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偉(大連大學 遼寧大連 116622)
中學生體操類內容教學狀況研究①
叢偉
(大連大學遼寧大連116622)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中學體操教學的現狀、師資隊伍和學生認知狀況等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對具有代表性的中學體操教學的調查與分析,從客觀的角度反映了中學體操課程的開展現狀,具有借鑒意義。建議各個縣市區的各級教育部門對體操教學應給予高度重視。開展各種體操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的培訓,鼓勵各學校的體育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同時應加強高水平高學歷專業教師人才的引進,以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不斷完善教師梯隊建設。
關鍵詞:體操教學中學體操學習障礙教學現狀
由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1]提出了“體育教育是由教師指導學生掌握體育與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運動技術和技能,從而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體育能力和良好意識品質的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過程。”[1]體操運動項目以“健”和“美”為主要特征,深受青少年的廣泛青睞,能迅速風靡全球,有其自身魅力特點。體操基本特點是自然優美的動作與美妙動聽的音樂相結合。體操按照相應教學規律和美學尺度要求運用語言、動作、表情、音圖組織、調控等教學方法,通過體操教學很好的詮釋了體操的藝術特點,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因此,中學體育教育重視和提高體操類內容的教學,具有實際作用與意義。
當前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的深入,中學的課程改革工作在全市推開,這為體操在學校的推廣和教學提供了政策支持。但資料顯示,很多學校的體操開展情況并不樂觀,文章針對開展情況相對較好、在遼寧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遼陽市中學體操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客觀合理的分析,找出中學體操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為中學體操課程教學提供一定借鑒依據。
1.1研究對象
以遼陽市第一中學、遼陽市第二中學中學、遼陽市新華路中學5所中學體操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其中體操教師3名,學生1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采用文獻綜述法,充分了解與課題有關的背景資料、進展情況;了解國內外體操課程教學的現狀;國內外學者對體操課程教學的認識與看法。
1.2.2專家訪談法
訪談對象為遼陽市中學的相關負責人,對體操教學情況、實施情況、場地器材、授課教師等許多方面情況進行了調查。訪談有關專家了解有關體操教學的改革設想,獲取相關研究資料。
1.2.3問卷調查法
問卷設計了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全面了解遼陽市中學體操課程的開展現狀,當場發放并回收的形式進行,其中發放教師問卷6份,發放學生問卷100份。
(1)問卷的信度檢驗:采用了“再測法”對調查問卷進行了信度檢驗。隨機對部分調查對象發放問卷,其中,教師問卷6份、學生問卷50份。三者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1、0.89。
(2)問卷的效度檢驗:為保證問卷設計有效,對問卷調查的體系和內容的確定征求了有關專家的意見,對9位專家老師進行了問卷效度的咨詢檢驗,評價結果為“合適”。
1.2.4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歸納整理,運用Excel2003軟件,對其中的有效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處理。
1.2.5邏輯方法
查閱有關資料與相關專業人士進行交流和探討,運用了多種邏輯形式對研究結果進行了歸納、分析和總結。
2.1中學體操教學開展現狀
2.1.1中學體操課開設狀況
通過對遼陽市中學5所小學體操課開設狀況得調查顯示:其中有2所學校開設了體操課程,占調查總數的43.8%。3所學校已開展過體操活動,主要局限于文藝晚會、校運會開幕式的展示等大型團體活動,并且開展時間較短。
在所開設體操課程的2所學校中,初1年級都沒有開設體操課程。訪談了解到,學校主要考慮到初一年級學生身體發育不成熟,對體操課程的理解還存在偏差,課程不好開展;初二年級以上學生在身體和心里上相對成熟,并且自控能力意識較好,有利于組織實施,因此已經開設了體操課程的學校基本設置在初二年級以上。
2.1.2中學體操教學狀況
通過調查表明:遼陽市中學體操教學配備了基本的教學資料,從一定程度能夠滿足教學需要。但教學內容缺乏規范性和統一性,因而造成了教材的混亂和無序。比如,任體操教學的老師,沒有統一的教材;大部分教師采用運動員培訓教材,占總比例的60%。此外,教師利用網絡選取教材,選取缺乏合理性和連貫性。在走訪調查中發現,教學內容基本都局限在體操基本動作上,缺乏專業技術較輕的授課方式。在教學設施資源方面,遼陽市中小學室外場地和室內場地的建設情況較為理想,而健身館和體育館的建設相對滯后。在教學器材方面,大部分學校都具備音響設施,而體操墊子、鏡子和把桿的比例相對缺少,鏡子、把桿等基本教學設備更加缺乏。所以,為保障體操教學的普及和開展,學校應加大對基本教學設施的投入。
2.1.3中學體操課外活動開展現狀
通過顯示,遼陽市5所中學開展體操課外活動的學校有2所,占總比例的40%,且這5所學校均是開展體操課的學校,沒有開展體操課外活動的學校有3所,占總比例的60%。主要原因在于學校沒有把體操課程列入教學計劃,體操教師能力不足等。但對體操教學訓練的調查顯示:有1所學校開展了體操的課外訓練,占調查總數的20%。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每年會有體操比賽,有些學校雖然沒有開設體操課,但是會選擇少數學生進行訓練,目的是代表學校參加比賽或升學考試。因此,大多數學生并未參與到體操的運動中。
2.2中學體操教師隊伍現狀
