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探悉
李平權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高職大學生作為高校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政治理想、愛國情懷、價值觀念和道德追求將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興衰成敗。目前,高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高職院校應從凝煉特色,營造環境;轉變觀念,暢通渠道;知行相須,集聚能量;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等方面,建設富有成效的高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收稿日期:2014-07-09
作者簡介:李平權(1966-),男,安徽明光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教育及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
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名單中,普通本科院校共879所,普通高職院校共1266所。全國本專科高校在校生2391余萬人,其中高職在校生已突破1000萬人。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院校數、在校生數都已經占到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職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里獨立的一個群體,在教學和管理中更多的側重于技術性與應用型,有著其不同于本科大學生的特征。由于在認知水平和人文素養上也表征出一定的差異性,使得他們在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更容易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在當今大變革、多元化的時代方位下,在國內外各種新觀念、新思潮的巨大沖擊下,部分高職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一定的扭曲,集中表現在價值取向實用,人生追求功利,道德品質下滑,個人主義凸顯,理想信仰淡薄等方面。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政治理想、愛國情懷、價值觀念和道德追求將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科學地分析高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地探究建設高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進一步提高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則顯得的尤為必要和迫切。
1存在問題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對客體能否滿足主體某種需要進行評判時所持的觀點,是人們認識和評價客觀事物對自身或社會的重要性時所持有的內部標準。[1]所謂核心價值觀就是價值觀中最根本、最穩定的部分,是一個人、一個集團乃至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基本內容。”[2]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12個詞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對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最全最完整的概括。對照當前高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與踐行的現狀,可以看出存在著如下問題:
(1)信念失恒,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地位產生動搖。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念正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價值觀念核心由社會本位向個體本位轉移、價值目標由理想主義向現實主義轉變、價值信仰由一元主導向多元并存發展,[3]這些變化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面對社會巨大變遷,部分高職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產生了懷疑和動搖,認為其已不能指導今天中國的發展,在人類的終極關懷上失去了價值指向,轉而求助于神靈迷信和其他宗教。在當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方位下,高職大學生的價值信仰直接關乎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康德曾指出:沒有理論的歷史是盲目的,而沒有歷史的理論則又是空洞的。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指導思想,不僅因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更因為中國共產黨在各個發展時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已深深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真理性。
(2)目標失所,部分學生對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感到迷茫。新中國建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余年,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發展中深層次的矛盾也凸顯了出來,諸如貧富分化、貪污腐敗、司法不公、分配失衡、誠信缺失等等,很多已經成為了制約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誠然,這些都是每一個國家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部分高職大學生對堅持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奮斗目標信心動搖。如何引導廣大高職大學生理性看待這些發展困境,客觀評價發展中的阻礙,激發他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激情和動力,自覺投身于“中國夢”的宏偉目標中,這是每一個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者需要破解的時代課題。與此之際,在當今時代方位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就是我們“中國夢”的現實聚焦,是凝聚億萬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對社會不滿的理性認識與批判應該成為高職大學生報效祖國的強大動力,而不應是予以無謂的責備與消極的嘆息。對社會發展中矛盾的消除和化解,需要的是青年學子的苦干和實干的精神,更需要的是他們的時代擔當。
(3)精神失髓,部分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出現泛化。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熱愛和平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厚重的精神財富和堅強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復興的動力源泉。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需要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支撐。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內外環境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部分高職大學生的愛國認知泛化,繼而愛國言行失察。一方面,新自由主義、民粹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西方思潮的涌現,以及普世價值觀、“人權大于主權”等這些西方國家攻心論調的鼓吹,不斷地沖擊著高職大學生稚嫩的精神領域,導致意識形態“被西化”。另一方面,在國內現實社會中,對在“疆獨”、“藏獨”、“臺獨”背后隱藏著的某些西方國家對當前我國團結和睦民族關系的破壞和顛覆這一真實目的缺少洞悉,再加上別有用心者的挑唆,部分學生往往表現出狹隘民族主義征狀。而在國家領土主權的紛爭上,由于部分學生沒有真正認識和把握愛國主義的本質,或是自身認識的偏差和行為的失控,往往以暴力宣泄來代替理性愛國,用“抵制外貨”來代替理性消費,呈現“情緒愛國”,甚至出現愛國沙文主義傾向。在這樣多元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在多元中彰顯主導,如何使青年學子的愛國情結更具理性,如何使他們的巨大熱情能夠匯流到對社會主義的熱愛和建設實踐中,立足現實,與時俱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不斷積聚偉大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生命力和凝聚力,這應是高職院校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旨所在。
