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艷
談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張海艷
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基本上采取“一刀切”的教學形式,對全體學生實行統一的評價模式和標準,忽視了他們的差異和個性特點,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初中英語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實施分層教學,力爭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獲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
初中英語;分層教學;實施策略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普及和深入,各科教師都把“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作為教育理念和指導,把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提高和發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開展分層教學。這既能夠避免“一刀切”的現象,也能夠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更能夠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方針。在本文中,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究,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分層教學,為初中英語教學建言獻策。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同一個年級、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于同一起跑線上,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不僅包括英語認知結構上的差異,還包括興趣愛好、思維方式、性格特征、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或多或少地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了解各個層次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做到有的放矢。通常情況下,一個班級的學生可以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的學生為優等生,約占班級人數的25%,B層為中等生,約占班級人數的50%,C層為“后進生”,約占班級人數的25%。認識到學生的差異后,教師就能夠科學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一般來說,每4人為一組,包括一名A層學生,兩名B層學生和一名C層學生。這樣的劃分能使B、C層的學生在A層學生的幫助下解決學習中的難題、排除語言障礙。另外,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層次劃分能使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能更好地對他們的學習進程進行指導,也能夠使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能力、已有水平等找到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并及時幫助學生改進和探索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調動全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獲得相應的發展。
在了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
首先,教師要掌握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并對各層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制訂多個教學方案,尤其要對個別學生使用特殊教案,以便能夠使全體學生都有所進步、有所提升。比如,在教學“問路”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明確讓優等生和中等生掌握幾種問路方式,并能夠靈活運用。如:
A:Where’s the library?
B:It’snext to the park.
A:Is therea supermarketnearhere?
B:Yes.It’son Center Street.
A:Where’s the closestATM?
B:It’snot that far.Do you see thatYellow building over there?
除此之外,優等生還要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英語對話,或者編排對話練習(葉云招2011)。對于“后進生”,教師則要降低要求,只需其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技能,能夠進行朗讀或簡單對話即可。
其次,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置各種練習,練習的難度要與學生的能力水平一致。具體來說,就是給A、B層的學生設置有一定難度的練習,盡量讓他們自主解決;對于C層的學生來說,教師要設置一些簡單的練習,目的是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總之,實施有效的分層教學,教師需要在備課環節認真研讀教材、深入分析學生,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置難度不同的訓練題,使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相一致、相協調,為分層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課堂提問分層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活動手段,實施分層教學,教師應注重課堂提問的層次性,應針對不同基礎、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難度不同的問題。針對學習較好的優等生,應提出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針對中等生,應提出一些難度適中的問題;針對“后進生”,應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在教學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Where’s the postoffice?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例如,讓“后進生”回答“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這個比較簡單的問題,只要他們認真閱讀課文,肯定能回答正確;讓中等生回答“Where is the supermarket?”這個問題,其難度適中,需要學生分析課文內容;讓優等生回答“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yourneighborhood?”這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考查學生的運用能力。雖然我們提倡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但是當他們在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和點撥,使學生都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分層提問既能夠幫助“后進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又能夠鼓勵中等生和優等生敢于挑戰有難度的問題,有助于實現分層教學的目的。
(二)練習分層
課堂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面對同樣難度和類型的練習題,基礎好的學生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而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則可能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這就會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在分層教學中,英語教師還應注意對課堂練習進行分層,即要求“后進生”做好簡單的基本練習,要求中等生在完成基本練習的情況下嘗試做較難的題目,要求優等生盡力完成難度較大的練習題。這樣的安排能夠使“后進生”的基礎得到鞏固,使中等生的做題能力得到提高,使優等生的知識得到拓展。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采用靈活的、多樣的方式和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風格、現有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選擇恰當的評價方式,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發揮評價的促進和激勵功能。比如,每教完一個單元,教師就可以進行一次課后測評,優等生的正確率達到95%為合格,中等生的正確率達到80%為合格,“后進生”的正確率達到60%為合格,未達標的學生有一次補考機會,若補考沒有通過則要接受相應的懲罰(王勁松2013)。這種分層評價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面臨補考甚至懲罰的危險,每個人獲得成功的機會都是相同的,因此會使學生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這也是分層評價的最好體現。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它既能幫助不同基礎的學生完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水平,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學習要求。可以說,分層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模式,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使教師的教學更輕松、更高效,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引用文獻
王勁松.2013.初中英語分層教學之我見[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33).
葉云招.2011.新課標下初中英語分層教學實踐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10).
作者信息:342300,江西贛州,江西省于都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