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燚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芻議播音主持中文化價值的提升
陳美燚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摘 要:播音員主持人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承擔著文化傳播的使命。然而現實卻是一些節目所體現的文化價值并不高,本文就如何有效提升播音主持工作的文化價值展開探討。
關鍵詞:播音主持;傳播;文化價值
語言的傳播可以說是文化傳播的一種。廣播電視作為主流大眾傳媒,擔負著輿論引導的功能,播音主持工作本身就具有文化建構文化傳播的功能,播音主持不可避免地要做好文化傳播,在很多時候,比信息傳播本身更重要的是對信息的解讀,比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事件的真相,比新聞報道更重要的是社會責任。因此,播音主持工作的文化傳播不只是個體行為,而是體現著節目的整體導向,是價值觀的反映與傳遞。
播音主持的文化價值是指在播音主持過程中所傳遞出來的,受社會文化、自身素養以及自身的價值判斷等影響而形成的,是能對公眾的文化和價值判斷產生潛移默化影響的語言、態度和精神等。播音主持是推動信息流動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其流程主要包括信息的選擇、內容的創造、信息的傳遞以及目的的實現等。而作為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關的社會文化,理所當然地與播音主持工作有著密切的關聯。從表層來看,播音主持反應了社會文化,而從深層次來看,播音主持是社會文化的構成部分,二者之間不可分割,換言之,即播音主持本身具有文化傳播的能力[1]。
播音主持工作中文化價值的欠缺,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當今人們思想觀念的差異性越來越大,不同的價值觀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而播音主持工作中文化價值的欠缺,大都是因為人們的思想發生變革和現實產生沖突所形成的結果。在浮躁的社會背景下,一些節目熱衷于炒作以吸引眼球,而一些播音員主持人在這種社會環境中趨于迎合,加上自身的文化素養不高,便拋棄了文化理想,使一些節目失去了應有的文化價值[2]。
播音主持工作中文化價值的提升與文化內涵的重構,實質上是從文化的角度對播音主持工作進行重組的深加工過程。
第一,提升播音員主持人的文化素養。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資訊的傳播和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作為推動信息傳播的播音員主持人,要想做好一檔優質節目,不僅需要具備寬廣的視角和獨到的眼光,而且還需要實時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以及文化品位[3]。播音員主持人只有真正提高了對文化本質與文化內涵的占有,才能通過節目對受眾進行文化告知、感染、滲透等文化影響。播音員主持人要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跟風,不媚俗,有守有攻,正確面對,一定要言語有心、言語用心,要把話說好、說通、說順、說巧、說妙。要具備嚴密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神六”直播的主持人白巖松說:“做神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就是先自己懂了,然后再揉碎了讓觀眾也聽懂了,這是最大的考量。”
第二,在受眾與播音主持工作之間建構起文化橋梁。文化價值最終是要在受眾中得到實現。因此,要想提升播音員主持人的文化素質,就需要充分考慮受眾的文化訴求,要采用受眾比較容易接受的形式來進行文化傳播。在傳媒多元化的背景下,吸引力、感染力、滲透力、支配力是播音員主持人文化影響力的本質特征。由于播音員主持人在傳播中“總是處于最后一環”的重要作用,以及播音員主持人具有的信息篩選的“把關人”、意見分析的“導航員”的特殊身份,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上的行為表現與態度傾向對于廣大受眾信息解讀的準確性、信息理解的深刻性,以及自身文化影響力的生成和品牌權威地位的建立,都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性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播音員主持人不只是文化內容的創作者與傳播者,更是文化影響力的生成者與體現者[4]。
在很多時候,比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對信息的解讀,比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揭示事件的真相。播音員主持人要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跟風,不媚俗,有守有攻,正確面對,還要與時俱進加快步伐,尋求與各類新媒體互相融合,確保行業發展跟上時代的節奏。
第三,播音主持工作要協調好商業利益與社會效應之間的關系。這種做法無非是考慮到制作節目需要一定的經費,而置入廣告就可以得到這樣一筆經費。這一點原本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說具有創造共贏的能力。但是一些節目植入的廣告過多,已經影響到節目的質量,引發受眾的不滿。
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是播音主持工作應該擔當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吳小娟.播音主持的文化價值[J].新聞前哨,2012,(3).
[2]金昕.芻議在播音主持中如何實現文化價值[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5).
[3]高維聰.淺析播音主持的藝術性魅力展現[J].中國傳媒科技,2013,(4).
[4]李振明.播音主持的文化價值探究[J].現代交際,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