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黃超群,鮑亞元,呂 劍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嘉興 314036)
?
基于“拋錨式”教學的高職園林制圖課程研究與實踐
周麗娟,黃超群,鮑亞元,呂 劍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嘉興 314036)
針對園林行業崗位需求筆者在園林制圖課程多年實踐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分析適用的教材、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拋錨式”教學方法,旨在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出教學改革思路,培養具有高素質、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教學研究;拋錨式;園林制圖
園林專業主要培養能從事各類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招投標與園林工程施工及養護的實用型高技能技術人員。園林制圖課程作為園林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建立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構思能力,能夠運用投影原理進行園林設計圖的識讀和繪制,為學生熟練運用各種園林規劃設計圖紙進行構思、交流奠定基礎[1]。因此,應對園林制圖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等進行及時改革與探索、總結完善,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適應社會發展對園林人才的需求。
近年來筆者通過對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學生的課程設計、設計類課程表現及成績、畢業設計等的畢業跟蹤調查,發現設計制圖缺乏規范、設計表達能力不足、創新意識欠缺等問題普遍存在,主要反映在園林制圖課程的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
目前高職院校教材選擇主要是通過任課教師進行篩選,或者是專業推薦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高職院校在選擇教材時要求盡量是規劃教材、近幾年編寫的、教材名稱和課程名稱是一致的教材。園林制圖課程可參考選用的主要有以下10本教材(表1)。
表1 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園林制圖課程可參考或使用教材
由表1可見,各院校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改編教材形式結構、改選教學內容等,園林制圖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視,教材能結合園林景觀元素進行識讀和作圖,實用性增強:2009年王曉暢等主編教材以就業崗位為導向,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2012年張吉祥、2014年李輝健主編教材以項目模式、模塊方式編寫,適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突出技能和實用性,也更符合現代高職學生的特點。
園林制圖課程的教學內容根據各高職院校各自專業的特色而有所不同。各個院校的教師在園林制圖課程教學建設和改革中,都在努力摒棄不合時宜的教學內容,吸收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基本功和空間想象力的經典內容,加強知識的更新和教學手段方法的改革,以期得到教學質量的提高。
園林制圖是園林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技術技能課,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較強的識圖能力和規范的手工作圖能力,并要求學生掌握園林制圖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常用園林作圖工具的用法;理解園林制圖的投影基本原理,能進行體的投影和透視投影;能進行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等園林設計圖的繪制工作。筆者結合多年園林制圖課程的教學情況整理后列出園林制圖課程教學內容(圖1)。
2.1 遵循制圖標準第一部分是園林制圖的基本知識的講解,這個內容幾乎所有教材中都有,包括制圖規范、制圖工具的使用、幾何作圖等,必須要認真、嚴謹,尤其在講解的時候要參考最新的風景園林制圖標準。2008年10月建設部頒布了關于修訂《風景園林圖例圖示標準(CJJ67-95)》的通告并開始實施,同濟大學周向頻先生主持編制了《風景園林制圖標準(CJJ67-2009)》。
2.2 強調重點內容第二部分是投影原理,這是園林制圖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結合該專業重點透徹講解投影基礎、點線面的投影,務必要結合一些簡單實用的實體如垃圾桶、指示牌、座椅、花壇、花架、亭子、廊等繪制三投影圖、軸測圖及部分實體景觀的效果圖。
2.3 強化設計制圖園林專業設計制圖常用的主要有園林設計平面圖、豎向設計圖、園林植物種植設計圖、園林建筑設計圖、園林工程施工圖。應該摒棄傳統作圖需要學生抄繪案例圖的方式,而選用計算機輔助設計進行識讀并制圖,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學的知識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計算機操作園林專業設計圖中找到樂趣。
園林制圖課程的教學從傳統以教師和教材為主要知識元,使用粉筆、黑板及掛圖等單一固定模式向拋錨式、多媒體、實物、現場教學、全程教育、開放式、任務驅動等多種模式嘗試轉變,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系統化、規范化、多元化。無論采取何種方法,首先,重在學生的參與。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協助者,與學生一起研究學習,幫助學生分析各種觀點,鼓勵學生主動地去判斷其可行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其次,加強團隊合作。讓學生明白一個人力量的有限、做好一件事情要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積極作用。園林制圖課程理論討論講解時可分學生為4~6人每組,先分小組討論交流,然后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講解理論知識,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補充;技能操作時候每個小組先進行考察、分析、測量、討論做題,并派出一個代表到前臺演示操作并講解。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表現評分。通過這種團隊活動,小組成員在相互配合中既完成了課程作業,又培養了主觀能動學習意識、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創強意識。該方法可以概括為拋錨式教學(圖2)。
3.1 拋錨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是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的一種教學模式,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或“情境性教學”。拋錨式教學是建構主義“以學為主”的教學策略之一[2]。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拋錨式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
3.2 以“問題”為核心的拋錨式教學分析拋錨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中,產生學習的需要,并通過鑲嵌式教學以及學習共同體中成員間的互動、交流,即合作學習,憑借自己的主動學習、生成學習,親身體驗從識別目標到提出和達到目標的全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主持、輔助等方式,使學生憑借自身努力完成既定的目標,展示成果,并相互評價成果。拋描式教學是使學生適應日常生活,學會獨立識別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真實問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3.2.1情景設計。該過程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帶領學生去市區景觀內容最豐富的公園綠地參觀,關鍵是參觀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該公園的方案文本、施工圖和竣工圖,引導學生建立景觀實物與圖紙之間的緊密性關系,實物通過圖紙是如何表現出來的?表現的時候可以繪制什么圖?原理是什么?……學生會產生很多問題。多次統計發現在此過程中,80%左右的學生覺得很難,有20%的學生非常感興趣,覺得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果自己可以將一個公園內的主要元素通過圖紙表達出來,將是件自豪的事情。這個時候,作為引導者的教師要充分發揮這20%同學的積極性,尤其在接下來分組的時候要考慮這部分同學,讓他們帶動其他同學一起積極投入到思考討論和作圖中。另外,在參觀的時候讓學生每人拍攝100張照片制作成PPT,在下周上課時進行分析講評。訓練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的同時,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自己主持、分析、打分,有時學生在教師點評之前可以總結點評。對于教師來說,整理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非常重要。