2.2.1遼陽市中學體操教師的性別和專業結構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6名體育教師中,正在從事體操教學的教師有3名,占總比例的50%,其中男性體育教師占體育教師總數的66.7%,女教師占33.3%,體操教師中男教師占22.2%,女教師占77.8%。可以看出,女性體操教師的比例遠遠高于女性體育教師的比例,而男性體操教師很少。由此可見,善長體操教師的教師非常缺乏,這是導致學生學習體操興趣比較低的只要原因之一。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體操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是關鍵。學校應加大體操老師招聘工作,多傾向于男性教師,盡量降低男女體操教師的比例差距,使教學需要得到均衡發展。
2.2.2中學體操教師學歷結構調查
有67%的體操教師為本科學歷,大專學歷占多數,一名教師為碩士學位。多數教師未經過專業學習,不能很好的從事體操教學,體操教學的總體趨勢并不樂觀。所以,應加強高學歷教師人才的引進,不斷完善教師梯隊建設。
2.2.3中學開設體操內容現狀調查
通過調查得知,遼陽市中學開設的體操課程均以基本體操動作為主,并沒有開設高難度的動作,主要以跳箱、墊上簡單動作為主,說明遼陽市體操類教學內容還有待深化,對于學生需求還有待了解,進一步發掘體操教學的精髓,使它適應初中體育教學,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3中學生對體操認知狀況
2.3.1中學學生對體操的喜愛情況
調查統計表明,遼陽市中學學生最喜歡的體育課內容中,喜歡球類運動的學生最多,這與球類運動多樣的趣味性相符合。體操課位居第三位,占調查總數的18%,說明學生還是很愿意上體操課的,特別是女生對這個項目非常感興趣。但從調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體操理論知識了解較少,對體操的有關知識和作用更是不知道。在本次調查過程中還發現,學生了解體操的主要途徑是家長的教育,其次是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由此可見,體操課在中學的開展需要學校進行有效的宣傳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2中學學生體操興趣原因調查
從表1放映的內容看,在對遼陽市中學100學生的調查中,喜歡體操的學生有50人,占調查總數50%,對喜歡體操運動原因的調查顯示:選擇體操能塑造身體形態的人數最多,占調查總人數的50%,這部分學生又以女學生居多,這也比較符合體操運動的特點,能夠很好的塑造個人身體形態。同時有16%的學生表示選擇體操是因為該運動富有活力動感。
2.3.3中學學生學習體操障礙原因調查
調查得出,遼陽市中學生抵觸體操教學的原因有多方面,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體操動作相對于其他動作,表現為動作較難,學習時比較吃力,并且少數同學畏懼體操中的部分動作,這些因素都影響著體操內容的授課。
3.1結論

表1 遼陽市中學學生喜歡體操原因統計
(1)遼陽市5所中學只有2所學校開設了體操課程,占調查總數的40%。為了方便教學管理,各開設體操課程的學校都將課程設置在初一年級以上開設。
(2)遼陽市中學體操教學配備了基本的教學資料,從一定程度能夠滿足教學需要,但教學內容缺乏規范性和統一性;健身館和體育館的建設相對滯后教學器材相對較少。
(3)遼陽市中學體操教師男女比例與體育教師男女比例成反比。且體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欠缺。
(4)遼陽市中學體操教師以本科學歷為主,占調查總數的67%,基本上可以滿足教學需求,但缺少高學歷體操教師。
(5)遼陽市中學學生對體操的興趣比較濃厚,主要是因為體操可以塑造身體形態,并具有富有動感;不喜歡體操的原因主要是體操動過難,怕同學嘲笑以及部分學生有害怕心理。
3.2建議
(1)研究表明,遼陽市中學具有代表性的5所中學體操教學現狀具有借鑒意義。建議各個縣市區的各級教育部門對體操教學應給予高度重視。開展各種體操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的培訓,鼓勵各學校的體育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同時應加強高學歷專業教師人才的引進,不斷完善教師梯隊建設。
(2)提高體操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要從多方面了解學生的興趣,通過班主任和學生團體組織豐富多彩的體操班級賽和年級賽,用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這種形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體操的興趣,同時還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3)加強中學體操場地設施的建設。為體操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提供物質基礎和經費保障。
(4)各個教育、體育主管部門應當對體操教材、教學內容、評價體系進行統一的整理和規劃,教學內容應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使教學方法體現出合理性和靈活性。
(5)應當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能夠反映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也能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教體藝[2002]13號)[Z].2002.
[2]潘前,王長琦.中美體育知識教學現狀比較[J].福建體育科技,2004(2):37-39.
[3]高鵬.我國體育核心期刊體操學術論文研究內容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4]張瑩.在體操教學中,培養學生表現力的分析[J].價值工程,2011,30(1):273-274.
[5]鮑娟.淺談體操的美感和健身價值[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9 (10):77-78.
[6]吳衛軍.中小學體操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以甘肅省隴南成縣城區為例[J].新余高專學報,2009,14(3):119-121.
[7]郭麗波.小議體操模塊教學[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9,25(2): 104.
[8]郭艷華.高校體操教學中羞怯心理的分析與對策[J].運動,2012 (3):122-123.
作者簡介:①叢偉(1963—),男,遼寧大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b)-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