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軒
(復旦大學圖書館 上海 200433)
2013年6月27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簡稱WIPO)通過的《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以下簡稱《馬拉喀什條約》)將在第20個締約方批準或交存加入文書后生效。我國擁有盲人超過1263萬[1],加入《馬拉喀什條約》對促進我國視障人群及閱讀障礙人群的信息獲取和社會融入。我國圖書館界應充分認識加入《馬拉喀什條約》所帶來的積極意義,明確條約實施原則和最低保護義務,積極推動國內相關法律的修訂,并從無障礙服務的管理機制、資源建設、服務形式、共享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促進圖書館無障礙服務的發展。
《馬拉喀什條約》是WIPO近年來締結的一項重要的國際條約,在全球范圍內,它的締結對于促進視障者的信息獲取有著深遠的意義。作為WIPO成員國,我國已于2013年6月28日簽署了該條約,一旦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加入該條約且該條約在我國境內生效,那么我國就應履行相關的國際法義務。在實施《馬拉喀什條約》時,成員方需遵守以下原則。
《馬拉喀什條約》為世界范圍內的視障人士獲取著作權作品提供了著作權例外與限制的最低標準,設置了締約方的“最低義務”,即締約方的實施義務限于條約設定的相關義務。同時,條約也不阻止締約方提供高于這一義務范圍的保護,但同時應承擔不與《馬拉喀什條約》及其他相關國際條約的規定相抵觸的義務。因此,正確理解《馬拉喀什條約》“基本義務”的內容至關重要。
如在《馬拉喀什條約》中,明確規定締約方應當在國內法中為視障者提供版權作品的復制權、傳播權和為公眾獲取權的限制與例外的義務(第四條第一款第一項),這種義務即為基本義務或最低義務;同時締約方可以提供公共表演權的限制與例外(第四條第一款第二項),這種則是選擇性而非強制性義務。
《馬拉喀什條約》第十條第一款[2]闡述了“有約必守原則”,即締約方必須在其國內采取一定的措施,通過立法、行政與司法實施,確保《馬拉喀什條約》的規定成為有效的國內法律制度。
首先,一國自加入生效的《馬拉喀什條約》起,應使其國內制度與《馬拉喀什條約》保持一致。其次,“采取必要措施”這一寬泛的術語表述,旨在強調締約國政府實施該條約的措施范圍,即不局限于通過其立法改變域內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與《馬拉喀什條約》的任何抵觸之處,而且要求其行政與司法的實施與條約保持一致。《馬拉喀什條約》第十條第三款也指出,對于某些行為是否符合“公平做法、公平行為或合理使用”可以進行司法、行政和監管上的認定。最后,“確保條約的適用”包含條約在締約國國內環境下生效的意義,即得到有效的實施。
因此,如果被批準加入《馬拉喀什條約》,我國政府應遵循有效實施的原則,通過完善立法、行政與司法措施切實履行條約義務。
《馬拉喀什條約》第十條第二款[3]采用賦予權利而非設定義務的表述方式,強調條約締約方在實施條約時可采用包括立法、行政與司法的措施在內的“適當的方法”。締約方行使這種自由裁量的權利必須符合“適當”的條件。
同WIPO協調的其它國際條約一樣,《馬拉喀什條約》在條約實施上具備較強的靈活性。第十條賦予了締約國實施該條約的靈活性。在一些具體義務的設施上,條約重視保護著作權人的經濟利益與保障視障者獲取作品的權益之間的平衡,如條約第四條第四款肯定商業可獲得性對繁榮無障礙格式版的積極意義,并規定締約方可以制定商業可獲得性相關的規則,同時指明這種設置不是強制性義務。條約就付酬等問題也給予締約方條約實施上的靈活性,這是充分尊重締約國千差萬別的國內法律狀況,體現了適當實施的原則。
綜上,我國在實施《馬拉喀什條約》時,可以采取符合我國國情的適當方法,充分利用國際條約賦予的自主空間,有效實施該條約規定的各項義務。
透明度義務是國際條約中為了減少爭端而要求締約方履行的重要義務。《馬拉喀什條約》設立了相關的程序條款,要求各締約方在條約的締結和通過過程中保持透明。作為《馬拉喀什條約》重要的協調內容,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需要不同締約方之間進行良好合作,信息透明和資訊共享成為保障條約實施有效性的重要影響因素。《馬拉喀什條約》的第九條第一款[4]確認,締約方應承擔鼓勵信息共享、促進國際合作、保持信息透明的義務。同時,明確 WIPO國際局在促進各國信息共享方面的重要作用。