(4)責任失位,部分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念逐漸喪失。市場經濟的強大力量已經滲透至社會的各個角落,教育領域也未幸免。市場經濟中的追逐效率、尊重平等、崇尚獨立的市場主體等法則,在教育思想領域深層影響體現在部分學生的價值取向發生偏差,價值核心出現轉移。突出表現在:忽視他人利益和社會價值,過分強調個人利益和自我價值;缺乏對社會和集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過于強調從社會和集體中索取的權利和利益;個人主義極度膨脹,集體主義急劇萎縮。思想領域的經濟商品化,成為了傳統與現代價值取向的羈絆。集體主義是中國傳統思想中的核心價值觀念,幾千年來已融入中華民族的骨髓。當下部分高職大學生同學關系的冷漠,感情的淡薄,對自我的過分追求和利他思想的拒斥,均是集體主義缺失和理論力量削弱的表征。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間的關系不應是單向度的,在現實的語境中,他們之間的關系應予以重新建構和解讀:“集體主義有著層次性的要求,它既是一種信仰,也內含處理利益關系的方法論”。[4]
(5)道德失范,部分學生道德榮辱觀念日趨滑坡。從哲學的視域來看,“市場經濟是人發展的第二大形態,它既構建了文化人格,同時又異化了人格”[5]。在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傳統與現代的轉型中,人的精神家園面臨著時代困惑與道德危機,社會道德整體層面出現了相當程度的下滑。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西方價值觀念在社會上還有著相當的市場和相當的影響。尤其高職大學生,由于他們認知水平的局限和實踐經歷的欠缺,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的客觀標準往往缺乏清醒的、理性的、客觀的認識,從而導致是非觀念模糊,榮辱觀念混淆,容易出現道德滑坡、陷入道德困境之中。在如今多元價值觀念的碰撞交鋒中,怎樣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職大學生價值觀培育中居于引領和主導地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給出了問題的答案和尺度,它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對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繼承與發展,為市場經濟的道德規范提供了標準,為當代高職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提供了價值范式。
2建設路徑
當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結合高職辦學特點,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與先進企業生產實踐的結合,深度開發與合作企業的對接和融合,初步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參與、校企文化互融、實踐模式多元的育人格局。但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問題上,如何結合高職院校自身實際,突出針對性、時代性、長效性,科學引導和促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認同與積極踐行,需建構好其應然路徑。
(1)凝練特色,精心建設校園文化,營造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優良環境。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創造物。大學就是通過文化培養人、“創造”人的。[6]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已有的校園文化標識予以精心呵護,更要注重創建新的、典型的文化標識并賦予其應有的文化價值形態,發掘其在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程中的引領作用,積極營造培育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環境。另一方面,要以文化移植實現對校園文化的傳承、改造和提升。要實施品牌化戰略,精心培育針對高職院校特點的文化精品,打造積極向上富有品位的行為文化,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精品的典型示范作用,使高職大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熏陶,激勵他們美化言行,凈化心靈,培養集體主義榮譽感和愛國主義高尚情懷,進而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性認同與自覺踐行。
為此,高職院校應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特點,大力挖掘和吸收優秀的、先進的企業文化的價值營養,堅持走校企文化對接與融合的道路,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手段,在校園環境的建設上體現企業文化,在課程教學的改革上滲透企業文化,在日常行為的規范上實踐企業文化,在各類活動的開展上感受企業文化,在師資隊伍的培養上貫穿企業文化,[7]把優秀的的企業家精神和先進的企業文化所凝聚和傳遞的愛國進取、敬業誠信、文明友善、民主平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整合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著力展現校企文化對接與融合的育人魅力,積極探索和實踐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嶄新路徑。
(2)轉變觀念,著力創新教學模式,暢通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渠道。對于高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容置疑地承擔著主渠道和主陣地的責任,因為理論價值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是巨大的。能不能抓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辦學方向的正確和辦學目標的實現。為此,高職院校必須著力改變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重灌輸輕啟迪、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育人的格局,緊緊圍繞辦學目標,牢牢突出育人宗旨,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引導和鼓勵高職大學生成長為一個愿思考、會思考、善思考、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實用型技能人才。
一方面,在教育教學和課程建設中,要重點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并使之真實進教材、生動進課堂、扎實進學生頭腦。注重教育滲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另一方面,要創新教學方式,積極搭建 “講座+活動+基地”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嶄新模式。一是請省內外知名學者、專家、成功人士尤其是優秀學子來校,結合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學生關注的社會中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報告或訪談交流;二是依托競賽、征文、討論會或辯論賽等多種活動載體,進行觀點碰撞,從而深化理論認識;三是建設基地,將課堂搬至企業工地、農村田間、社區街道,搬至文化館、科技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大力拓展教學途徑。通過實地參觀和考察,教師講解和點評,加深感性認識,使學生真切而深刻地領悟時代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精髓,強化培養學生的多維視角和公民素質,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3)知行相須,積極組織社會實踐,集聚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正能量。從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來看,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對于高職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高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途徑,更是檢驗核心價值觀培育成效的根本標準。囿于相對的認知水平和單純的人生經歷,高職大學生只有深入社會實際,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深化在課堂上形成的認識,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達到“知”與“行”的統一,進而在社會實踐中傳遞正能量,使核心價值觀更好地在內心深處得到提煉和升華。
