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宇,李純蓮
(長春大學 a.特殊教育研究中心;b.高教研究室,長春 130022)
普通話盲文(包括現行盲文和雙拼盲文)采用《漢語盲文分詞連寫規則》[1](以下簡稱《規則》)的規范進行書寫,該規范于1993年12月審定通過,在中國應用了21個年頭,至今未曾修改,為我國的盲人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促進了盲文在國內的普及,進而提高了盲人的文化程度。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該規范在應用過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給盲文出版者和閱讀者造成不少困擾。這些問題的焦點之一就是:按照《規則》進行書寫的盲文存在著分詞不確定的現象,同一漢語內容因人因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詞形式,尤其是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使用計算機進行分詞處理所導致的“分詞亂象”更為明顯,即使對計算機分詞算法不斷改進也會產生如此現象。為此,本文從“結構分層”角度提出了一種優化《規則》的解決方案。
漢語語法[2]指出,從“結構層次”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句子、短語或是詞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即都可以通過結構分層的方法進行分析。也就是說,雖然語法單位從表面上看是線性排列的符號序列①線性排列是指按照時間先后順序說出或寫出的形式。,但實際上語法結構卻是有層次性的,這種層次是指句法單位在組合時所反映出來的不同的先后順序。語法結構的每個層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兩個語法單位,這兩個小的語法單位便是直接成分。每一個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小的語法單位是大語法單位的組成部分,大的語法單位由小的語法單位組合而成,本身又可以成為更大語法單位的組成部分。
漢語盲文是漢語明文的一種拼音表示形式,避開分詞連寫的規則,其語法結構是相同的。盲文的書寫既分詞又連寫,分詞是把一個一個的詞劃分開來;連寫是將一些詞連起來寫。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為了滿足盲文的特殊性,一方面是避免音節結構過于松散;另一方面是便于摸讀。
對漢語普通話盲文進行分詞連寫,就是劃分出盲文句子中各個較小的語法單位并予以連寫。為了敘述方便,本文把這種分詞連寫的較小的語法單位定義為“盲文短語”。之所以這樣定義,是因為盲文短語是在詞語的基礎上再加上連寫的規則而形成的,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詞語和短語。據此,改進《規則》中的盲文短語就可以從分詞和連寫兩個方面來進行研究。盲文短語可大可小,從“連寫”的角度來說,一種極端的形式就是不分詞,這里不做討論。
要優化《規則》,獲得合適數量的盲文短語,應當把握以下原則:
2.1.1 盡可能減少漢語盲文分詞連寫規則的條目
目前使用的分詞連寫規則條目繁多,不便于記憶和應用。該《規則》的內容大致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從詞類的角度列出分詞連寫規則;后一部分主要從詞組的角度列出了分詞連寫規則,這兩部分在內容上有重復。作為規則,必須盡可能減少這種重復現象,做到簡潔精練,只有這樣,才能便于使用和推廣。
2.1.2 盡量考慮多用邏輯規則進行盲文的分詞連寫,減少專業漢語語法的應用
雖然語法知識是盲文分詞連寫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大多數使用漢語的人所掌握的語法知識不可能同中文專業出身的人士相比,他們對語法的認識都比較粗淺,然而這并不影響他們對漢語的理解。所以,盲文分詞連寫首先要考慮的是邏輯上是否正確,其次才應該去考慮語法上是否正確。
2.1.3 應允許漢語盲文分詞連寫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幾千年的漢語書寫實踐都不實行分詞連寫,它有著很深的社會基礎。而漢語盲文分詞連寫的歷史也只有二十幾年,其理論不完善可想而知。如同漢語盲文本身那樣,盲文閱讀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即必須允許存在著一定的盲文容錯率[3-4],盲文的分詞連寫也必須允許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只不過這種不確定性應在可控范圍內。
