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軍
英語教師急需實現的五個轉變
金家軍
【摘要】多數教師在從業后不久,就會因為應試教育之故,逐漸出現個人專業素質嚴重退化的現象。教育教學中,英語教師關注的范圍嚴重縮小,把英語世界變成了英語教材、練習題、試卷講解,離英語素質教育的大世界越來越遠,英語課堂變得功利、單調、乏味,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嚴重降低了。作者通過調查了解,分析現狀,提出英語教師應從五個方面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英語教師;素質;轉變;引領
近年來,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表現在語音、語調、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方面,這與外教的引進、網絡視聽資源的豐富有很大的關系。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英語教師在參加工作若干年后,慢慢出現了諸多觀念或能力上的退化、落伍現象,因此,迫切需要五個職業生涯方面的轉變。
筆者近期參加了一次英語口語培訓,其中多為中青年教師,但在培訓中可以發現,在真正的“洋人”外教面前,很少有英語教師能做到“洋話連篇”。這種“寡言少語”的狀態提醒我們,英語教師急需帶頭講英語,提高英語口語水平,而非僅僅局限于使用組織英語課堂時的常用語。換言之,如果說作為教師,自己都說不了幾句英語,又怎么可能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為口語地道的人才呢?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必須積極應對,在教中學,然后以學促教。雖然不可能人人去外國學習,也不可能整天和外教在一起練習口語,但從“寡言少語”到“洋話連篇”也并非沒有可能?,F代社會,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很多學習渠道,有非常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供我們使用,因此,教學之余,教師應盡可能多地擠時間進行選擇性學習,并將這樣的學習當成是“備課”。
由于長期忙于一線教學,加班加點,慢慢地,教師就像兩頭燃燒的蠟燭,在潛意識中開始認同人們常說的“教什么就什么水平”的觀念。
教學中,少數教師自我感覺良好,這種心理來源于他們以自己的學生為基準,即和初學者相比。然而,學生除了英語之外,還要學習其他近10門課程,雖然暫時無法和教師相比,但如果我們僅滿足于超過初中生或高中生,能對付教材和試卷講解就行,要求明顯太低,也與“給人一桶水,自己要有十桶水”的要求相差甚遠;也有部分初中教師對于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問題做得不夠,完全沒有滲透教學,對于高中的習題根本沒能力解決,這樣怎么會有全程觀點,還有什么“居高臨下”?因此,教師應樹立觀念——繼續教育是隨時“充電”“加油”,是日常保養,少不得!
筆者走過多所學校,接觸過不少英語教師,也加入了全國多個英語教師及專家交流群,常常在圈內看到群友“跪求”或求證各種問題的答案,但其實多數是簡單問題。從這些“求助”中我們可以發現,部分英語教師完全是因為眼界太窄,對外語世界知之甚少,外語專業功底不扎實??梢哉f,注意力僅僅是薄薄的幾本“教材”——區區幾個單詞,寥寥幾條語法規則。
然而,英語世界是博大精深的,它似萬花筒,不能在我們這里就僅僅蛻變成了幾本簡單的英語教材。畢竟,教材只是教學參考,教師不可只“備”教材。
和其他學科一樣,目前的英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應試教育,我們的教學過程就是反復咀嚼幾本教材,日復一日地做著一本本習題,學習形式單一、枯燥,學習過程也索然無味。其實,英語作為當今世界的通用語,我們可以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科技、政治、經濟、軍事等方方面面,學習他們的先進的理念、技術、管理等,而非如現在所學,僅是滄海一粟、九牛一毛。
如果教師對國外的英語網站接觸很少,網上豐富的視聽語言材料接觸也很少,談何充分利用?一名初中生、高中生學英語多年,竟然唱不出一首完整的英語歌曲,沒有看過幾部外語大片,這顯然嚴重弱化了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作用,降低了英語學習者對這門語言天然的學習興趣。所以,英語教學應從應試教育的“泥沼”中走出,進入素質教育的“萬花筒”,把學生帶入一個素質教育的新常態,唯此,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首先,就目前而言,課改是相對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利用自身的長處,積極宣傳、實踐、帶動周圍人;其次,在國外,計算機學科被稱為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但在國內,仍有不少家長視網絡為“洪水猛獸”“潘多拉的盒子”,因此,在信息技術普及方面,作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宣傳、引導家長解放思想,讓學生合理使用計算機。
2000~2002年,筆者在安徽省教育學院英語系進修,畢業之前負責建立班級主頁——相當于今日的“班級博客”。首先,我對班級情況進行介紹,包括班級同學所取得的成績、榮譽等,寫好之后,為了保險起見,我把英語翻譯給美國外教Joe審查,當他看到班情介紹上有“我班某某同學在計算機比賽中獲二等獎”時說:“會計算機就像一個人會走路一樣,還有比賽?傳到Internet上別人會覺得奇怪的?!彪m然我們舉辦此類比賽的目的是推動計算機應用,但從另外一個側面可知,中外在這方面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盡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我國已開展多年,但迄今為止,在廣大中小學教師中(乃至整個教育界),仍存在種種片面甚至是錯誤的認識。例如,有少數教師至今還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看作是一種時尚(何克抗2005)。其實網絡已經上升為一種學習方式,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了。因此,每位英語教師都要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學習、宣傳,在自己的課堂上有意識地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擔負起國民的信息技術能力培養職責,變信息技術“社會培養”為“學校培養”。
總之,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與職業素養、與時俱進,是廣大教師的職責與義務,因為只有擁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通過教育培養出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工作的高素質人才。
引用文獻
何克抗.2005.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01):7-9.
作者信息:230061,安徽合肥,安徽省合肥46中南校區jinjiajun421@qq.com
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