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茹
學習策略與方法
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學困生”情感態度的養成
廖茹
好的課堂教學能夠促進“學困生”情感態度的養成,本文根據英語“學困生”的特質,從設置游戲、利用小組合作、巧設情景等幾方面,對英語的教學策略進行微探。
課堂教學;“學困生”;情感態度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要關注一切學生,既包括關心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包括關心成績不好的學生,即英語“學困生”。而筆者所在的學校,由于家長文化水平的局限,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存在偏差。同時,與中心城區相比,學校也缺少英語學習的大環境,因此,英語“學困生”較多。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隨著詞匯量的加大,課程難度的加深,不少學生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盎然、成績優良轉變為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成績大幅度下降,漸漸地,“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這樣的現狀使得如何幫助英語“學困生”成為筆者所在學校的英語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現代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成功,80%取決于情感因素。而課堂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陣地,能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學習行為的因素,也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如果學生情緒高漲,處于自信、專注,并有著明確學習動機的時候,學習的潛能就會得到極大的發揮,伴隨的是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如果“學困生”處于不滿、焦慮或喪失動機的情況之下,可能導致師生關系的不融洽,最終會嚴重影響到外語學習的效率,影響學生正常發揮其本身的潛能,從而形成情感障礙。由此可見,情感態度是直接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第一阻力。本文試從設置游戲、利用小組合作、巧設情景等幾方面優化課堂教學,以促進“學困生”情感態度的養成。
英語“學困生”即指智力屬于正常范圍,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如英語學習習慣不好,或由于方法不當,或由于社會、家庭環境影響,造成英語學習效率低下,達不到英語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學生。這些學生與同齡的大部分學生相比,在英語學習方面有明顯困難,需要特殊教育措施給予補償。而這部分學生在一定的補救教育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使學習的過程更成功、更愉悅、更自覺、更有目的而采取的行為或行動。要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成為成功的學習者,必須學會使用學習策略。學習策略一般可以分為三類: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而其中的情感策略就是本文中的情感態度,它指語言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情緒、態度、動機和價值觀等個體因素來影響語言學習,這些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不容忽視,學習者可以利用情感因素的積極方面促進語言學習。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認為,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和興趣或者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
陶行知說過:“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趣味。”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關鍵,它是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課堂講授如果機械刻板地照本宣科或操練,學生聽起來、練起來就會味同嚼蠟、枯燥無味,產生厭煩情緒,甚至處于昏昏欲睡的狀態,對于“學困生”來說情況就更糟糕。因此,筆者在優化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困生”采取以下幾點措施,促進其情感態度的養成:
(一)設置游戲
中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多獨特的個性,如好奇、好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根據他們這些身心發展特點,我們的教學方法要生動活潑,讓學生手、腦、口、耳、眼、肢體并用,靜態、動態相結合,而英語教學游戲是其中最有效的形式。筆者所教年級為初三畢業班,由于中考題型的變化,提高了對詞匯的要求,于是筆者在詞匯教學中經常會利用游戲的形式幫助“學困生”掌握單詞,比如Guessing game,筆者通常把單詞通過課件投影出來,一個學生比劃或是用簡單的英文描述,而另一個學生快速說出,一分鐘內說得多的那一組學生獲得獎勵。再比如,每個學生準備個小紙條,在上面寫三個詞,然后收集到一個袋子里。學生按順序輪流上講臺,先抽紙條,然后用英文描述這是什么詞,讓下面人猜,寫紙條的人不準說話,猜到的人可以為自己小組加1分。又如在單詞發音的教學中,筆者會利用“Bomb”游戲,教師指單詞,學生快速說出那個單詞,說對了炸彈爆炸,全班作爆炸狀,說錯了說明炸彈是臭彈,全班作“嘶”狀,這個游戲令全班氣氛熱烈,同學們覺得很好玩,注意力自然不會分散,而是豎起耳朵聽其他同學讀單詞,這樣既學會了單詞,又玩得痛快。又比如在練習題的講解中,筆者通過給學生ABCD等多套不同分值的題目,讓學生選擇不同分值進行挑戰,這樣使“學困生”在枯燥的練習題中找到學習的成就感。而對于“學困生”普遍開口難的問題,筆者鼓勵他們先模仿,再錄音,欣賞自己的“作品”,并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帶到班上參加班級每周的“中國好發音”比賽,以此激發他們朗讀英語的興趣。游戲教學不但可以使課堂活躍,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得活潑開朗大方。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恰當的游戲,寓所教內容于游戲之中,努力使“學困生”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利用合作小組
