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軍蓮
(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現代漢語詞典》對“青年”的解釋是這樣的:“1. 指人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階段。2.指上述年齡的人。”[1]
科學計量學曾經對近四百年來全世界一千多名杰出科學家和近兩千項重要科學成果進行過統計,統計結果表明,25-45 歲是進行科學創造的最佳年齡區間,其中峰值是37歲;通過分析一個世紀以來全世界兩百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統計結果發現,獲獎工作者的年齡分布最多的區間是30-45 歲,峰值在39 歲。[2]發展心理學領域的專家林崇德教授認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創造力和取得的成就,與年齡有很大關系,一個人成才的年齡一般在25-40 歲。[3]
由此可見,中青年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1999 年4 月,教育部實施“高校青年教師獎”,將優秀青年教師的年齡限制在35 歲及以下,但是,對于35 歲以下的青年人來說,要想在教育工作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自2003 年起,教育部將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的評選年齡放寬:自然科學類不超過40 周歲,社會科學類不超過45 周歲。40 歲成為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個“分水嶺”。本文中的“青年教師”是指年齡在22-40 歲之間的教師。
1991 年,美國教育聯合會(NEA)對“教師發展”這一概念提出較為完善的界定:教師發展基本包括專業發展、教學發展、組織發展和個人發展四個基本內容。專業發展即促進教師個人方面的成長,獲得并提高與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學發展包含準備學習材料、更新教學模式與課程計劃;組織發展在于營造高效的組織氛圍,教師采用新的教學實踐促使教學效果的提高;個人發展要求教師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保持身心健康,采取整體計劃進行職業規劃。[4]
國內學者盧乃貴認為:“要將教師專業發展理解為教師不斷成長、不斷接受新知識、提高專業能力的過程。它包含教師在生涯過程中提升其工作的所有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反思和探究來拓寬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至專業成熟的境界。”[5]王建軍在《合作的課程變革中的教師專業發展:上海市“新基礎教育個案研究”》中指出:“教師專業發展指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高。”[6]劉萬海在《教師專業發展:內涵、問題與趨勢》中指出:“教師專業發展是以教師專業自主意識為動力,以教師教育為主要輔助途徑、教師專業技能素質和信念系統不斷完善、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7]
綜上所述,教師專業發展都是圍繞教師專業素質與專業成長這一視角展開的,主要強調教師個體的、內在的專業性的提高。本文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是指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具體包括教育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等的增強。
(一)青年教師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已成為獨立學院建設的主力軍。
表1 2012 年專任教師年齡情況(總計)① 資料來源: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8/156572.html
表2 2012 年專任教師年齡情況(普通高校)① 資料來源: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8/156569.html
從表1、表2 可以看出,30 歲及以下年齡專任教師和31-40 歲專任教師占到專任教師總數的60% 以上;根據2010 年-2012 年國家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30 歲以下及30-40 歲專任教師數保持在60%以上,這都說明青年教師已成為獨立學院發展的主體力量,他們對獨立學院的貢獻率正在逐步提升。
(二)由于甘肅地處西北,經濟、文化、科技條件相對落后,因此甘肅省獨立學院發展困難較多,培養與支持青年教師的力量有限,青年教師的發展阻力較大。一方面,專任教師數量短缺,造成青年教師教學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另一方面,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方法欠缺,培養成本增大。
(三)青年教師不了解自身專業發展的目的與途徑,不能準確預測專業發展空間,如職稱晉升問題。近幾年來,獨立學院青年教師職稱評定已實現副教授的突破,一些青年教師開始注意自身專業發展,但是對于職稱政策要求理解不細致、不到位,導致職稱評定中困難增多。
(四)獨立學院在教師專業發展中已經從公辦院校吸取了一些成熟的做法,如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參加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舉辦各類講座及學術報告,開展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等,但鑒于獨立學院本身的特點,全部照搬照抄是不行的,而且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現象。
甘肅省獨立學院正經歷“五年過渡”時期的跨越和轉型,其中的關鍵是從前期的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轉變,而內涵發展的重點在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提高取決于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因此,讓青年教師在短期內成為學校教學的骨干力量,是獨立學院發展的關鍵。由于獨立學院建立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年,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加之學校以外聘教師為主,缺乏內部的交流與學習機制,因此,使得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面臨多重困難。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足,不能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和學科建設需要確定自己專業發展方向,制定明確的專業發展規劃,進而影響自身長遠的專業發展。有些青年教師雖然已經熟悉專業發展途徑,但對本專業知識結構和專業發展認識不足,片面地認為專業能力的提升只是依靠老教師的指導,或者參加幾次研討會、進修班就可以獲得,未能把專業發展同教育教學工作相聯系,導致教學與科研脫節,不能相互促進。實際上,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依靠教師個人,青年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及時調整知識結構,提升專業發展水平。
