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立原 呂 菁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文學院)
大學生新媒體創業創新訓練研究
婁立原 呂 菁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文學院)
摘 要:開展新媒體創業創新訓練研究,目的在于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在創業機會和創業思想上提供指導性方向。新媒體創業創新研究發展,在貴州師范學院廣電專業師生中,取得豐碩成果。進行了教學實驗大綱改良,校園電視團體“空白映畫”工作室,“好人幫”學生創新團隊等。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
2013年貴州師范學院廣電專業師生獲得了一項省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中的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項目名稱為“基于某省百城綜合體建設的新媒體發展創新訓練”,項目的含義為在貴州省近幾年大力建設100個城市綜合體的背景下,由農業省轉變為工業大省,居民大多變為城鎮居民。新媒體在城市生活中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蘊藏了大量的創業機會和創新方法,通過開展創業創新訓練,讓在校本科生掌握一些在新媒體中的創業技能和創新方法。
1.1 城市綜合體中的新媒體
城市綜合體是以建筑群為基礎,融合商業零售、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公寓住宅、綜合娛樂五大核心功能于一體的“城中之城”。近年來我國各大城市修建了不少以“萬達廣場”為代表的城市綜合體,城市綜合體的實際上已經成為我國城市的商業中心、娛樂中心、餐飲中心及辦公中心。城市生活主要就體現在城市綜合體中,也是掌握了使用新媒體應用軟件使用的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聚集地。
目前城市綜合體中新媒體的應用非常廣泛。以餐飲行業為例,就有“大眾點評網”“美團”等新媒體應用。這些新媒體工具能夠為消費者提供餐飲信息、優惠信息、評價信息等。另外還有觀看電影的“時光網”、綜合信息的“58同城”、差旅度假用的“去哪兒”、交通工具“滴滴”等應用軟件。大多數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在進行消費前,都會查看一下有關消費項目的新媒體應用軟件,為消費提供更多的信息。
普通的消費者個人都還會使用“新浪微博”和“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在新媒體時代這些軟件已經不止是單純的實現通訊功能,而是演變成為個人及群體信息傳播工具。消費者及商家在新浪微博及微信的朋友圈中,一樣可以發布一些相關消費信息,引導他人的消費行為。新媒體在城市綜合體中的大多數應用都是傳播商業信息,引導消費行為。因此在新媒體的應用中,肯定含有不少的創業機會和創新的方法。
1.2 新媒體中的創業機會
以“大眾點評網”“美團”“58同城”等應用軟件型新媒體應用軟件都是那些專業網絡公司開發及推廣的,這些新媒體應用軟件都具有開發耗資巨大、推廣周期長、推廣費用大等特點,在初期開發推廣階段耗資在幾億到幾百億美元之巨。一旦該應用獲得了大量使用甚至取得壟斷地位以后,獲得的收益也相當可觀。這些新媒體應用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過程,具有市場空間空白、發展機會極大的特點,這些新媒體應用成為跨國公司、風投基金、上市公司等大集團的創業首選。
近幾年來“微商”發展迅速,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中進行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這些統稱為“C2C”交易,意為消費者個人與消費者個人之間電子商務。這些“微商”多為草根階層的打工族、大學生等。這類新媒體應用具有成本極低,能獲取一定的收入等特點,吸引了大量的普通群眾參與其中。在2013年申報該項目的時候,在朋友圈中賣商品的人還不多。而今現在用戶朋友圈中一半以上的人都在賣各種商品和服務。可見新媒體中的創業機會非常多。
1.3 新媒體中的創新思想
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的特點就是“新”,新媒體無論是傳播方式、傳播途徑、傳播范圍都與傳統媒體不一樣。創新是新媒體能夠廣泛應用的最重要的原因。新媒體中的創新點太多,以下從整合的角度來簡介一下新媒體的一些創新思想。
新媒體是各類傳播形式和媒介平臺的整合。在日益更新的信息社會,新媒體更完整化、個性化、精準化,是各類傳播形式和媒介平臺的整合。新媒體是傳統媒體進化的產物,它去糟取精,在保留原有的傳播形式的基礎上增加完善了微博客、網絡電視IPTV、手機媒體的存在,使得凸顯信息獲取更精準、信息聚合更個性、信息流通更智能等特點。