《馬拉喀什條約》是一個關于著作權例外與限制的條約,它是《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簡稱《伯爾尼公約》)第二十條所指的“專門協定”。《馬拉喀什條約》明確受益人范圍,強調“無障礙格式版供受益人專用”,這符合“三步測試法”中的“特別情況下”的條件。《馬拉喀什條約》第十一條和第十條第三款規定,締約方可以在其國內法為受益人專設著作權限制或例外或采取其他方式履行條約義務,但這種行為必須不與作品的正常利用相抵觸、也不致不合理地損害作者的合法利益。
由此可知,作為一個著作權例外和限制的條約,符合三步測試法原則是締約方進行條約實施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其重要性在條約的序言進行了重申。[5]條約為各締約方設置了最低義務,同時允許締約方提供比條約更高的保護標準,而這些例外或限制或采取的其他方式必須同時滿足三步測試法原則,否則將與條約的宗旨背道而馳。
《馬拉喀什條約》的受益人包括:盲人和存在無法改善的視力缺陷、知覺障礙或閱讀障礙的人,因為他們無法正常閱讀印刷作品;或者因身體殘疾而無法持有或者控制一本書,或在某種程度上無法集中或移動眼睛進行正常閱讀。
條約所指的“作品”是:《伯爾尼公約》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形式為文字、符號和/或相關的插圖,公開發表或通過任何媒介公開提供的作品。由于條約針對的是視障人士這一特定群體,因此其可以提供限制與例外的“作品”范圍,較之《伯爾尼公約》保護的作品范圍大為縮減,其中主要包括書籍、小冊子等文字作品;口述作品、有聲讀物、配詞或未配詞的樂曲等有聲形式的作品等。而電影作品或以類似攝影電影的方法表現的作品等視聽作品未包含在內。另外,定義中作品的公開獲取性,強調的是作品的合法獲取,任何非法獲取的作品不在條約的保護范圍內。
無障礙格式版是適合受益人獲取且供受益人專用的作品版本。制作無障礙格式版必須尊重原作品的完整性,同時要考慮依受益人特定的獲取需求以及制作無障礙格式版所需的修改。這種要求充分尊重作者的精神權利,同時也考慮了視障者獲取作品的權利,充分體現了三步測試法中所稱的“特殊情況”的意義。“必要的修改”強調不對作品的實質內容進行修改,否則將可能涉及作品的改編權,但可基于視障人士獲取作品的需要,利用相關的技術和措施進行適當修改,如因視障人士理解作品的需要,將作品中的插畫或插圖轉化成描述文字等。
條約第四條第一款要求締約方在其國內法中提供復制權、發行權和向公眾提供權的限制或例外,以便于向受益人提供無障礙格式版的作品。同時,允許締約方規定公開表演權的限制與例外。根據《伯爾尼公約》第十一條,公開表演權涉及戲劇、音樂劇和音樂作品等,這些作品不在《馬拉喀什條約》的“作品”范圍之列。締約方可自行決定,是否設置相關例外或限制,允許以文字書面方式或口述形式對戲劇或音樂作品的表演進行描述,是否為視障人士設置《伯爾尼公約》第十一條第三款所稱的公開朗誦權的限制與例外,但這是選擇性義務,而非強制性義務。
條約闡述了履行無障礙格式版的國內法限制與例外的可能方案。例如,可以在國內法規定允許被授權實體為受益人的利益制作和傳播無障礙格式版,且該無障礙格式版專用于受益人;國內法可以允許受益人或其看護者因為受益人個人的需要而制作無障礙格式版。締約方也可以設置除此之外的其他限制與例外。
根據第十條第二款的議定聲明,出于制作、發行和向受益人提供無障礙格式版的需要,締約方規定的限制與例外可以比照適用于鄰接權。因此,締約國可以根據本國法律環境,在國內法中為受益人提供表演權、公開表演權等鄰接權的限制與例外。
條約行文中,特別注意強調“無障礙格式版供受益人專用”等條件,強調限制與例外應符合三步測試法的要求。條約第四條還就其中涉及的商業可獲得性和付酬等問題做出靈活設置,締約國應根據本國的具體法律環境進行國內法的轉化。
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是條約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相同語言作品的無障礙格式版的共享,提高無障礙格式版可用性的重要手段,《馬拉喀什條約》第五條和第六條就無障礙格式版的出口和進口作出規定。
關于無障礙格式版的出口,締約方的國內法應允許被授權實體向另一締約方的受益人或被授權實體,提供或發行根據限制與例外或依法制作的供受益人專用的無障礙格式版。關于國內法如何履行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義務,條約做了舉例說明和靈活性設置。
第五條提供了國內法如何履行這一義務的靈活性規定,提出締約方可以在國內法作出相關規定,允許被授權實體在未經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向另一締約方的被授權實體或受益人發行或提供受益人專用的無障礙格式版;前提是提供無障礙格式版的非授權實體“在發行或提供之前,不知道或者沒有合理理由知道無障礙格式版將被用于受益人以外的目的”。締約方也可以設置其他著作權例外與限制。
