的跨境電子商務,也可能最終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的又一增長點,也將使“地球村”的概念真正落到最實處。C2C跨境交易模式同樣采用第三方商務平臺。C2C模式固然存在交易金額小、沒有貨物報關、資金流難以監管、貨物不易核實、收支和結售匯統計不便等問題。但這一市場需求終究是一個經營增長點,僅僅是因為難管理便不去做屬于傳統的管理思維,應該是“堵不如疏”,加以引導和合理監管,使其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使其成為對外經濟的又一增長點。
5.互聯網金融衍生品可能對傳統金融模式產生沖擊。從“余額寶”成為全社會焦點的事例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的許多創新特性勢必對傳統金融模式產生極大沖擊。眾所周知,銀行外匯業務利潤較高,地方外匯業務銀行可以“躺著掙錢”。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如互聯網公司與部分外匯指定銀行合作,通過網絡以較低的服務費用在全國范圍內提供外匯業務服務,勢必會吸引大批中小進出口企業客戶,也必然會帶來一些監管難題和操作風險。
二、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對外匯管理帶來的挑戰
1.網絡金融對舊有的“屬地管理”和地方數據統計是一大挑戰。比如說某市某企業辦理進出口收匯,原本在本地市銀行辦理,國際收支申報,業務辦理行都在本地,如今通過互聯網平臺,以較低的成本在浙江杭州某外匯指定銀行辦理,國際收支申報如由主體申報,則應申報在該市,而業務發生行在浙江杭州,難以進行國際收支核查,而對本地的數據統計,也帶來一定誤差。
2.互聯網金融對業務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是以互聯網為平臺,可以更容易地尋找交易方,但交易方為外方,其資質、真實情況、該國政治、經濟環境、可能出現的風險等,應值得關注;二是業務中出現違約、緊急變化的應急處理,因為外方的法律法規、執行標準等不一,對執行、仲裁造成一定的困難;三是互聯網交易中外方企業、個人是否納入到信用體系,還是作為信用參考,其真實性審核如何實現等問題,應值得關注。
3.對外匯反洗錢、違規查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便利性極強的互聯網渠道可能帶來的洗錢、虛假交易等形式更為多樣,對其真實性的審核、監測和檢查,也應當未雨綢繆。
三、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外匯政策的改革方向
1.加強外匯管理“大數據”建設。一是以主體為單位,將所有外匯數據集中統一匯總查詢或者“分散存儲,統一調用”,使外匯業務監管更加全面化;二是對外匯數據進行廣泛采集,集中計算預測,發現規律,作為外匯主體監管的一個重要參考。
2.堅持“主體監管”原則。對“屬地管理”采取靈活與統一的方式,對國際收支等系統進行升級,不論企業在那里辦業務,在統計數據中以屬地為統計單位,同時顯示辦理地區,一方面便于統計和核查,另一方面也便于核對不同統計口徑的誤差。
3.與商務部、公安部、海關加強合作,多位一體,對國際貿易平臺的安全性、真實性提出標準,同時加強非現場監測。一方面確保新事物對國際貿易的巨大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加強風險控制,確保不出現系統性風險。
4.對B2C、C2C跨境電子商務適當放寬限制。放寬B2C、C2C跨境收付匯、結售匯限制,并加強監管,引導其通過合法的方式發展、壯大。
5.對互聯網外匯服務金融衍生品應適當引導,加強風險監測。及時關注,判斷其可能對國內市場帶來的正面影響和負面風險。
改革進入深水區,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推動金融改革,降低企業進出口成本,便利企業、個人用匯,但對其風險應作充足的評估,對其過于“靈活性”的特征要加以規范和引導,推動民族產業的二次騰飛。
參考文獻:
[1] 于波.論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的推動力.統計與管理,2014(4)
[2] 來有為,王開前,李廣乾.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形態和發展狀況.中國經濟時報,2014.6.17
[3] 樂毅.對第三方支付跨境業務的監管.中國金融,2011(4)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 山西太原 030002)
(責編:芝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