新媒體是各類人群的整合。隨著新媒體越來越普及,媒介傳受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受眾和媒介逐漸形成了平視的局面,面對新媒介的信息洪流,受眾人群的人數及類別也在發生遞進變化。在早期,因傳播形式的局限性,獲取信息的人群多為有一定文化涵養的知識分子,但如今隨著傳播形式的多樣演變,受眾人群從原本的單一化轉為多元化,包含年輕人、中年人、殘障人士、老年人特殊人群等,這一體現最為明顯的就是老年人。現在老年人在生活中運用新媒體愈加廣泛。如網購,很多老年人學會了在網絡平臺選購適宜商品或將自身
的農副、具收藏價值的產品進行交易買賣,這在很大程度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增加了商品的流通發展,擴大了新媒體的受眾人群類別。
新媒體是各類行業的整合。行業的發展在近年來呈增長趨勢,行業順應社會的快速發展而增多。新媒體的演變發展過程里,各個行業都不可或缺地參與其中并形成一個產業鏈。在各個行業里,如“公安局”利用信息網進行人口的錄入查詢、犯罪分子的摸查追蹤,如“銀行”對貨幣流通的記錄取證和匯率的換算結證,如“快遞”對包裹的掃碼上傳等,這些在平常隨處可見的事都運用到了新媒體。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成功地將各個行業快捷有序地整合在一起。
2.1 將創業創新訓練融入到本科教學體系中
本項目的立項時間為2013年5月,在立項以后的2013級、2014級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結合創業創新訓練的精神,對兩個專業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實驗實訓大綱進行了修改,將創業創新訓練融入到本科教學中去。
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是本科學生四年需要學習的內容的綱領性文件,決定了學生在四年期間要學習哪些課程,開展哪些相關的實踐活動。同時結合學校向應用型本科高校轉變,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環境下,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從2013年開始大幅的修改了原有的培養方案。其中將原《網絡傳播學》《數字媒體》等課程刪除,經過整合后開設了《新媒體》《媒介經營學》《廣告學概論》等結合創業創新訓練的課程。這些課程在進行授課以后,師生反映良好。授課教師認為這些課程能與現實社會生活結合,授課能結合大量的實例。在新媒體課程中,老師會教學生如何創建公共號、如何搞商業微博等內容。這些都是直接和創業創新訓練直接相關的內容,在課堂上完成項目最基本的教學內容。
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例如《廣播電視技術基礎》《新聞攝影》《攝影藝術》等,在課程大綱、實驗大綱中增加了“線材焊接技術”“化妝技術”“攝影棚燈光攝影”“包裝經營”等和創業創新訓練有關的內容,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以外也能掌握一些開工作室、個體經營時所需要用到的技巧,拓寬學生的就業方向。同時這些課程的授課教師也是專門邀請行業人士來授課,能傳授給學生更多使用的技能,為學生的創業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相關的實驗也為學生增添了線材、焊接工具、化妝工具、反光板、刻錄盤等實驗工具及耗材,增加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2.2 以學生工作室為單位組建學生創業創新團隊
在開展創業創新訓練中,根據項目的安排成立了兩個學生工作室,學生也自發組織了幾個創業工作室。以工作室為單位開展創業創新訓練有利于學生形成相互協作、優勢互補的意識,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
“空白映畫”工作室主要是進行視頻制作、微博發布、雜志制作的團隊。項目組為他們安排高清演播廳實驗室作為活動的基本場地,擁有高清攝像機、切換臺、搖臂、滑軌等廣電級專業設備。“空白映畫”工作室定位為校園電視團隊,更明確了我們的方向和目標:做好校園傳媒,做好電視文化。“空白映畫”工作室主要是進行視頻制作、微博發布、雜志制作的團隊。2014年6月,項目組為“空白映畫”工作室安排高清演播廳實驗室作為活動的基本場地,擁有高清攝像機、切換臺、搖臂、滑軌等廣電級專業設備。為文學院廣播電視專業的同學提供實際演播的空間,以及空白映畫工作室錄制電視節目,和相關的訪談節目。