為了使“學困生”能參與課堂活動,直接獲得學習和掌握語言的機會,使學習態度變得更積極主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它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教學活動,通常不是以個人的成績作為依據,而是以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的標準,以促使小組內部的合作,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優化小組學習的效益,促進“學困生”情感態度的養成,筆者做了以下的設置:第一,小組成員:筆者按照某兩次大考中學生的英語成績,把全班學生分成A、B、C、D四類,A類學生為小組組長,再由他們分別從B、C、D類學生中挑選出一名構成自己的小組。第二,獎項設置:答問獎,小組成員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作業獎,全組作業完成情況;進步獎,每兩周“周周清測驗”平均成績進步情況;背書過關獎,小組成員背書以及單詞詞組過關情況。第三,測評道具:每周小組評分表一張(張貼在教室后墻上),撲克三副(為了避免學生作弊,每張撲克牌上印有特別蓋章)。第四,獎品設置:測評過程中的獎品為撲克牌,每周得撲克牌最多的小組,免周末作業一次,每周按照得分高低挑選位置進行換位。第五,獎扣牌細則:1.答問獎:學生主動舉手回答英語老師提問,不論正確與否,均獎勵小組撲克牌1張。被老師點名(被動)回答不獎勵;2.作業獎:小組全員完成英語作業(不論對錯)獎勵2張,完成且質量較好獎勵3張;完成質量較差倒扣2張;3.進步獎:小組“周周清測驗”平均成績進步大的取前四組獎勵,分別獎勵撲克6、5、4、3張;4.背書過關獎:在規定時間完成背書或單詞詞組過關任務獎勵撲克牌1張,未完成的倒扣2張。第六,效果與反饋:“學困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氛圍熱烈了,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一些原來上課從來不舉手發言的“學困生”也大膽地舉起了手,這時即便答錯了,我也會對其積極性給予當眾表揚,不斷發掘學生的閃光點。
(三)巧設情景
情境指進行諺語交際的外部的具體場合。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論的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使抽象的語言形式變成生動具體的可視語言,創設盡可能多的英語語言環境,使學生更多地接觸感受英語(feel English)、說英語(speak English)、用英語進行思維(think in English)、用英語的方式主導行為(behave in English)。它將言、行、情境融為一體,有較強的直觀性、科學性和趣味性。正如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所說的:“如果沒有語言情景,詞就沒有意義,也不能代表什么。”可見,話語只有在情景語境中才能產生意義。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會采用以下幾種方法設置情景,從而促進“學困生”情感態度的養成:
1.實物情景。實物是最常用的直觀道具,教師應當利用那些易于準備和攜帶的實物。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Unit 6“healthy diet”這一話題時,筆者準備了生活中非常常見的食物,如面包、牛奶、蘋果、糖果、漢堡之類的食物,讓學生分別以小組討論每個食物是否是健康食物并給出相應原因。再比如在講到France is calling這篇文章時,為了更好地使學生了解法國的名勝古跡,筆者精心準備了法國各地的明信片供學生欣賞描述。又如在講到prices,涉及“How much is it?One Yuan./ Two pounds./Three dollars.”等功能項目時,為了不讓內容顯得枯燥,增加學生對英語國家貨幣文化的了解,增強國際意識,我想辦法借到了美元、英鎊、法郎等多個國家貨幣,讓同學們傳遞觀摩,加以認識,然后利用這些貨幣來進行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功能對話,有了這些具體的東西,整節課也就有血有肉了。筆者發現,實物情景能大大提高“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對原本枯燥的英語漸漸產生學習的興趣。
2.生活景觀情景。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的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能模擬真實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這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重視生活情景教學,這也正與深圳市中考聽說測試的精神相一致。例如,在講解馬克·吐溫的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時,筆者安排以小組為單位準備馬克吐溫的新書發布會,一學生為馬克·吐溫,其余為記者就新書內容進行發問。再比如講到Trojan is a horse這篇文章時,筆者讓學生扮演導游和去土耳其的旅游者,導游要盡可能地給游客講解Trojan is a horse這個故事并能回答游客的各種提問。又如在做中考聽說根據情景回答問題的相關練習時,筆者盡可能地不用錄音,而是模擬真實情景,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不斷交流。這樣使“學困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了他們內在的表達欲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對話活動,加深了對對話內容的理解,如此,可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并且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教學是一門學問,上課是一門藝術,而要想教好學,上好課,保證“學困生”能取得好的成績更是困難。筆者認為,只有促進“學困生”情感態度的養成,才能提高“學困生”的成績,而培養“學困生”積極的情感的主陣地在課堂。
引用文獻
晉步.2010.淺談英語教學中“學困生”情感態度的培養[N].學知報,(3).
任玉慧.2007.從情感態度入手促進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提高[J].現代教育科學,(4).
邢旭海.2011.初中英語學困生的學習指導[N].學知報,(6).
鄭軍林.2009.試論培養英語學困生積極運用情感策略主動學習[J].創新教育,(5).
作者信息:518104,廣東深圳,廣東省深圳市沙井中學
7757304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