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哲男
作者信息:133001,吉林延吉,吉林省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
yinshanxin22@163.com
當今世界處于信息時代,信息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信息教育一方面給教師和學生帶來更大的沖擊和挑戰,另一方面也為實現師生自主學習、師生共同成長搭建了必要的平臺。
信息化教育對教師而言,克服了時間、空間、地域的局限,為教師的在職培訓及其專業發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2010年始,由教育部、財政部頒布實施的“國培計劃”,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這一培訓已經歷時五年,2010~2012年間國家每年拿出五千萬元經費支持國培計劃,每年培訓近百萬教師。教師們每年都用兩個多月的時間來自覺完成自主網絡學習。
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意見》,一個將持續到2017年底并將引領培訓變革的大規模全員培訓拉開了序幕。2014年5月27日,《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發布,這是規范與引領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準則,也是能力提升工程頂層設計的一部分。2014年進行的吉林省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網絡培訓解決了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了多媒體技術操作能力,使得數字化資源在教師自主學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既開發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形象思維,也提高了教師的信息化素養。
當前,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了若干重大變革以及許多前沿性的問題。國外的微課、慕課、翻轉課堂可以為教師自主研究各種教學模式提供很多啟示。
1.微課
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此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全國朝鮮文教材審查委員會簡報 2014)。“微課”的主要特點:教學時間較短(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教學內容較少。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資源容量較小;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主題突出、內容具體;草根研究、趣味創作;成果簡化、多樣傳播;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等。微課是適合教師自主研究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
2.慕課(MOOC)
M代表Massive(大規模),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第三個字母O代表On line(在線),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課程),這一大規模在線課程掀起的風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全國朝鮮文教材審查委員會簡報 2014)。主要特點:大規模的,不是個人發布的一兩門課程;開放課程,尊崇創用共享(CC)協議;只有當課程是開放的,它才可以稱之為MOOC;網絡課程,不是面對面的課程,這些課程材料散布于互聯網上,人們上課地點不受局限。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花最少的錢享受一流課程,只需要一臺電腦和網絡連接即可。教師可以通過RSS Feed訂閱,用MOOGLE參加在線論壇討論和研究。
3.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一般被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自主學習,課堂變成了師生間和生生互動的場所。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它的特點有:教學視頻短小精悍、教學信息清晰明確、重新建構學習流程、復習檢測方便快捷。翻轉課堂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翻轉”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是實現教師自主研究課堂轉型的有效方式。
對學生而言,現代信息技術使學生自主學習變為可能。
通過信息技術,既可以引導學生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主動進行自主學習的實踐,又能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前自主學習是求知過程的良好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知識對象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的過程。信息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利用課前時間查閱學習資料,進行獨立思考,自行消化。而今,信息技術不僅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與機會,還給學生學習提供了自主權。傳統教學中,學生因為條件與環境的制約不能發揮其自主性,不能進行自主學習,而基于網絡的學習資源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實現探索式、發現式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動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教師去傳授知識。教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將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除了可以增加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還可以吸引學生學習,提升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進而養成“我要學”的自主學習習慣。當今課程改革中的“小班化”教學、“生本”課堂、高效課堂等也都是利用信息技術拓寬了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渠道(張獻臣2014),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以生命為本”,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教學模式下,真正達到讓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甚至創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數字化教學資源不應止步于課堂上,更應拓展至課下(李冬梅 2014)。《學生雙語報》開發的“翼課網”就把學生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翼課網”平臺的優勢在于它不單單是復制教材,而是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豐富和拓展,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渠道去鞏固課內的知識,不僅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數字化教學資源大幅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利用網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來確定學習進程,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還可以與同學、老師甚至專家進行交流,使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數字化教學資源也可以說是“一對一的家教”,省時、省力、省錢。對學生來說,通過這種途徑可以有機會彌補課堂上沒有學會的知識或遺漏的知識點,起到一個對知識點加深、鞏固的作用。
數字化在線平臺多元益智,而又不失主動性,相比傳統教學更有趣味性;如果能在學生能力、人格的培養方面做到科學、有效的配合,真正使其服務于教育,服務于學生的發展,則有著巨大的潛力。
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它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手段在基礎教育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作為當代教師和學生,學會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實現自主學習則變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