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
探討情境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彭燕
針對我國現階段初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的現狀,就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情境教學的應用進行探討和分析,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方式,為改善當前初中的教學現狀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初中英語;情境創設;策略
情境教學具體而言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人為地創造出一個虛擬的應用環境,而使教學內容更為生動和貼近現實。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將英語教學的內容以可參與性和模擬現實的場景開展教學,通過一系列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設置,使教學內容更為生動和豐富,這樣可以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使學生對英語的理解更為深入,同時豐富了教學方法,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筆者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對初中英語中情境教學的應用進行探討和分析,通過對情境教學的應用,探討當前教育環境下推行素質教育的具體方案和對教育改革的意義。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對教學大綱規定的英語理論和知識點的傳授來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的目標,教師自上而下進行知識的單方面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而相關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除了考試之外缺乏更多的衡量標準。這造成學生即使通過死記硬背掌握了英語的語法和詞匯,在語言能力方面也難以得到提高,實際的英語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低下。而且學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下。相對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是一種新型的運用多種方式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手法為學生創造了一種英語學習氛圍的教學模式。在英語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英語教學內容以圖像、視頻、聲音等方式呈現給學生,同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展開互動,注重學生的教學反饋,從而創造一個合作求知的學習氛圍。在情境教學中,學生還可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參與和課堂實踐獲得英語能力的應用和口語能力提升。同時,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其求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英語的書面語言和口語在不同地區和語境下有非常多的細節變化,目前我國初中教材所教授的英語基礎理論中主要是基于主流的英式英語的一般語法和用詞,而實際口語中的細節在教材中較少表現(王暢 2013)。這樣造成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只掌握了書面語卻不懂口語,導致口語表達能力低下,而對英語真實環境的體驗是解決這一困難的最佳方案。
例如,在英語教學“國際美食節”這一課程中,教師運用視頻多媒體實現情境教學,通過在課堂上播放關于國際美食節的英文資料視頻來引導學生學習相關課程內容。學生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很容易直觀地掌握有關食品名稱和地理、人文概念,教師針對特定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并通過讓學生模仿視頻中的對話和旁白,學習詞匯的發音和相關口語。通過體驗式教學實現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了解和相關知識點的熟悉。這樣既直觀地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給了學生,又能夠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加深詞匯的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度和主動性,使學生熟悉語言的應用和口語,進而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學習。
英語學習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僅僅掌握語言規則和詞匯并不能真正實現英語水平的提高。掌握一門語言的終極目的是要掌握該語言的思維和應用,這是目前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弱項。而真正掌握一門外語,依靠的不僅僅是理論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語言理解和交流。要實現英語水平的提高,必須增加對英語的實踐,而在英語的傳統教學中恰恰缺乏這種運用語言的環境。學習外語最佳的環境是使學習者處于對語言使用的環境中,情境模式教學可通過模擬英語的應用語言環境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把英語教學的相關內容設置成一系列可參與的英語日常會話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特定的角色參與到英語對話當中,人為地創造出一個語言運用環境(劉杰 2012),而使參與者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把對語言的使用和口語交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言的動力。通過對英語日常生活的會話模擬,如問候、告別、購物、就餐等,有利于學生熟悉真正的英語環境和英語習慣,為培養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七年級英語教學內容Our local area這一單元中有一段去超市購物的場景,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把這段場景設置成為可參與的英語對話,讓學生參與到其中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來練習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在會話中學生為了完成對話內容就必須要運用到教學課程中相關的英語詞匯和語法,學生通過對問路、寒暄、購物等日常生活場景的參與生動靈活地完成了對相關英語課程內容的學習,同時在學習中提高了英語口語和表達能力,這種通過虛擬英語環境實現情境教學的模式在特定英語內容的學習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舉一個例子,在學習The birthday party這一單元的教材內容時,教師可以把教室布置成教材內容中提到的生日宴會場所,讓學生親自扮演Lily過生日,而其他學生通過對生日場景中Lily和親友的對話來熟悉課程內容和相關英語語法和詞匯。通過讓學生的運用和體驗來實現基于教學內容的英語交流和課程實踐活動。這樣既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又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入了解,培養其運用該內容的英語交流與溝通能力。
英語和漢語除了在字、詞、語法上存在差異,在思維方式上也有不同,學生如果僅僅掌握了詞匯,而語言習慣和思維方式上還停留在中文方向上,就會很容易造成英文單詞中式語法的“洋涇浜式”英語。思維習慣是語言中感性的部分,僅靠死記硬背是無法學習到的,而語法在理論階段存在理解困難和與實際語言脫節等現象。只有讓學生熟悉英語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語的語言習慣,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語法(李秋紅 2013)。這些需要通過對大量真實英語環境的接觸來實現。在目前的英語教材中,學生所體驗的英語環境是為了教授課程而進行的教育化改造,而非真正的英語環境,直接接觸第一手英語材料才能真正地熟悉英語環境。因此,教師除了在教材內容之外,還可以選用現實中存在的英文材料來對學生進行情境教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原版的英文視頻電影或閱讀書籍、報紙等增加其對真實英語環境的接觸。通過對一定的英語原文材料的熟悉創造出與現實基本吻合的英語環境,這樣的情境教學并不需刻意要求學生學會或者掌握某個知識點,而是要培養英語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
通過大量接觸真實的英語使得學生熟悉英語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從而提高其英語水平。教師應注意選擇原始材料,譬如從英文報紙和書籍上選取材料,而少用經過中文編譯或來源不明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的提高。
結合以上觀點,情境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真實的語言能力,改善以往教育中僵化的應試模式。英語情境教學是把素質教育作為初中英語教育的側重點,是一種有益的探討,在情境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情境,實現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從而真正提高其對英語的理解和掌握。情境模式引入英語教學也有利于豐富教學環境,使學生免于枯燥的死記硬背而激發其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文通過對初中英語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探討英語教育的新方式和方法,希望能夠對現有教育模式大膽改革和深入探索,以此完善教育制度和理論,使教育真正為社會和國家創造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引用文獻
李秋紅.2013.情景模式有效教學——剖析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初中英語情景教學有效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16).
劉杰.2012.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1).
王暢.2013.多元互動表達情境創設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語數外學習(英語教育),(10).
作者信息:222206,江蘇 連云港,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光裕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