本文只研究應用層次分析法[4]來獲得普通話盲文句子中盲文短語的方法。
層次分析法,又稱“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對句法單位(包括短語和句子)的直接成分進行結構層次分析的方法。由于劃分過程中盡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層次分析法又稱作“二分法”。
改進盲文分詞連寫規則的一種想法,就是要通過層次分析法的“二分”原則來得到合適的盲文短語。可見,使用層次分析法來劃分句子,規則簡單明了、可操作性強,它以邏輯上正確作為根本出發點,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以這樣的方式所獲得的盲文短語可以作為盲文摸讀的基本參考量,因為如此獲得的盲文短語的數量相對固定、長度適當,而且最重要的是符合邏輯,便于摸讀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層次分析法基本上是一種二分法,它劃分語法單位的基本思路是從整體到局部,每次都是“一分為二”,便于宏觀上把握語言內容。如果把從明文到盲文的翻譯工作看作是一項工程的話,那么用工程設計的觀點來看,這種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結構分層分析方法有助于把握全局,減少翻譯的偏差。它最突出的特點是不必拘泥于分詞的細節,首要的是必須符合邏輯。
對語法單位每進行一次層次分析,就可以得到下一層次的兩個語法單位(當然,并列結構的句法單位劃分不限于兩個下一層次的結構)。當分析到最底一層時,層次分析法結束。把這種層次分析法用圖形表示出來,它就像一棵倒長的“二叉樹”。如果采用某種原則,就可以把這些最底層的語法單位確定為盲文短語。所以,這種劃分盲文短語的方法既符合邏輯又簡單實用,而且涉及到的語法知識相對較少。
用層次分析法來分析語法單位,被劃分的語法單位之間主要存在著以下五種關系:主謂關系、偏正關系(又分為定中關系和狀中關系)、動賓關系(又稱為述賓關系)、述補關系(又稱中補關系或者后補關系)和聯合關系[5]。據相關統計,這五種關系在分析句子和短語的結構時,使用的頻率占到了95%以上[6],改進的《規則》中主要應用以上五種關系來劃分句子層次,至于其他關系,雖然在劃分句子層次時也會用到,但是使用頻度相對要少得多,所以在此不再贅述。
應用層次分析法對盲文句子進行分詞的原則很簡單,即在語法結構劃分的層次中低于三個字(含三個字)的,不用再分,該節點直接作為盲文短語;四個字及以上的成語、固定用法、專有名詞等則不用分詞,此外的非固定結構則繼續二分。具體分析時可按如下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是劃分結構層次,第二步是確定結構關系。
劃分過程中應注意:①第一步劃分非常重要,若第一步劃分不當,后面的劃分很難歸正;②必須逐層劃分,直至分析出每個盲文短語;③為避免劃分過程中的遺漏,一般采用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逐塊劃分的分析步驟。
需要強調的是,劃分時不必過分拘泥于語法關系的細節,只要符合邏輯即可,即使語法上有一些出入,也不會影響對劃分后所得盲文的理解。
下面11個盲文句子應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分詞的過程如下:
例句1:滾滾長江東逝水。
分析過程:①“滾滾長江”和“東逝水”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東逝水”;② 滾滾長江雖然四個字,但不是固定結構。又因為“滾滾”和“長江”是偏正結構,于是可以得到盲文短語“滾滾”和“長江”。
該句分詞連寫為:滾滾 長江 東逝水。
例句2:我是中國人。
分析過程:①“我”和“是中國人”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我”;②“是中國人”是動賓關系,得到盲文短語“是”和“中國人”。
該句分詞連寫為:我是中國人。
例句3:雞不吃了。
分析過程:“雞”和“不吃了”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雞”和“不吃了”。
該句分詞連寫為:雞 不吃了。
例句4:我們進行社會調查。
分析過程:①“我們”和“進行社會調查”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我們”;②“進行”和“社會調查”是動賓關系,得到盲文短語“進行”;③“社會”和“調查”是偏正關系,得到兩個盲文短語“社會”和“調查”。
該句分詞連寫為:我們 進行 社會 調查。
例句5:他去年去了一趟美國。
