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云峰 張龍(太原師范學院體育系 山西太原 030012)
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與體育文化之研究①
喬云峰張龍
(太原師范學院體育系山西太原030012)
摘 要: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具有鮮明的區域帶動效應,濃厚的體育文化對區域具有帶動、輻射、教育、導向功能。學校體育傳統與體育文化的形成,不僅與社會因素、學校內部因素有關外,關鍵還要看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構建體育傳統校與體育文化的途徑,先從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開始,從新生抓起。在構建過程中,體育觀念要轉變、要革新,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做好體育方面的宣傳,加強領導,建立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保障基本活動經費的長久投入
關鍵詞: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體育文化研究
①基金項目:山西省體育局科研課題(10yb228)。
張龍(1963—) ,男,河北冀縣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學校體育的目的是通過身體的各種活動,促進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身心發展,掌握基礎性的對今后終身體育有一定影響的體育活動,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體育傳統校與體育文化的形成,影響作用著每一個個體,輻射、帶動著周邊區域地市的學校體育。
體育傳統校,源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一些學校提出,以本校特點和條件,選擇一、二個體育項目,重點扶持、發展,逐步形成傳統,在課余時間,有計劃、有組織、系統性的多年訓練。[2]為鼓勵和表彰先進,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評審出了100所“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3]體育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和文明的成果,泛指人類在體育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筆者認為,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校與體育文化,是指山西省11所中學,在體育活動方面養成并流行的帶有普遍性、重復出現和相對穩定的一種集體行為風尚,對全省乃至全國具有一定的示范與代表性。它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一種氛圍與環境, 以校園精神為特征,是師生員工共建的一種校園文化,是校風的有機組成部分。
2.1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與體育文化的特征
2.1.1自愿性。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學校里,全體師生員工對體育各種形式活動的理解性、支持性、參與性的自愿參與。
2.1.2支持性。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的傳統項目,在本地區,甚至在全國成績很嬌人,如臨汾市第三中學校的健美操在世錦賽上次次拿金牌。出現了家長的普遍支持性。
2.1.3集體性。師生員工對體育活動的參與不是一兩個人、也不是一兩個班級所進行的活動,而是大多數人的經常性的參與。
2.2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與體育文化的功能
2.2.1對省級體育傳統校的帶動、輻射功能(見表1)。
2.2.2對學生具有教育和導向功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育人的目的。并對學生的體育活動內容、方式、認識及興趣的培養進行引導與環境影響。
2.2.3對學生具有規范和集體功能。體育具有規范、約定成俗的規則和標準,明晰而且合理,有強烈的團隊和集體意識。客觀上對學生的行為方式起到了規范和集體團隊的作用。

表1 山西省15 0所體育傳統學校地區分布、命名所屬年度

表2 山西省11所國家級體育傳統校比賽成績一覽表(1例/校)
(1)社會因素。體育傳統學校與體育文化脫離不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定的社會文化,同時,社會對體育的理解與需求,也在制約和影響著學校體育傳統與體育文化的形成。
(2)學校因素。學校各屆領導的一貫重視與經費支持,是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與體育文化的形成密不可分。
(3)學生因素。學校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對體育的鍛煉往往是從傳統項目的成績開始認識并接受的(見表2),拉近同學生的心里對話,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
4.1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與體育文化構建的途徑
4.1.1興趣,是堅持下去的原動力。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逐步養成鍛煉的習慣,必須從新生抓起。
4.1.2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效結合。學校體育包含體育課和課外體育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構建體育傳統與體育文化,做到課內、課外有效結合,形成鍛煉氛圍。
4.1.3正面宣傳,發揮榜樣的力量。取得的優異成績,及時宣傳報道,出現的優秀運動員與同學們分享,發揮榜樣的積極作用,推動同學們關注體育、從事鍛煉的習慣。
4.2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與體育文化構建的基本要求
4.2.1體育觀念要轉變、要革新。首先,體育是培養高質量人才不可少的教育內容、手段。其次,學校體育是學生過渡到終身體育的重要途徑。另外,學校領導對各項體育活動的一貫支持,是形成其獨特的體育文化的組織保障。
4.2.2提供體育教師的創造空間,鼓勵、扶持、尊重他們不同的教學風格,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以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調動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4.2.3加強體育方面的正面宣傳,形成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利用學校的一些集體活動,推出表現欲較強的體育活動,如健美操表演等,激發學生主動進行體育活動。
4.2.4合理有效的體育管理規章制度和體育經費的長久投入,是體育傳統與體育文化構建的基本保障。逐步改善體育場地、器材等物質條件,對促進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具有積極作用。
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具有鮮明的區域帶動效應,濃厚的體育文化對區域具有帶動、輻射、教育、導向功能。學校體育傳統與體育文化的形成,與社會、學校、學生因素有關。[5]構建體育傳統校與體育文化的途徑,先從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開始,從新生抓起。在構建過程中,體育觀念要轉變、要革新,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做好體育方面的宣傳,加強領導,建立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保障基本活動經費的長久投入。
建議山西省體育和教育主管部門借助今年校園足球大力改革推進年,以足球為切入點,對學校體育進行大力宣傳,尤其以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校為榜樣和示范作用下,以150所省級傳統校為推動點,大力宣揚、表彰已形成體育傳統與體育文化的學校,重視國家級體育傳統校與體育文化的研究、宣傳與建設,推動學校體育的縱深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好搜百科[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
[2]方吉泉.我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近十五年的發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4):112-114.
[3]張龍.山西省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發展現狀的調研[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3):53-56.
[5]王則珊.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新思路[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0):41.
作者簡介:喬云峰(1978—),男,山西萬榮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b)-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