實踐中,如果一個締約國依據第四條第四款提供了商業可獲得性規定,那么依據該條款獲得(而非制作)的無障礙格式版并非基于限制和例外制作的,作品權利人享有其作品的發行和向公眾傳播的專有權。因此,由權利人決定這些無障礙格式版是否進行跨境發行或提供或跨境提供的對象和范圍等。
《馬拉喀什條約》第六條規定,當締約方國內法規定被授權實體或受益人可以制作無障礙格式版時,應同樣允許為了受益人的利益進口無障礙格式版。因此,如果國內法規定只允許被授權實體進行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和傳播,那么應允許被授權實體而非受益人進口無障礙格式版。
在條約實施過程中,對于無障礙格式版的進口和出口中涉及的商業可獲得性原則、付酬問題等,締約方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根據國內法律環境作出靈活規定,但相關規定都不應影響締約方履行在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方面的條約義務。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第十一條規定締約各方應規定適當的法律保護和有效的法律補救辦法,制止規避未經許可或未由法律準許的行為加以約束的有效技術措施。而《馬拉喀什條約》第七條規定,締約方應在必要時采取適當措施,確保在實施這種技術保護措施的相關法律時,不妨礙受益人享受本條約規定的限制與例外。
這一條款充分考慮到以下情況:依法制作無障礙格式版時可能需要破解原作品的技術保護措施;而制作無障礙格式版時可能需要實施有效的技術措施以確保其專為受益人所用;旨在平衡保護有效的技術措施和采用適當措施確保受益人可以享受法定的限制和例外之間的利益。具體方式可以要求權利人針對受益人采用特殊的技術措施,或要求權利人向被授權實體提供解除技術措施等方式。
目前,印度、薩爾瓦多共和國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已經批準了《馬拉喀什條約》[6]。世界圖書館組織和學會聯合會(IFLA)、世界盲人協會等組織積極推動各國政府的批準進程。在我國,《馬拉喀什條約》需要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通過后,才視為正式加入該條約,并在規定時間內生效。我國圖書館界應以準備實施《馬拉喀什條約》為契機,積極推進修訂國內法,推動我國加入《馬拉喀什條約》,同時應創新圖書館無障礙服務的管理機制、資源建設、服務形式等,履行國際條約義務,促進盲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在加入條約之前,我國應對照《馬拉喀什條約》的基本義務,適當修改著作權法、殘疾人保障法、出版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也可以制定專門的實施條例,為我國實施《馬拉喀什條約》做好準備。
3.1.1 適當擴大受益人范圍、著作權限制的作品客體和權利范圍
對照中國對殘疾人的分級標準,視力殘疾人群(包括盲人和低視力者)以及因其他殘疾而存在閱讀障礙的殘疾人士都應屬于條約所稱的“受益人”的范疇。在對《馬拉喀什條約》進行國內法轉化時,應該對照“受益人”的定義,擴大受益人群的范圍,將因視力殘疾而不能閱讀的人群等也納入保護范圍,以確保條約的實施,同時也讓更多的相關人士受益。
在作品的范圍方面,目前我國《著作權法》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規定的著作權例外主要限于文字作品;基于視障者合理使用而限制的著作財產權包括:復制權、翻譯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根據《馬拉喀什條約》的規定,著作權的限制與例外涉及復制權、發行權和向公共傳播權,保護范圍可以延伸至公開表演權等鄰接權。考慮到視障人士在網絡時代獲取和利用信息的需求,建議我國《著作權法》應該將制作和傳播有聲讀物明確納入著作權人的權利限制范圍,其前提是這些有聲讀物僅供受益人使用。同時,為了豐富視障人士的文化生活,可以提供已發表作品的公開表演權(如公開朗誦權)的限制和例外。可考慮將視聽作品納入保護范疇,如允許影院放映帶有專人解說的電影且只面向視障者等受益人,或允許相關授權實體向受益人提供帶解說的無障礙電影或電視劇等,以便受益人更為全面地理解影視聽作品的內容。[7]
3.1.2 明確被授權實體的范圍和義務