分析過程:①“他”和“去年去了一趟美國”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他”;②“去年”和“去了一趟美國”是偏正關系,得到盲文短語“去年”;③“去了一趟”和“美國”是動賓關系,得到盲文短語“美國”;④ “去了”和“一趟”是述補關系,得到盲文短語“去了”和“一趟”。
該句分詞連寫為:他 去年 去了 一趟 美國。
例句6:他迅速地從球場東頭跑到西頭。
分析過程:①“他”和“迅速地從球場東頭跑到西頭”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他”;②“迅速地”和“從操場東頭跑到西頭”是偏正關系,得到盲文短語“迅速地”;③“從球場東頭”和“跑到西頭”是偏正關系;④“從”和“球場東頭”是介賓關系,得到盲文短語“從”;⑤“球場”和“東頭”是偏正關系,得到兩個盲文短語“球場”和“東頭”;⑥“跑到”和“西頭”是“述補”關系,得到兩個盲文短語“跑到”和“西頭”。
該句分詞連寫為:他 從 球場 東頭 跑到 西頭。
例句7:山上、地下、樹上都開滿了花。
分析過程:①“山上、地下”和“樹上都開滿了花”有標點符號分隔,因此不必分詞,直接得到盲文短語“山上”和“地下”;②“樹上”和“都開滿了花”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樹上”;③“都”和“開滿了花”是偏正關系,得到盲文短語“都”;④“開滿了”和“花”是動賓關系,得到兩個盲文短語“開滿了”和“花”。
該句分詞連寫為:山上、地下、樹上 都 開滿了 花。
例句8:這就行了。
分析過程:“這”和“就行了”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這”和“就行了”。
該句分詞連寫為:這 就行了。
例句9:你忙你的去吧。
分析過程:①“你”和“忙你的去吧”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你”;②“忙你的”和“去吧”是述補關系,得到盲文短語“忙你的”和“去吧”。這里的語氣詞“吧”前面的動詞是單音節,因此可以不再劃分。
該句分詞連寫為:你 忙你的 去吧。
例句10:有事我會再找你的。
分析過程:①“有事”和“我會找你的”是偏正關系,得到盲文短語“有事”;②“我”和“會找你的”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我”;③“會”和“找你的”是動賓關系,得到盲文短語“會”和“找你的”。
該句分詞連寫為:有事 我 會 找你的。
例句11:你就歇一小會吧。
分析過程:①“你”和“就歇一小會吧”是主謂關系,得到盲文短語“你”;②“就”和“歇一小會吧”是偏正關系,得到盲文短語“就”;③“歇一小會吧” 語氣詞前是動詞短語,因此劃分成“歇一小會”和“吧”,得到盲文短語“吧”;④“歇”和“一小會”是述補關系,得到盲文短語“歇”和“一小會”。
該句分詞連寫為:你 就 歇 一小會 吧。
可見,應用這種分詞方法,不僅簡化了漢語盲文的分詞連寫規則,而且規則固定、邏輯清晰,獲得的盲文短語相對確定。
我國視力殘疾人口逐年增多,目前已達1263萬人。隨著我國教育公平的逐步實現和我國殘疾人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視障者接受教育,也將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從事視障教育或習得視障教育的基本技能。盲文是視障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種語言,是視障者尤其是盲人進行讀寫的重要工具,也是視障教育師資隊伍所必須熟練掌握的重要內容。然而,我國漢語普通話盲文方案經過二十幾年的應用已經表現出很多不足,其中分詞連寫規則被認為是導致盲文書寫不確定性的一個因素。本文將漢語語法的層次分析法應用于盲文分詞,簡化了分詞規則,使優化后的分詞規則淺顯易懂,易學易用,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現有盲文分詞連寫中分詞不確定現象的發生。
[1]滕偉民,李偉洪. 中國盲文(第2版)[M].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2]漢語語法教學中常用的析句方法. 道客巴巴文庫[DB/OL].(2014-05-01)[2015-01-10]. http://www.doc88.com/p-5837177902285.html.
[3]孫宇,李純蓮,鐘經華. 從容錯率理論看現行盲文隱性標調[J]. 現代特殊教育,2014(6):12-13.
[4]孫宇,李純蓮. 漢語盲文的拼讀容錯率及其與拼讀效率的關系研究[J]. 長春大學學報,2014(11):1612-1614.
[5]張誼生. 現代漢語[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6]顏紅菊. 現代漢語復合詞語義結構研究[D].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