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測試命題中的時間問題分析
孔令林
【摘要】本文從一次學期考試試卷中的兩個題目入手,分析了因忽略試題中的時間問題而使參考答案無效的問題,通過對英語句子中時間使用的分析,對試卷命制中關于時間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英語測試;命題;時間
某校大學英語學期考試的兩份平行卷(A、B卷)中的語法與詞匯題出現了如下兩道題目:
1. By the end of this April,Peter_____ here for three years.
A. had stayedB. has stayed
C. was stayingD. will have stayed
2. By the end of last year,we_____ more than 3000 English words.
A. had learnedB. has learned
C. was learnedD. will have learned
所給參考答案為:1. D 2. A
以上兩道題,如果不考慮施考時間,從語法上來看,所給的參考答案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次考試所在的學期為學年度的第2學期,考試時間為7月初,正考卷采用的是A卷中的題目,用上述的1題。而第2題為B卷(即補考卷)中的題目,考試時間為9月份。這樣一來,第1題就是有問題的了。因為對于7月來說,4月就是過去的時間了,過去的過去,那答案就該選A而不是D了。假設這道題的考試時間是4月之前,D是可作為答案的。而對于第2題,答案A可不受考試時間的影響。試題1在命題中忽略了施考的時間問題,所以答案無效。
根據以上簡要分析,可見,在測試的命題中不能不認真考慮相關的時間問題,筆者擬就英語測試命題中有關涉及時間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議。
英語的使用和行文中的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作為狀語,時間有很大的靈活性,有具體的時間,也有不具體的、較為籠統的時間,還有暗含的過去的時間,等等。在英語中對應不同的時間,句子的使用考慮的是多方面的(鄒申2011)。謂語動詞是英語句子的靈魂,是英語句子的核心,而對于不同的時間狀語,英語動詞在句子中的使用是不同的。對于謂語動詞的使用,限于篇幅,筆者無意也無法面面俱到,只擬就一般過去時態、完成時態方面的謂語動詞的使用進行一些討論。
(一)一般過去時
一般過去時往往表示過去某個特定時間或某一段時間發生的動作或情況,也可表示過去的習慣動作,一般表示過去的某種情況或事實。如:
I saw him in the street last Sunday.上星期天我在街上看見過他。
Whenever he traveled in those years,he wrote down what he saw and heard.那些年里,他每到一個地方旅行,總會把所見所聞記下來。
以上幾句中的時間都是過去的時間,謂語動詞也是用的過去時態。
(二)現在完成時
現在完成時表示過去所發生的動作或事情對現在的影響或產生的結果,著眼點是現在,也可表示從過去某個時間開始延續到現在,并有可能延續下去的動作。常與不確定的過去時間狀語連用,當
然有時也可以不用時間狀語(徐廣聯2014)。如:
We’ve had too much rain this year.(對現在的影響就是“今年莊稼都被淹了”)
I have worked in this college for almost twenty years.(含義是“20年的時間讓我成了老教師,有經驗,對這里了解”)
I haven’t seen Mr Wang all these years.(不知道他的近況)
I’ve traveled a lot in Africa.(對非洲了解很多)
(三)過去完成時
過去完成時表示在某個動作或某個具體時間之前已經發生、完成的動作或情況,即“過去的過去”,也表示對后來動作的影響。如:
The postman told me that my parcel had already arrived.
By the end of last week,we had cleaned up all the rooms in the teaching building.
(四)將來完成時
將來完成時一般表示將來某時之前或某動作發生之前已經完成的動作,一般和表示將來的時間連用。如:
Daniel will have taught English in this college for twenty years by this September.(說話時間是9月前)
You will have no chance to talk with them because when you arrive there,they will have left.
(五)過去將來完成時
過去將來完成時表示從過去某一時間來看將來某時會已經完成的動作。如:
He thought by the time he arrived she would have gone home.
他認為他到時她會已經回家。
He guessed that they would have finished the work by 10 o’clock.