“被授權實體”是《馬拉喀什條約》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實施無障礙格式版跨境制作和跨境交換的重要中介。我國法律應明確被授權實體的范圍和義務。建議將各級殘疾人聯合會、中國盲人出版社、中國盲人圖書館、各公共圖書館中設立的盲人圖書館或閱覽室、非營利性的開展視障人士教育的特殊教育學校等公益性機構列入“被授權實體”的范疇,并對其制作和開展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等方面的義務進行詳細的規定。政府應該建立完善的“被授權實體”管理機制,確保其建立良好的服務對象資格審核機制、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提供和服務的機制,以確保這些組織可以符合“被授權實體”的各項要求并更好得履行條約義務,并在國家層面整合多類型“被授權實體”的優勢,促進無障礙資源的制作和利用。
3.1.3 為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提供著作權例外
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涉及權利用盡(窮竭)和平行進口問題。根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定)第六條對“權利用盡”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即知識產權權利窮竭問題由各國制定相關政策。總結各國立法現狀,權利用盡可以分為發行權的國際窮竭、區域窮竭和國內窮竭。我國實行的是發行權的國內權利窮竭,在我國1992年與美國達成的《關于保護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中闡述了這一原則。
為了履行《馬拉喀什條約》關于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的條約義務,我國應為國內“被授權實體”與另一締約方的“被授權實體”出口或進口被受益人專用的無障礙格式版提供法律依據。可以在《著作權法》或為轉化《馬拉喀什條約》而制定的條例中,提供作品的發行權的權利限制。同時,應當指明使用的作品范圍,如可以提供有聲讀物的發行權的國際窮竭,同時可考慮將電影等視聽作品納入適用發行權的國際窮竭的范疇。這一規定應與著作權中的復制權例外與限制相協調,同時考慮對貿易可能產生的影響。
3.1.4 為視障者及被授權實體提供規避技術措施的例外
在我國2014年6月公布的《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8]中已將相關條款納入其中。第七十一條規定“不以營利為目的,以盲人能夠感知的獨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經發表的作品,而該作品無法通過正常途徑獲取”時,可以規避技術措施。同時可以看出,這里強調“作品無法通過正常途徑獲取”,反映了類似“商業可獲得性”的立法意圖。
根據我國《殘疾人保障法》建立的各級公共圖書館的盲人閱覽室或盲人圖書館,在我國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具備《馬拉喀什條約》所指的“被授權實體”的條件,賦予公共圖書館作為“被授權實體”的權利和義務,體現了我國實施《馬拉喀什條約》的適當性原則和充分性原則。
我國盲人閱覽室或圖書館應在貫徹“三步測試法”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建立完善的無障礙資源用戶管理機制是圖書館成為“被授權實體”和履行《馬拉喀什條約》條約義務的基本條件。作為非盈利性機構,被授權實體應當通過某種機制,確保其服務對象為受益人,承擔將無障礙格式版只發行或提供給受益人或被授權實體,同時通過積極的措施預防或制止違法制作、提供復制件的行為,并注意保持無障礙格式版的相關記錄等義務。
我國圖書館目前通過出示殘疾人證等方式對受益人的資格進行查驗和監督。《馬拉喀什條約》生效后,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應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完善目前的視障讀者認證機制,適當擴大受益人的范圍,同時嚴格履行條約的義務。
另外,在圖書館無障礙服務建設方面,圖書館應建立知識產權風險防范機制。在資源建設和服務開展過程中,建立有效的版權管理機制,所開展的服務應注意其“非盈利性”。同時開展用戶的知識產權教育,減少相關侵權和糾紛。