“空白映畫”工作室分為制作和營銷兩個工作組。制作組下設執行長、行政專員、設備專員、節目總監、創作總監、品牌主管、策劃主管、攝像主管、后期主管和文學主管,負責節目的制作。營銷組的品牌中心下設媒資專員、渠道專員和推廣專員,負責節目的營銷和推廣。工作室創立初期,積極籌備拍攝了工作室的宣傳片——《這個特工有點冷》映小白傳奇第一集《這個特工不太冷》、第二集《這個殺手有點冷》。每年的開學季,工作室人員積極投身到新生入學工作的拍攝報道和新聞寫作中,積極配合學校相關部門工作。2014年6月,“空白映畫”工作室積極組織拍攝微電影《映畫》,參加2015年的“科訊杯”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10月24日,貴州師范學院主持人大賽初賽在高清演播廳實驗室舉行。2014年11月3日,“我的中國夢”貴州電視節目主持新人大賽暨“海峽兩岸電視節目主持新人大賽”選拔賽在貴州師范學院演播廳舉行,“空白映畫”工作室對比賽全程進行了拍攝錄制,并且承擔了部分外接業務,獲得總收入3萬多元。
“好人幫”影視制作團隊是和貴陽電視臺“好人幫”欄目共建的學生創新團隊,平時主要參與制作貴陽電視臺“好人幫”節目,項目組安排在他們以攝影攝像實驗室為工作地點,配備單反相機、反光板、輕型滑軌等簡便工具。目前已經制作出20多期“好人幫”節目,在貴陽三頻道播放。該團隊制作的《有愛無礙》公益電影獲得了全國大學生志愿者銀獎。
2.3 建立激勵師生參與創業創新訓練的評價體系
在對學生的綜合量化考評中,對積極參與創業創新訓練的同學,根據他們在訓練中表現會給與相應的加分,也會在相關的課程中給與較高的評分。
在經費上同時利用其他項目經費,例如卓越計劃、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發展計劃的經費來支持創業創新訓練。使學生們在進行創業創新訓練中無需擔憂費用問題。讓積極參加該課題的同學提供更好的學習經驗,去先進地區考查、當交換生學習等。如派出13級廣電專業5名同學去重慶西南大學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學習,了解并參與西南大學“傳媒視點”創業創新團隊的工作。派出編導專業5名同學去浙江傳媒學院考查學生工作坊項目等。
3.1 加強自身的學習
創業創新訓練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項目,但教師的指導起著關鍵的作用。創業創新訓練的指導教師是以廣播電視學和廣播電視編導教研室的師資為主體的,教師們的專業背景和研究方向多為新聞學、廣告學、新媒體、傳播學、公共關系等。這些專業的應用性較
強,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師們在指導學生創業創新訓練的過程中,也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努力跳出象牙塔思維,積極向行業靠攏。一些教師親身參與到新媒體運營實踐,與電視臺、網站等單位聯系跟崗實踐;一些老師參與到手機APP的開發和運營當中;還有一些教師直接從事或研究微商行業發展現狀。教師實踐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讓指導能夠真正結合實際,避免流于形式。
3.2 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為更好地指導學生實踐,經過反復的討論,教研室的教師們從指導形式上和內容上做了全面的規劃。形式上結合教師所授專業課程與訓練項目的適切性,分項目、分環節、分小組指導,將項目和課堂實踐環節相結合,互補共贏。在假期,通過電話、郵件、QQ等多種方式保持指導不斷線。內容上將專業技術內容指導與思想指導相結合。既要指導學生具體的實踐內容:如微商運營如何“引流”,如何加強客戶“粘性”,如何評估“效益”等;手機APP的轉化率,技術問題的處理;微博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模式;微電影的拍攝技術指導等。同時還要加強思想方面的指導,讓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創新實踐,教會學生協調創業訓練與專業學習的關系,盡量做到相互促進。在具體項目上,對學生參與微商運營進行積極引導;教會學生辨別合法與非法的商業運營模式,避免學生誤入傳銷陷阱,或唯利是圖,售賣假貨。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上,要教會學生進行信息把關,不能光考慮眼球效應,不考慮社會效應。在微電影等內容的拍攝上,也要引導學生提升眼界,在題材上和內容上體現思想性。總之,教師對創業創新訓練的整體方向把握和具體環節指導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4.1 社交媒體中的微商創業