他猜想他們在10點鐘前會完成工作。(Michael Swan 2002)
(六)幾種不同時態的含義比較
上面簡要討論了幾種不同時態的用法和含義,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時態會有不同的含義,而有時相同的時間狀語由于時態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含義區別。如:
1a. Xiao Wang did a lot of work this morning.
1b. Xiao Wang has done a lot of work this morning.
盡管以上兩句話的含義都是“小王今天上午做了許多事”,但還是有區別的:1a用的一般過去時,話是當天下午或晚上講的,表明一種事實;而1b用的是現在完成時,說話時仍是上午,表明效率高。
2a. John was in the army for five years.
2b. John has been in the army for five years.
上述兩句都有相同的時間狀語,但2a表示的含義是現在不在部隊了,而2b則表示現在還在部隊里。
3a. She comes from Guiyang.
3b. She has come from Guiyang.
3a這句的含義是她是貴陽人,而3b這句含義則為她不一定是貴陽人,而是從貴陽來的。
4a. He had eaten something before taking dinner.
4b. He ate something before taking dinner.
4a的含義為之前吃過東西,在晚餐上沒味口,而4b則表示在吃晚餐前吃過東西,但并不影響晚餐的味口。
5a. They arrived at noon and were told to wait in the honored guest lounge.
5b. They arrived at noon and had been told to wait in the honored guest lounge.
上述的5a含義為中午到達,有人通知他們在貴賓室等候(到達后才通知),5b的含義則是在他們到達前早已通知他們在貴賓室等候。
根據上述的分析,可知時間問題在試題的命制中是一個要考慮的重要問題。英語測試的試題命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任何一道試題都是重要的,無論出于什么目的而進行的考試,任何一分對于考生來說都是重要的,特別是關乎考生升學或招考的水平(選拔)考試,涉及對考生的公平公正,我們要考慮試題的信度、效度等因素。對于有關時間的試題的命制,筆者擬提出以下建議:
(一)明確考點,提供相應的語境
從上述分析可知,不同的時態和不同的時間所表達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即使是相同的時間含義也不一樣。所以,在命題中要確定考點,如是考查現在完成時還是一般過去時?同時,還要考慮時間的著眼點,如,命制一道漢英翻譯的題目“小王今天上午做了許多事”,在命題中就要考慮給足相應的情景上下文,要讓考生知道這說這話是在當天上午還是在當天下午或晚上,才能翻譯出上述的1a或1b的句子(霍金根1990)。如果沒有語境,時間不確定,考生在考試答題中就無所適從,教師在評卷中也會遇到困難。
(二)命題中要考慮施考時間
在英語測試的各方面要素中,施考事項也是需重點考慮的問題。命題時要考慮該試卷的施考時間,根據施考時間確定相關題目中的時間狀語。如本文開篇中的第1個問題就是由于在命題中沒有考慮到考試的時間而導致的。
在命題中盡量考慮一些與施考時間不沖突、不產生歧義的時間,如last year,a few months ago,yesterday等,盡量不要用一些具體的如this summer,this April(May...)等,考試時可能包括或不包括在內的時間。
試題的命制是英語測試中的重要環節,在命題中時間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作為教師,我們要認真鉆研測試理論,測試命題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認真確定測試目標和考點,考慮施考時間,命制出能夠真實地檢測考生水平的試卷。
引用文獻
霍金根.1990.新編簡明英語講法教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徐廣聯.2014.大學英語語法——講座與測試(第五版)[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鄒申.2011.簡明英語測試教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Michael Swan.2002.英語用法指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信息:558000,貴州都勻,貴州省都勻市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外語系
kongll@163.com
事實證明: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生本教育作為新時代的一種時尚理念,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彰顯其個性,挖掘其潛能。古之難為之事,不過有三:打漁,鑄鐵和學習。而在筆者看來,在教育改革大刀闊斧的今天,如果教師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更多地滲入生本理念,那么,英語學習也必將是有趣而溫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