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影
教學實踐
高等院校旅游專業英語課堂現狀分析及教學模式構建
馬影
面對與日俱增的就業壓力,各高校不斷調整并完善課程教學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由于旅游英語實踐性較強,教學目的不同于普通通識英語,在外語教育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該課程的教學現狀與課堂特點,以旅游應用技術型人才需求為導向,提出相應對策,是一線教師應不斷探索的方向。
旅游英語;課堂教學;課堂現狀
近年來,高等院校為提高學生就業能力,逐漸把課堂重點從單一教學轉向注重實踐,將教學與就業相結合,以滿足市場標準的要求來培養人才。其中,旅游英語作為一門專業課程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旅游英語是以旅游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實用型英語,即專門用途英語(ESP),它涵蓋了景區景點英語、飯店英語、導游英語和出境領隊英語等幾個分支。隨著社會的進一步開放,作為一門國際語言,社會對英語的需求出現井噴態勢,掀起了全民學英語的熱潮。在這種趨勢下,就業市場迫切需要一批既具有扎實的旅游專業知識功底,又具有靈活英語交際能力的復合型旅游專業人才,這是行業發展的需要,也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
(一)教學目標模糊
旅游業包括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由于其綜合性的產業特點,旅游英語所包含的教學內容十分復雜,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系統性理論。旅游專業從業方向多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導游、領隊、主題公園或景區景點的講解、管理工作,從業方向具有不確定性,因而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求其掌握口語技能,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譯和溝通交際的能力。然而,當今社會招聘單位仍將英語四級、六級證書列為必要條件,導致學生將通過英語四級、六級考試作為學習英語的目標,忽視口語能力(Davis,R.L.1997)。迫于就業形勢,旨在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旅游英語課堂常常淪為以應試為目的的大學英語課堂,課程與專業實踐脫節,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二)教材內容陳舊
旅游業是個日新月異的行業,不斷有新的案例出現,不時有新的法規出臺,教材也需要跟上步伐不斷更新數據。旅游英語教材書目不勝枚舉,不同院校可根據專業側重點、學生理解能力進行選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教材數據老化現象非常嚴重,許多高校多年未更換教材,一些教材的貨幣兌換率仍停留在9RMB=1 EURO的階段,已經不能反映旅游業現狀。教材組織形式仍停留在背單詞、讀文章、講語法、課后練習的形式,口語對話較少,實踐性不強。另外,相關的“聽、寫、譯”配套教材嚴重不足,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師資力量不足
ESP課程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師資隊伍的專業性欠缺。縱觀各高校正在開展的ESP課程,基本存在兩種師資構成:一種是主修本專業,同時英語能力較好,能達到雙語授課要求;另一種是主修英語專業,但對旅游專業有所涉獵。兩種類型教師各有特點,第一種教師能夠進行系統性的專業知識講解,但是在英語發音和句子連貫性上存在問題,課堂更傾向于中文講授。第二種教師雖然能熟練用英語講解,但在具體理論深究拓展上,明顯乏力。兩種師資情況都給旅游英語教學帶來不容小覷的影響(蔡基剛2013)。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效果,師資水平亟需提高。
(四)考評體系不夠客觀
盡管近年來英語應用能力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課堂教學環節中也占據了重要地位,但是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各高校仍將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和平時成績作為評判學生英語能力的唯一標準,而忽視了口語能力和聽寫能力。這種單一的評估方式只強調了考試前的復習程度,淡化了英語需要日積月累加以練習的特性(劉潤清1999)。目前的旅游英語教學多注重實踐,在對該課程進行考評時,可適當增加實踐考查環節,進行口語測試和團隊成果展示,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一)教學中的文化輸入
任何語言教學都離不開對其背后文化的理解,跨文化交際認為文化輸入(Culture Input)有利于對語言的理解,旅游英語教學也是如此。向學生進行目的語的文化輸入,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語言的興趣,同時也可避免實際使用中由于文化差異而出現的文化沖突現象。由于旅游涉及地域廣泛,包含了繁雜的知識和多元的文化,出境游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文化沖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預判性,提前讓學生了解目的地國家的風土人情。教學中堅持以文化作為引導,以語言作為工具,以旅游作為目標(馬瑛2007)。
(二)課前演講
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經驗發現,大多數旅游專業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很少主動發言,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信。針對此種現象,在進行教學環節設計時,可以把課堂的前5分鐘留給學生做個人展示(Personal Presentation),英語展示內容不做限定,可以是當下熱點新聞,可以是景點介紹的導游詞,可以是詩歌欣賞,也可以是分享自己喜歡的電影。這種教學設計既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又豐富了課堂形式。
(三)情景對話與小組討論
為提升課堂效率,在教學某一主題(如買票、購物等)時可采取對話練習的方式,將全班學生兩兩分組,結成對子(Pairs)進行情景對話模擬。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實際就業中靈活應用和溝通的能力,角色扮演(Role Play)適用于旅游英語教學中的多數交際場所。角色扮演不僅能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有助于他們對職業身份的自我認定。另外,根據課堂活動的不同,也可以將幾名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教師指定任務,小組各成員之間分工協作,相互探討,完成既定任務,這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革新考核方式
專門用途英語的考核方式不能僅僅局限于卷面成績,還要根據課程特點設定考核方式,綜合判定學生的語言能力,可采取平時小分+口語成績+筆試成績的方式。任課教師需要記錄平時小分,重視平時積累,如單詞聽寫、個人展示、對話練習、小組討論等活動都可以根據表現賦予分值,既增加學生重視程度,又公平地反映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情況。期末考核要加大口語測試的力度,以抽簽或指定某一話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情景對話。期末筆試要淘汰傳統英語試題模式,注重實踐能力,如翻譯海關申報單、填寫入境卡、寫投訴信等。
構建符合學科特點的課堂模式可以通過培養文化意識、組織課前演講、靈活安排課堂活動、改革考核方式等途徑得以實現。同時,高校需要營造良好的外部教學環境,如完善多媒體教學、提供模擬實訓室、加大課外實踐力度;教師需要提高內在素質,如慎選教材、及時更新知識、參加企業實踐、培養雙師技能等,從而營造高效旅游英語課堂。
引用文獻
蔡基剛.2013.專業英語及其教材對我國高校ESP教學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1-4.
劉潤清.1999.外語教學中的科學方法[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
馬瑛.2007.旅游英語教學改革探析[J].成都大學學報,(5).
Davis,R.L.1997.Group work isnotbusy work:Maximizing success of group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interac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work in the L2 classroom [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265-277.
作者信息:130607,吉林長春,長春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