一是要重視學生社團的組織建設和指導管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老社團活動,支持學生大力創建新社團,指導和支持學生社團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并定期開展社團評比,創建品牌社團,通過社團來聯系、組織和凝聚廣大青年學生。二是要通過定期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科技創新節”“規劃之星”“創業之星”“校園之星”評比和田徑運動會等多種形式的全院性活動,把學生的文化素質、創新意識、職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等有機地融合,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三是要特別注重組織大學生深入工廠、農村、軍營、醫院、學校、社區等,開展形式多樣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實踐活動,以創建社會實踐品牌項目為載體,引導大學生切身感受企業文化,了解風土民情,培養學生認識社會萬象、關注民生熱點、體悟祖國發展的情感和意識,提升大學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4)整合資源,科學構建保障機制,形成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強合力。高職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個多維度、多層面、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更應該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要充分整合學校教學科研、教育管理、后勤服務等方方面面的資源,努力構建“一體兩翼多節點”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整體育人格局,形成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強大合力。
一是堅持以黨委為核心的領導體制。學校黨委要主動承擔起全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盤全局全面工作的統籌謀劃、領導指導之職責,借助強大的政治合力,確保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各類活動和各種舉措的有效落實。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尤其需要建構具有價值導向性的機制體制,其組織保障、制度保障、物質保障、隊伍保障、輿論保障等均需有效地支持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
二是與領導體制相適應的兩翼齊動機制。思政教學部和學生工作部為兩翼,思政教學部著力改革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模式,學生工作部著力開展社會實踐,創新育人實踐,使之既突出重點,各有側重,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結合起來,打造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
三是明晰育人理念和育人職責,構建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聯動網絡,使各系統各層級的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成為這個育人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各個節點之間相互交互,相互聯通,形成整體的育人氛圍和工作合力,形成教學、管理、服務等崗位各司其責的育人新局面。
3結語
高職大學生作為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力軍,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來看待和認識高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為此,高職院校還應當積極拓展育人空間,著力搭建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平臺及學生自我“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體系,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社會教育的輔助作用、網絡平臺的服務作用,為高職大學生健康自覺地成長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時代青年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勇,郭根榮. 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途徑[J].人民論壇,2010(14):268-269.
[2]胡錦濤.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2006-10-18)[2006-10-26].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6-10-18/content-7252336-4.htm.
[3]李蕓.淺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J].陜西教育(高教),2012(7):158-159.
[4]鐘志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集體主義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博士論文,2012.
[5]孟祥玲.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文化底蘊及其時代意義[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212-213.
[6]袁貴紅.加強大學文化研究 推進大學文化建設[EB/OL].(2002-09-01)[2012-01-06].http://www.eol.cn/article/20021118/3072318.shtml.
[7]唐國棟,李平權,程毓. 高職院校校企文化對接路徑的思考與探索:基于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6):138-140.
責任編輯:張曉輝
Analysis on Paths of Fostering Core Valu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I Pingquan
(Students’ Affairs Department,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uzhou 239000, 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 key force in building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ose political ideal, patriotism, values and ethical pursui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re valu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iming at finding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man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Firstly, vocational schools are supposed to focus on their own features so as to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Secondly, they need to change traditional concepts to open channels. Thirdly, they should devote their energies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Fourthly, they should integrate different resources to form joint efforts. Thus, a new path of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core values can be fostered productivel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core values; fostering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