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瑜
(海南省五指山市職業技術學校 海南五指山 572200)
動機因素影響英語口語學習的調查與分析
王夢瑜
(海南省五指山市職業技術學校 海南五指山 572200)
隨著動機因素研究的深入,探討其影響英語口語學習相關課題凸顯出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相關內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研究方法。在探討動機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策略。
動機因素 英語口語學習 影響 調查與分析
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方面,其口語學習在近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研究動機因素對其的影響,能夠更好地提升英語口語學習的掌控水平,從而有效優化其最終整體效果。本文從概述相關內容著手本課題的研究。
語言學習的動因和學習者付出的努力,是應用語言學研究一大焦點。有關研究傳統上采用心理學范式,聚焦于學習者個體,采用學習“動機”概念,將其與自信、焦慮等“情感因素”一并納入穩定的“學習者因素”,用來預測學習結果,特別是目的語知識和技能。近十多年來,語言學習和教育研究領域發生了“社會文化轉向”,各種人文社會科學理論被引入,以社會建構主義為理論取向的社會文化研究范式逐漸發展起來。此類研究的關注點從學習者個體擴展到學習者與社會環境之間的互動。
目前外語教學研究的重心正從研究如何教轉向如何學,學習者已經成為教學研究的中心。語言學習觀念研究是學習者個體差異研究的一個部分。情感因素對語言教學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相反,消極的情感則會阻礙語言的習得。在外語教學中,解決情感問題有助于學生學習潛能的發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隨著學習者成為語言教學和研究的主體,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也受到普遍關注。國外的研究多集中在學習策略的本質、策略的分類、影響策略選擇的因素、詞匯策略、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使用策略的差異、學習策略與外語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策略訓練的方式、途徑及有效性等方面。國內學者也對學習策略進行了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抽樣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某普通高校二年級本科生作為受試群體,經過了一年多的大學學習生活,他們已基本適應了大學的學習生活,有過參加大學英語四級統考的經驗,對英語學習和考試已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觀念,能夠反映學生英語學習狀況的常態。施測時實際發放問卷675份,回收有效問卷648份,有效率96%。
2.測量工具
研究采用問卷法。所使用的問卷包括自編的一般情況問卷、英語學習動機問卷和英語學習自我概念問卷。一般狀況問卷中包括自評家庭經濟條件(1.很好,2.中上,3.中等,4.中下,5.很差)和自述家庭居住地(1.大城市,2.中小城鎮,3.農村)兩項家庭背景因素。英語學習動機問卷根據我國當前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確定了5個問題,通過回答“是/否”,定性地反映受試者的英語學習動機。這五種英語學習動機分別為1)找份好工作,2)實現出國愿望,3)父母的愿望,4)對英語感興趣,5)想了解其他國家。英語學習自我概念問卷選用了我國學者王初明等編制的《自我概念問卷》中“英語學習自我概念”分量表,該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94。全國大學英語四級測試具有較高的信效度評價,因此我們采用受試者接受調查后14天的一次大學英語四級成績作為他們英語學習成效評價的依據。
1.學習英語的態度
學習英語態度決定著學習動機的力度。那些喜歡學習英語的學生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決心和恒心。他們學習效率高、學習方法適當、學習目標明確。相反,不喜歡學習英語的學生學習動機十分不牢固。他們學習英語態度消極,而且很容易灰心。而那些對學習英語抱有積極態度的并享受成功經驗的學生會更加熱愛英語學習。同樣,那些持有被動消極態度的學習者會愈發不喜歡這一學科。總之,積極的態度促進語言學習,而消極的態度阻礙語言學習。
2.學習英語的目的
目的和動機的關系很密切,目的就像黑夜里的一座燈塔,而動機就像航行在海面上的船只。有明確的目標才會有強烈的動機。根據調查,大部分學生沒有學習目標,連每一課的特定目標也沒有。許多英語學習者平時漫無目的學習英語,為了得到高一點的分數在考試前的幾個星期臨時抱佛腳。比起收獲和付出的努力,他們更關心成績。這些學生只是單純的自我學習者。很少有學生對學習英語及其文化感興趣,也沒有強烈的興趣提高自己的素質、滿足自己的內心需要和適應社會發展和未來工作的意識。
3.學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意為與一個精力充沛的學習者的個人性格相一致的主觀評價。一方面,如果一個學生對自我形象持否定態度,他可能會在使用英語的時候覺得害羞和難堪,那么他就會避開與其他人交流英語的機會。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學生對自身持有積極的態度,那么他會給自己設定一個適合的目標,同時也會積極尋找機會運用英語參加各項活動。因此,學生對自身的肯定在英語學習方面起很大作用。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內在動機來自于學習者的求知欲,是學習者對學習本身的興趣與愛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英語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和找工作,我們可以用它傳遞信息,學習知識,交流感情。
2.培養持續的學習興趣
在這里要說明的事對于所謂培養學生的興趣主要是指間接興趣。間接興趣是由活動的結果的工具性價值引起的,如認識到學好英語可以出國,因而對學習外語感興趣。要讓學生認識活動結果的價值,包括它們對個人和對社會的價值。所以,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認識到,習得的英語知識技能能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的價值,從而發展它們之間的間接價值。
3.擬定合理的學習目標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的需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適時地樹立起有一定價值的英語學習目標,還應幫助學生通過努力達到目標。從動機角度看,英語學習目標必須是全體學生所理解并能在短期內達到的,當英語教學要求學生為遠期目標而學習時,必須在實現遠期目標的過程中,建立一系列的短期目標,這樣他們的學習才能順利進行。目標在英語語言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認為他們的目標具有高度重要性的時候他們才會付出巨大的努力。
通過對動機因素影響英語口語學習調查與分析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影響英語口語學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關人員應該從英語口語學習的客觀實際要求出發,充分利用既有優勢,研究制定最為符合實際的相對應策略。
[1]高一虹等.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現代外語.2013(01):29-37.
[2]郭燕.大學英語師生學習策略教授與使用的相關性實證研[J].外語界.2012(10):65-72.
[3]勵哲蔚.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觀念調查[J].外語教學.2013(09):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