、
獨立學院還未建立規范的科研管理平臺,缺乏對科研工作的整體規劃和宏觀指導,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師在申報科研項目時外部阻力較多,這些都挫傷了青年教師科學研究的積極性。有的獨立學院未設立獨立的科研管理部門,有的則將科研部門下設在學院辦公室或教務處,未指定專職管理人員,導致科研管理水平偏低,難以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
青年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業務水平的主要體現,對于獨立學院來講,其辦學定位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本,但由于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缺乏實際管理經驗,其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達不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短時期內難以將專業知識迅速轉化為實踐技能,難以滿足學生獲得實踐技能的需求。
獨立學院應構建“崗前培訓——在職培養——繼續教育”三位一體的培養機制,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首先,初入職場的青年教師必須接受基本教育理論、教師職業道德、教學技能等方面的系統培訓,以順利完成角色轉換;其次,加強在職培養,如實行導師制,鼓勵有經驗的教授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督促、指導和幫助,建立學科教學團隊,同一學科的教師通過午餐會、教學研討會、頭腦風暴等形式討論教學難題、學科發展動態、學科前沿理論等,拓展思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最后,鼓勵在職進修,支持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的進修與培訓,并給予一定的經費補貼。同時,依托和利用母體高校資源,建立交流合作機制,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到母體高校觀摩、學習,聯合母體高校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路徑,總體上來說可以分為自我狀況分析、職業目標定位、職業發展策略擬定與實施、職業規劃調整四個步驟。[8]首先,青年教師要對自己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明確自己的人格、能力、優勢、劣勢以及職業傾向;其次,結合學校短期、中長期發展目標,確立個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軌跡,使自身的職業發展與學校的發展規劃保持一致;最后,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評估職業生涯規劃,必要時調整職業生涯規劃。例如,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通過積極開展教師培訓、研究交流、質量評估、咨詢服務等活動,為青年教師職業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同時,拓展教學資源,搭建網絡平臺,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教師職業發展搭建資源支持平臺。
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不強,固然有其自身因素,但關鍵因素在于科研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規范。首先,獨立學院在青年教師的教學任務安排上應堅持合理、適度原則,為青年教師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讓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平衡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其次,加大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資金投入,設立教師發展專項基金,幫助青年教師實現專業成長,激發青年教師專注科研的熱情;最后,為青年教師的科研和創新搭建平臺,加強科研隊伍建設,引進學科帶頭人,幫助青年教師申請重大科研課題,提高科研水平。
獨立學院在生源、師資以及科研投入等方面與公辦院校完全不同,所以絕不能照搬公辦院校的管理辦法,而是要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及需求,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實現青年教師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間的良性對接。首先,推行校企合作,設立校外實驗實訓場所,鼓勵青年教師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驗或實踐教學中;其次,建立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修訂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按行業人才培養需求整合課程體系和調整教學內容,構建課程模塊,從而實現構建以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鏈;最后,構建專業群,為每個專業群重點確定一個服務方向,運用網絡、Moocs 等現代教育技術,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建立現代教育教學平臺,督促青年教師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社會服務。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 語 詞 典[M]. 北 京:商 務 印 書 館,2005.1108-1109.
[2]《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關于我國基礎研究隊伍建設的戰略思考[J].中國軟科學,2001,(4):88.
[3]林崇德. 發展心理學[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09-511.
[4]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ulty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Enhancing a National Resource |M]. A booklet in the series to Promote Academic Justice and Excellence. Washington?DC,1992.108.
[5]盧乃貴,鐘亞尼. 國際視野中的教師專業發展[J].中外教育分析報告,2005,(12):72-75.
[6]王建軍.合作的課程變革中的教師專業發展:上海市“新基礎教育個案研究”[M]. 香港中文大學,2002.23.
[7]劉萬海.教師專業發展:內涵、問題與趨勢[J].教育探索,2003,(12):103-105.
[8]呂春燕. 民辦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研究[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