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學院 李曉魯張媛
淺談中國傳統風格服裝的設計形式與文化立場
中原工學院李曉魯張媛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傳統風格服裝靈感來源分析來闡述其設計形式,并分析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創新設計和時尚元素的運用融合,對其文化立場進行解讀,闡述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把握好繼承和創新的尺度,使中國傳統服裝保持其特有的民族風格設計形式,又兼顧時代氣息,將其文化立場作為最直觀的標識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服裝新文化。
關鍵詞:中國傳統服裝;風格;設計形式;文化立場
中圖分類號:J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73-01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互聯網加時代的到來,讓中國人民的觀念不斷更新,文化更加繁榮,經濟高速發展,而服裝作為個體最直觀的標識,深入到許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它的變更速度和程度更能夠體現這種變化,中國傳統服裝在跟進世界潮流時尚的同時,即不能完全脫離傳統,又不能拘泥于傳統,這就需要我們對其設計形式和文化立場進行直觀的解讀和運用,才能傳承與創新共贏。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自古以來每個民族都會有各種慶祝祭祀活動,從古代的廟會到現在的春節,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如春節俗稱“過年”、“新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紅、黃、藍、綠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色彩強烈沖擊著人們的視覺,帶給服飾最響亮的視覺語言,其中代表歡快、喜氣、熱情、勇敢的紅色更讓中華民族情有獨鐘,“中國紅”在國際時尚舞臺上展現著獨特的魅力。幾年前,在上海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身穿中國特色十足有著團花或是福祿壽等文字圖案,色彩是斑斕的暗紅、酒紅、咖啡色、寶石藍、明黃、翠綠等古老的中式服裝——“唐裝”。這種唐裝模式既秉承了中國傳統服裝富有文化韻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時也吸取了一些西式服裝立體剪裁的特色。“唐裝”這一古老的中國傳統服裝款式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傳統服裝風格端莊、造型寬松簡潔、直線裁剪,裝飾手段包括傳統的鑲、嵌、滾、盤、繡等幾大工藝。其中刺繡工藝廣泛運用在我國傳統服裝設計中,以其細膩的針法、絢麗的色彩、生動的圖案造型巧妙地向世人訴說了我國傳統裝飾工藝技術的精湛。華麗的絲鍛是中國傳統服裝最愛使用的面料,加上富有古典味道的水墨畫圖案,團花、牡丹花、纏枝花、龍鳳紋和吉祥漢字等紋樣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剪紙藝術也是中國特色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蘊涵的藝術魅力更對服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結合其文化特色,將剪紙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與現代服裝設計相結合,讓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以新的風貌來展現服裝設計的發展空間。
2014年APEC會議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及夫人身穿“特色中式服裝”,展現出中國設計師群體力量,引發了人們對中國設計話語權表達的熱切關注,通過服裝這個載體,并以一次獨特的設計事件向全世界表達了自己的設計形式語言和設計文化立場。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社會心態,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充分用現代服裝設計和時尚文化創新,重視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研究、整理、推進作為文化標識思維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在表達文化自信當中,要大力發揮文化傳承創新和引領作用。
面對全球化設計浪潮,中國服裝設計和未來一向是頗受爭議的話題。服裝設計如何通過外在形式表達自身的文化立場,形成文化影響力,是當下服裝設計師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國服飾歷史非常豐富,我們今天可能大多數的時間都在關注于什么事最時尚的東西,而忘了時尚的東西往往是最具文化的東西,我們可能有的時候疏忽了中國服裝歷史上的一些文化的基因,這些基因往往能夠給中國設計師一種獨立的語言。
美國學者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一書中指出,“現代化并不一定意味著西方化。非西方社會在沒有放棄它們自己的文化和全盤采用西方價值、體制和實踐的前提下,能夠實現并已經實現了現代化。”
首先要敬重我們的文化,通過研究、通過再認識,從而達到珍惜中國文化,這是我們要做的。我們應該自信,我們也一定能夠自信,偉大的時代實際上為我們的文化自信、文化創新提供了條件和支持。傳統能體現豐富的文化底蘊,時尚能變得耳目一新。舊變新的關鍵在于觀念的更新,敢于突破。對于傳統服裝我們不能完全克隆,要取其精髓再加上創新元素。在世界多元文化碰撞和交融的時代,在不斷追求時尚和個性的流行世界,要想傳承一種文化作形成藝術文化的精華就必須注重傳統文化,在民族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與時尚巧妙結合,那樣才會被世界接受,才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王蕾,代小琳.媒體服飾話語研究[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13.
[2]史珊珊.服裝——一種審美的社會文化表征符號[N].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