3.2.2問題設計。“疑為思之始”。園林制圖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促進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欲望、發展思維、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提高信息交流、調節課堂氣氛、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作用。譬如如何使用制圖工具?先向學生提問,學生在預習之后,分小組請學生示范操作講解,同學互評,教師最后標準演示。從“疑”入手,還能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釋疑的過程中,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的探究動力。
3.2.3學生活動設計。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表現空間和舞臺,讓學生成為教學情景表演的主角。在教學中,因地制宜地創設教學情景,設計一些教學活動,以師生共同演練或教師導、學生演的形式組織教學。譬如園林植物圖例臨摹,不僅僅讓學生縮小和放大一倍臨摹,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更重要的是,分小組請學生給每個圖例寫出一種植物名稱,小組成員經過熱烈地討論后派代表在黑板上書寫植物名稱,請各個小組相互間批閱點評,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及時指正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在這樣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教學過程設計中,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對三個年級進行教學實踐,分別對每屆兩個平行班中一個班級采用拋錨式教學,另一個班級采用傳統教學,通過分析比較后可以看出:
4.1 學習積極性提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在“滿堂灌”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下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有的不在上課狀態、有的玩手機、有的睡覺、有的做其他課程作業、有的看小說…教師教學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學生純粹為了拿到學分,總體平均分在65分左右。拋錨式教學模式下學生思維活躍,上課積極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開心快樂的狀態下掌握知識點,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而且學生樂觀,陽光的心態也會影響教師,形成良性循環,學生平均分在80分左右。
4.2 自學能力提高,理解能力與日俱增要培養自學能力,首先要求老師要放開手,大膽地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探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告訴學生具體某一個問題如何解決,不如把思路傳授給他們,并鼓勵他們能夠從中舉一反三,尋求其他的解決方法和途徑。教師一定要相信學生,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使其得以提高。學生不僅看了教材,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收集資料,把教師一個人“教”的教學課堂轉換成了全班同學一起相互學習的課堂,學生的自學效果也日益變好。
4.3 空間想象力提高,創新設計層出不窮空間想象力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空間幾何形體)進行觀察、分析、認知的抽象思維能力,它主要包括三個“能”:一是能根據空間幾何形體或根據表述幾何形體的語言、符號,在大腦中展現出相應的空間幾何圖形,并能正確想象其直觀圖;二是能根據直觀圖,在大腦中展現出直觀圖表現的幾何形體及其組成部分的形狀、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三是能對頭腦中已有的空間幾何形體進行分解、組合,產生新的空間幾何形體,并正確分析其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是園林制圖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4.4 團隊合作意識提高,班級正能量顯現良好的團隊精神與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是現代人應有的基本素質,也是現代人人格特質的兩大核心內涵。為此,教師每次上課都布置不同任務,學生可以通過自由組合式分組和指定成員式分組來共同完成任務。學生相互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成員之間互相認同、接納、尊重,每個成員拋開膽怯心理,積極性能夠得以發揮。班級氣氛積極樂觀,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其他課堂教學時部分學生也變得積極活躍,調動整個班級的氣氛。5 結語
園林制圖課程教學改革以學生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師不斷探索改革創新,以求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其綜合能力,園林制圖要表現樹木、山石、水體、建筑及小品等各個要素,每個要素的表現不同,甚至同一要素在不同圖紙中的表現也有差別,如何把每個要素在園林設計圖中完美表現,要經過三年的不斷努力才能完成。另外要不斷強化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顯現[3]。對于園林專業來說,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都要齊心協力才能全面提升專業學生的能力。
[1] 高鳳娟.園林制圖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麗水學院學報,2010(2):117-119.
[2] 鄢文翠.基于拋錨式教學的電解池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3] 羅燦.《園林制圖》課程實踐環節教學組織研究[J].專業教學研究,2013(10):114-115.
LandscapeDrawingCurriculum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Anchored" Teaching
ZHOU Li-juan, HUANG Chao-qun, BAO Ya-yuan et al
(Jia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xing, Zhejiang 314036)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landscape industry jobs, the study explored on the basis of many years teaching practice ofLandscapeDrawing,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content and "anchored" teaching method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ut forward the ideas of teaching reform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stronger practical ability.
Teaching research; Anchored;LandscapeDrawing
嘉興市課題“林下地被植物的生態性評價和園林應用”。
周麗娟(1972- ),女,浙江嘉興人,副教授,碩士,從事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2014-11-03
S-01
A
0517-6611(2015)01-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