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南
(作者單位:河南電視臺新農村頻道)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面臨的挑戰與發展策略
王 南
(作者單位:河南電視臺新農村頻道)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給現代電視新聞業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將其推向了嚴峻的發展形勢邊緣。本文將對新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其發展策略,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挑戰;發展策略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電視新聞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應立足實際,不斷改變思想、更新觀念,與社會發展與時俱進,真正實現電視新聞業的持續、健康和快速發展。
1.1 資金與技術缺乏
1.1.1 電視新聞業發展資金不充足
就目前國內電視節目贏利模式來看,相對比較單一,仍依賴廣告收入。然而,當前國內廣告主要傾向于受眾較多的電視劇板塊投資,所以電視新聞類節目的廣告投資非常少。此外,新聞節目的拍攝、采編,通常需要耗費很多人力和物力,以致于很多新聞節目沒有專門的資金用于新媒體技術的研發和節目的改版。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主要是為了滿足電視播放任務。然而,當前的網絡新聞節目制作,多基于滿足市場、受眾需求而定。電視臺資源是有限的,若將多數資金均用于新媒體發展,電視新聞節目本身會受到較大影響;如果對市場需求、媒介融合效果不重視,則會缺乏吸引力。
1.1.2 技術不成熟
在當前新媒體環境背景下,電視媒體技術的創新非常重要。對于電視媒體而言,其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包含生產、傳輸以及播出和接收等幾部分。就行業視角來看,從模擬到數字轉換,標志著市場模式、媒體商業模式的巨大變化和發展。電視媒體技術的轉變,實際上就是從模擬技術發展到數字技術的轉變。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使傳統電視媒介經常會遭受考驗,雖然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存在著競爭,但是可促進傳統媒體的快速發展,并使之變得更加強大。新媒介形態和傳播技術的發展,不僅是傳播領域的拓展,也是一種挑戰。
1.2 運營和盈利模式有待改進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快速發展,可在網站、手機以及電視上觀看新聞節目;無論是網站還是手機電視,多數都成為電視新聞節目的點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缺乏有效的發展和贏利模式,無法成為電視新利潤增長點,甚至入不敷出。媒介融合的目的是基于新媒體技術,有效發揮優勢,尋求生存空間。實踐中可以看到,利用傳統運營體制無法打造生存空間,只有不斷創新運營理念、改進運營機制,才能實現電視新聞的快速發展。然而,由于電視行業內部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以致于電視媒體競爭力、影響力不斷減弱。
1.3 傳播模式出現漏洞
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電視新聞節目是以傳播者為主的,而新媒介卻打破了這一格局,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尤其是網絡媒體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每一個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然而,不同人群、階層人群的價值觀存在分歧。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為探求發展之路,一定要立足實際,注入新的元素,以此來促使電視新聞節目的大變革,無論節目內容、運營機制,還是生存環境和傳播途徑,都應進行改變。傳播模式的變化,具有雙面性,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對于新聞節目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內容。
基于以上對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電視新聞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為了能夠有效促進電視新聞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 電視新聞發展的時效性
實踐中可以看到,高質量的新聞報道是吸引觀眾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的迅速反應、直播質量,成為電視媒體編播實力以及制作水平的檢驗標準。為了能夠有效提高電視新聞傳播效率,應結合新聞傳播渠道、制作工具以及播出手段等傳播因素。為了有效縮短事件發生到采訪開始時間,電視新聞可采用廣泛設置新聞采訪點的方式,在發現新聞線索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新聞采訪工作。在此情況下,通過網絡傳播可以有效實現記者未到而稿件已到的目的。就電視新聞播出的短平快式消息來看,電視可以借鑒網絡媒體信息播出手段,在屏幕下方插入一些字幕即時傳遞信息。
2.2 電視新聞內容的真實性
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其具有形象化、直觀化以及傳播快等特點,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事件的情況。對于新聞內容而言,要求其具有真實性特點,新聞采訪應將上述時效性和真實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確保電視新聞內容的客觀真實性。實踐中,只有將客觀性、價值性以及及時性統一起來,將真實性高度統一起來,以
免出現虛假新聞,影響電視新聞的公信力、權威性。從電視新聞真實性視角分析,新聞報道既要求事實和本質真實,又要求表現手法真實。具體而言,其主要包括三個層次,即事實與細節的真實可靠性;畫面形象、組接以及聲畫結合的真實可靠性;深入挖掘新聞采擷事實本質和表現手法的真實可靠性。為了能夠有效提高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應樹立電視新聞的權威性、不斷提高其公信力,以此來確保電視新聞內容的真實性。
2.3 電視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互動性
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其傳播的對象是熒屏另一面的廣大觀眾,在節目中強化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可以對電視新聞媒體、廣大觀眾產生影響,讓他們逐漸成為電視新聞節目的積極參與者,以此來增強電視新聞傳播效果。同時,還要主動吸納廣大觀眾參與新聞話題的討論,尊重電視觀眾自主選擇意識,以此來有效滿足觀眾的表現需求,讓廣大觀眾擁有參與和選擇權,從而使新聞信息傳播從傳統的單向傳遞,逐漸轉向現在的觀眾積極參與,表達自己意見。就電視觀眾參與節目互動方式來看,可通過電視直播方式與現場觀眾直接進行互動,觀眾也可撥打觀眾熱線電話,對實時視頻異地切換、以收發和當場閱讀手機短信形式參與互動。以浙江電視臺《中國好聲音》為例,在總決賽特別節目播出過程中,采用了互動手段,有效地激發和調動起場內觀眾以及電視機前廣大觀眾的熱情,最終在每次節目播出時均收到了大量的電話和短信反饋。
2.4 深度策劃電視新聞報道
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媒體的應用,使信息傳播速度更快,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較之現代新媒體可以說是望塵莫及。如定制手機短訊,可以實時獲取最新的新聞資訊,其速度遠超過任何一種電視新聞。然而,因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原創信息非常簡單,多以片段式存在,所以公眾想要深入了解某則新聞事件,仍需借助電視新聞報道。基于此,電視新聞有了競爭的砝碼,電視臺新聞團隊在深度新聞報道策劃上一定要下功夫。
在當前新媒體時代,各種傳播媒體競爭日漸激烈,電視新聞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主動借鑒數字媒體技術,與新媒體之間加大互動力度,促進電視新聞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金華.論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J].今傳媒,2014(3).
[2]馬玥.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發展之路[J].西部廣播電視,2014(10).
[3]莫凡.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發展[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4]焦陽.當今電視新聞媒體社會輿論導向作用的幾點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4(1).
[5]王潤蘭.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