《馬拉喀什條約》為“被授權實體”的圖書館,豐富無障礙資源建設途徑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國少數公共圖書館制作盲文讀物,自制點書,彌補出版數量的不足。[9]《馬拉喀什條約》在我國生效后,作為“被授權實體”,圖書館可以在未經權利人授權或許可的情況下,制作為受益人專用的無障礙格式版,這就意味著圖書館可以根據盲人讀者的需求不僅可以制作點書,同時可以進行有聲讀物的制作。
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使得國內圖書館以較為合適的價格獲取其他締約方的無障礙格式資源成為可能,圖書館可以通過交換、捐贈、購買等多種方式以較為合適的價格獲取其他國家的被授權實體(如圖書館、盲人組織等)制作的無障礙格式版的復本。在實踐中,可以借鑒目前國際館際互借的做法,通過國家圖書館或地區性公共圖書館等開展無障礙格式版的交換和域內的統籌工作。這將大大推進我國盲人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豐富資源的種類和語種,拓展資源的內容廣度,為我國視障讀者提供更為多樣化的文化養分。
《馬拉喀什條約》在我國生效后,圖書館面向視障人群可以開展的服務方式將有很大的拓展。除了外借盲文書籍和有聲讀物外,圖書館可以開展視障者的朗誦會、閱讀會、觀看無障礙電影等多種形式拓寬無障礙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為視障人群和閱讀障礙人士提供更好的文獻信息和知識服務。
另一方面,如果我國國內法為視障人群設立了網絡傳播權的例外,即允許視障者或其代理人通過網絡獲取作品(尤其是有聲讀物),那么,將大大延伸圖書館資源服務視障人群的廣度,這樣因各種原因無法親臨圖書館的視障人群也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文獻資源服務。
在圖書館界,建立完善的無障礙資源與服務共享機制是我國推進無障礙資源建設的重要途徑。應建立我國的無障礙資源聯合目錄,并與世界聯合目錄共享信息;建立我國無障礙資源建設和服務的共享平臺,開展資源建設和無障礙服務的最佳實踐的探索和推廣,并協調開展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工作。同時,代表圖書館界,與其他“被授權實體”開展合作,整合資源,共享信息,實施《馬拉喀什條約》的透明度原則,更好地承擔條約義務。
2014年7月27日,由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學會籌辦的全國圖書館信息服務無障礙聯盟成立,為推進全國圖書館信服務無障礙信息共享邁出堅實一步。這一聯盟的建立充分說明了我國圖書館界對信息服務無障礙的資源和服務共享機制的重視,同時也關注到殘疾人聯合會和特殊教育學院和圖書館等“被授權實體”之間的合作對于無障礙工作的重要性。建議可以在全國圖書館信息服務無障礙聯盟的基礎上,采用一個中心(國家圖書館)、若干地區中心(選取幾個分布式的省級公共圖書館)的模式,設立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的信息交換點,協同合作,進一步推進全國圖書館信息服務無障礙聯盟的發展,為實施《馬拉喀什條約》做好準備。
(來稿時間:2014年11月)
1.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10年末全國殘疾人總數及各類、不同殘疾等級人數. [2014-10-21]. http://www.cdpf.org.cn/sytj/content/2012-06/26/content_30399867.htm
2-5.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馬拉喀什條約.2013-06-28
6.WIPO. Notifications of Marrakesh VIP Treaty.[2014-10-20].http://www.wipo.int/treaties/en/ShowResults.jsp?lang=en&search_what=N&treaty_id=843
7.王遷. 《馬拉喀什條約》簡介. 中國版權,2013(5):5-8
8.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 [2014-10-29]. http://images.chinalaw.gov.cn/www/201406/2014060613560054.doc
9.蔡靈鳳.公共圖書館視障信息無障礙服務——以浙江圖書館為例.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