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澤橋 王曉靜
基于ABCS學習模式,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侯澤橋王曉靜
在大班額的教學環境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了教學管理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ABCS學習模式在分層的基礎上合作,互助學習、共同進步,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內動力。
ABCS學習模式;分層;合作;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我校面臨著大部分學校所共有的問題:班額大,班級學生人數眾多。每個教師帶兩個班,每班70人左右,更主要的是我校所有班級都是平行分班,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這樣也就加大了授課的難度。在優秀生和學困生中間,教師很難保持教學平衡,長期下來,就會導致一部分基礎薄弱、自制力差的學生很快被其他學生甩在后面,甚至有的班級在八年級兩極分化嚴重的時候,“學困生”人數會達到班級人數的一半。因此,我們必須在七年級的時候,想辦法在管理上按學生基礎、心理素質等因素實施分層教學,努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應有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按不同的教學對象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個人綜合素質,這種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因此,在七年級起始,我校教師就積極行動起來,嘗試ABCS學習模式,力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每個學生在其基礎上不斷進步。
(一)ABCS學習模式簡介
ABCS教學模式即小組AB分層互助學習模式,A代表優秀生,B代表中等生或潛能生,C指cooperation(合作),S指stratification(分層)。根據學生學習習慣、態度以及成績,將其分為A、B兩層,同時把A、B學生編排到不同的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科代表的帶領和監督下,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把學生分為A、B兩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目標、內容、途徑、方法和評價上區別對待,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的發展。而把A、B編排在一個小組內,由A帶領B,B來督促A,共同合作學習。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明確的責任分工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流與互助的過程。在這種學習共同體中,學生們共同探討學科知識,進行辯論和對話,通過互相督促和幫助,能高效地掌握知識點。它既有利于擴大參與面,有效地促進學生團體作用的發揮和促進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增強學習興趣、責任感等,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并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不同的A、B小組和大組之間的競爭,同時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教學難以顧及眾多學生差異性的不足。ABCS教學模式能“促使每個學生主動參與,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育部2003),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二)ABCS學習模式小組分層、分組的原則
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成績,把學生分為A和B。然后根據學生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確定A、B為一個學習的單位,把全班分成6人或8人一組。小組學生分為A、B層,每層按成績依次為A1、A2、A3,B1、B2、B3。
把學生以A—B劃分為一個學習的單位,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課下遇到不會的問題時,B學生可以請教A,A負責把B教會。眾所周知,一堂課下來,全班學生全部學會是很難實現的,“學困生”的產生就是來源于此。每節課可能就是一兩點沒掌握,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而產生負積累,久而久之,積重難返。如果每天可以有及時的面對面的講解,或者一部分惰性較大的學生在課余不學時受到嚴格的檢查與督促,那么就不會產生這么多的“學困生”。同時,“學困生”不僅僅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更渴望同學間的友誼與幫助。因為學生彼此間更容易放松交流。Vygotsky(1978)認為,當學生的當前發展水平無法獨立完成任務時,在成人或能力較強的同伴幫助下,他們可以達到潛在的發展水平,并完成任務(康燕2001)。
(三)ABCS學習模式的創新點
以往師徒類學習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徒弟雖有進步,但是師傅的成績卻會下滑。因此,我們嘗試的ABCS學習模式最大的創新點就在于把三對或四對AB單位編排到同一小組,如果B1問A1,A1不會,可以請教A2,也就是A層學生可以集中探討,學會后再教各自的徒弟。這樣就避免了單獨一個AB單位,有時會影響A層學生的學習狀態,這樣編為一個小組,等于把A層學生集中成一個單位,激勵他們互相競爭,變得更強,也不用擔心B層學生會對他們造成不良影響。同時在全班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充分調動他們的榮譽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提高班級整體管理水平。
ABCS學習模式最先在我任教的兩個班進行。根據對學生的分析,我個人覺得英語成績拉開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課后復習和閱讀能力。課堂授課時,學生們表現非常好,聽課認真,發言積極,可是對于一些自制力薄弱的學生,要求背誦的作業往往完成不了。尤其是初一新生,不知道課后復習的重要性,課下不能積極主動地去記憶單詞和課文,導致他們雖然會說英語,但是英語書寫能力提不上來,直接導致英語成績下降,慢慢對英語失去興趣,最后成為“學困生”。正如一個學生所說:“初一剛開始時感覺老師課堂講的內容很簡單,慢慢的,突然有一天發現老師講的很多內容都不會了?!边@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后復習習慣的結果。
初中的英語學習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僅僅依靠課本,是無法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的。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我們從初一就通過擴大閱讀量來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嘗試用ABCS學習模式來引導學生閱讀,希望能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背誦、默寫檢查
(1)每組中A層互查,A1—A2、A3—A4。然后A查B。A1—B1、A2—B2、A3—B3、A4—B4。
每天早讀或者課前5分鐘,背誦作業互相檢查,A層內先互相檢查,然后A檢查B。對于檢查不過關的學生,A層的由A1負責當日的任務當天要完成。B層學生由對應的A層學生負責的當天完成任務。如有需要,可以向課代表或教師尋求幫助。
(2)課代表共三個,每人負責三個小組的抽查情況,并作記錄,其中A、B兩層各抽查兩名,全部過關得到4分,即每人1分。以此作為每周優秀小組評選的依據。
(二)閱讀練習
(1)每一組的A層和B層一周選同一本書,如書蟲系列,典范英語系列或者閱讀理解題等。這A、B兩個層次的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水平、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這樣做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主要的是學生從自己的實際英語水平開始閱讀,不會有很強的畏難情緒,反而會為自己的點滴進步而自豪,自信心逐漸加強,英語學習走向良性循環。
(2)每周二下午大課間作為閱讀分享時刻,同組內A、B兩層的學生分別在一起分享優美語句,或者互相答疑解惑,互相監督、互相促進。對于沒有完成閱讀量的學生,這也是一種督促。
(一)ABCS學習模式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后復習習慣
A層里面的互相檢查督促,以及A、B的互查,促使學生在完成當天任務的同時,最主要的就是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堅持30天就可以養成一個好習慣。所以,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僅僅學會了學習,還變得善于學習了。
(二)ABCS學習模式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選擇不同難度的文章,這種分層次的閱讀訓練做到了因材施教,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取得進步。
總之,ABCS學習模式在分層的基礎上合作,互助學習、共同進步,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內動力。這種教學模式,組內A、B互助,組內AA,BB競爭,2人為一個學習單元,互為師徒,互助合作。既為“學困生”找到了幫手,又給優秀生找到競爭對手,真正做到了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和提高。
引用文獻
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康艷.2011.新課程理念下影響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3).
教育部.2003.普通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注:此論文屬于課題ABCS(小組分層互助)學習模式的研究成果。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ABCS(小組分層互助)學習模式的研究+JCJYC142500045
作者信息:455001,河南鄭州,河南省實驗中學
Wangxiaojing667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