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琦
(作者單位:陜西青年職業學院文化傳媒系)
網絡視頻主持人與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比較
楊 琦
(作者單位:陜西青年職業學院文化傳媒系)
摘 要: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和進步,網絡視頻主持人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甚至網絡視頻主持人和傳統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之間形成了基本平衡的局面。不得不說網絡視頻主持人作為新生的力量,對我國主持行業有著不小的影響。無論是哪一種主持人,都應該具備基本的播音主持基礎知識,同時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夠把握住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為人們傳遞正能量。因此,本文針對網絡視頻主持人與電視節目主持人之間的關系和特點進行比較,并且針對二者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網絡視頻主持;電視節目主持;比較
網絡視頻主持人,只是指網站自身的主持人,他們雖然沒有電視節目主持人那么高的專業要求,但是其自身的專業素養也必須得到提升,基本符合播音員的要求,這樣才能夠勝任這一工作。而電視節目主持人主要是依靠媒體而存在的,其更應該有極強的專業素養,自覺樹立起良好的公共形象,從本質上實現對自身的提高。
1.1 網絡視頻主持人
對網絡視頻主持人而言,首先有許多都是依托主流媒體平臺,建立起的網絡電視臺。這些網站的規模相對比較大,同時這些網站的節目內容也比較齊全,可以說是將許多的電視節目放到了網絡平臺進行播放。也有一些是通過網絡作為直播平臺,既可以同步播出電視臺正在播出的內容,也可以將已經播出過的內容作為列表形式,隨時供人們點擊收看。還有一些網絡視頻主持人推出了自己的網絡視頻節目,比如愛奇藝就推出了《奇葩說》之類的自制網絡視頻,使得這類網絡視頻在一定程度上非?;鸨?,也使得這類網絡視頻主持人可以走進人們的視野。
另外這類網絡視頻主持人所開展的主持內容,包括播報類節目,也包括訪談類節目???網上面就有許多新聞播報類節目,既起到娛樂大眾的作用,也體現出網絡視頻主持人的特點。而騰訊網播出的《娛樂名人坊》則是選擇邀請嘉賓的方式,實現對名人的采訪,從而制作成網絡視頻,供人們點擊收看。
1.2 電視節目主持人
電視節目主持人與網絡視頻主持人相比,首先就具有了一定的嚴格性,同時在進行電視節目主持的時候,也需要更高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據節目性質劃分,首先電視節目主持人可以分為新聞類節目主持人、文藝類節目主持人、體育類節目主持人、少兒類節目主持人以及社科類節目主持人。這些不同節目類型的主持人,所需要具備的專業素質也不一樣,都需要根據自身的節目要求,選擇符合自身主持要求的風格。
2.1 網絡視頻主持
2.1.1 熟練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和網絡操作
網絡視頻主持人首先需要熟練掌握基本的計算機以及網絡操作,對如何運用網絡和媒體,進行信息的過濾與更新,甚至與網民進行現場的交流,都離不開網絡基本操作。
2.1.2 對時尚內容很敏感
由于網絡是新的產物,所以對時尚的內容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對于現在的流行詞語乃至一些流行的符號都必須認識和了解,這是進行網絡視頻主持的基礎素質。
2.1.3 明確網絡傳播規律和相關規則
網絡主持人還要明確網絡的一些規定和規則,明確一些相關的網絡法律條文,同時也要明確和杜絕一些網絡犯罪現象的出現,如網絡侵權問題、網絡安全隱患等。
穩定的推送頻率有助于培養用戶閱讀習慣。微信公眾號運營的核心之一就是讓讀者養成穩定的閱讀習慣,微信訂閱號建立穩定的文章推送頻率是培養用戶閱讀習慣的有效前提[3]。如表2所示,“體育舞蹈圈”全年僅有5天沒有推送任何內容,文章推送頻率穩定,這為培養用戶閱讀習慣以及公眾號良性運營奠定基礎。
2.1.4 具有耐心和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網絡視頻主持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耐心和極強的抗壓能力。許多時候網絡上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測的言論,這很容易對網絡主持人自身造成創傷。所以網絡主持人需要及時進行心態的調控,有效實現自身的素質提高,同時也要科學正確地面對網民的不理智現象,主動維護網絡安全和網絡和諧。
2.2 電視節目主持
2.2.1 形象語言
電視節目主持人所需要具備的素質,第一個就是形象語言。因為播音員自身就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一個國家或地方精神面貌的象征和代表。
2.2.2 有聲語言
2.2.3 具有極強的隨機應變能力
由于現在電視直播的頻率越來越高,所以就需要電視節目主持人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僅在播報新聞稿件的時候會有一些臨時插播進來的新聞,也有時候進行現場直播,需要對現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進行及時播報。這一方面考驗了主持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其多年積累的口才和隨機應變能力。
網絡視頻主持人的興起確實為我國主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元素,但他們還需要不斷規范自身的發展行為與方向,與電視節目主持人之間取長補短,共同為我國媒體公信力的打造做出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姚喜雙,李桃.試析網絡視頻主持人語言規范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2012(2).
[2]李桃.網絡視頻主持人研究三問[J].語言文字應用,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