廣播電視學專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同學通過自主微博微信平臺進行微商實踐活動的學生有50多個,占學生總數的15%。其中微商涉及產品包括服裝、零食、化妝品、裝飾品等方面。有的學生實踐微商長達一年以上,在新媒體平臺中傳播效果良好,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并且從實踐中靈活地運用課堂知識積累新媒體傳播實踐經驗。特別是有的同學主要銷售自己家鄉的特產,為宣傳銷售本省的特色產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編導13級譚熙同學的微信號,她主要是銷售甕安特色食品,所銷售的產品主要是自己家人的公司生產的。原來地方特色產品銷售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只有當地人才買,進入大城市的超市又非常困難。她通過創業創新訓練以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創建了微信號進行產品銷售,目前已經有了一年的微商經驗,所發信息已經形成周期性,現在產品銷售每月較穩定。通過新媒體,她成功地將自家公司的產品銷售范圍擴大了受眾范圍而不被地域所限制。
4.2 微博及微信公眾號推廣創新
通過自主創立微信公眾號及微博進行新媒體創新實踐并初有成效的學生有10人。他們都結合了貴州省的基本情況,結合城市綜合體來進行創新。比如“咖啡文化交流”公眾號及微博是游運琦老師指導多名同學進行運營的。該主題是一個針對性很強,針對范圍很廣的新媒體平臺。只交流世界咖啡文化,但內容形式和體現方式多樣,充滿創意,吸引眼球。根據咖啡文化打通與咖啡有關產業,形成了新媒體與產業產品相融合,相輔相成。目前微博號已經有83 730位粉絲,發送微博7000多條。微信號有32 000關注者,發送訂閱號1000條。目前已經有多家廣告商來投廣告,在微信號中發送一條廣告的收費為1500元,目前每個月推送3條廣告,月收入4500元。
4.3 微電影及音視頻廣告的制作創新
微電影和視頻廣告制作是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開展創業創新訓練以來,學生以工作室團隊制作了不少的微電影和廣告,有的進行拍攝制作上的創新訓練,有的是承接業務,獲得了不少經濟收入。
2013年以來兩個專業的學生參加大學生廣告大賽,共獲得全國獎2項,省級獎40項。學生們的作品創意十足,廣告效果好,充分發揮了創新思維。為今后學生承接廣告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創業創新訓練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特別是對貴州師范學院這種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應用型高校。兩年以來獲得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成果。
5.1 創業創新訓練要緊跟時代的發展
在兩年前申報項目時,覺得這個選題比較具有前瞻性,但是沒有想到新媒體上的創業創新會如此迅速發展。項目組及時調整了相關的策略和環節,適應時代的發展。例如在兩年前的項目計劃中有DM雜志的編輯制作發行的訓練,但是在后面DM雜志已經完全被微信公眾號和微博替代。在出版發行一期DM雜志后,經過師生討論決定不再進行有關雜志的訓練,轉而進行微信公眾號制作和推廣的訓練。
5.2 創業創新訓練要納入本科教學體系中才有良好的效果
本項目取得的豐碩的成果主要得益于全專業老師的投入,每個老師都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對學生進行了指導。相關訓練納入教學體系中后,使創業創新訓練、課堂教學、實驗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發揮了共贏的效果。利用專業建設的項目經費來支持創業創新訓練,并把創業創新訓練結合在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去,充分保障了創業創新訓練的進行。
參考文獻:
[1]孫千惠.嚴峻就業形勢下我國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1.
[2]許軼群.城市綜合體的功能構成與功能組合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1.
[3]曹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研究—以吉林省為例[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婁立原(1983-),男,貴州貴陽人,教育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教育;呂菁(1985-),女,貴州貴陽人,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傳播學。
基金項目:貴州省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基于貴州省百城綜合體建設的新媒體發展創新訓練”20131422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