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峰
(吉林省四平市城東鄉中心小學 吉林四平136000)
讓"互動"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線
崔雪峰
(吉林省四平市城東鄉中心小學 吉林四平136000)
課堂教學互動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間的交往情況直接影響著課堂氛圍、學生的參與度以及教學信息的反饋。有效的課堂互動不僅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更能加強師生、生生間的聯系,達到教學相長。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課堂互動的有效性進行幾點探索。
小學語文 互動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是思維、交際信息傳遞的工具,小學語文又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階段。可見小學語文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而任何教育活動都是在互動中實現的,沒有互動的課堂就沒不可能發生教育活動,在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總是處于一定的互動關系中的。因此,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就必須重視“互動”的有效性。有效的互動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獨特魅力,進而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下面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互動展開探索。
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教師要創設學生主動參與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重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要關注學生個體發展,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課堂互動很好的適應了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更好的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我們應改變傳統“注入式”的教學觀念,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對傳統教學進行改革,積極為學生構建互動的課堂教學環境,加強課堂互動的有效性,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讓學生由過去被動式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學互動是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及學生群體與群體之間,通過信息的傳播而開展的課堂交往活動。可見,互動環境的構建離不開師生、生生間的相互作用。其中互動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師生關系。有效的互動依賴于良好的師生關系。小學生年齡小,他們的心理正處于十分幼稚的階段,極易受到傷害。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堅持以生為本,一視同仁,始終把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應以溫和的態度去面對學生,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總的來說,互動環境的構建應突出“和諧、合作、共創”等效應,通過互動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堂是互動的主要場所,因此提高課堂互動有效性,互動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下面就淺談幾點互動策略。
1.合理清晰的講授
教師清晰的講授是課堂互動是否有效的前提保證,也是課堂互動最為基礎的一個環節,任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師清晰的講授,否則教學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生誤解或是不理解教學內容等等。因此,只有清晰的講授才能讓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內容,才能保證互動行為的產生以及順利的開展。
2.有效的互動話題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論是師生還是生生的互動,都不離不開一定的話題,而這個話題必須明確,而且是小學生能夠接受,并理解的,否則就會出現課堂混亂的現象。因此,有效的互動話題設計是課堂互動能夠順利產生與開展的重要保證。
如,在設計話題時可以從生活入手,設計生活化互動話題。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在選擇互動話題時應更多的以生活作為互動的主題,由于這些出自學生自身,這樣也更能突顯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小學生年齡小,從他們生活入手設計互動話題,可以讓學生更加樂于發言,也更加樂于參與到互動中。此外,生活化互動話題又能促使學生在互動中發展其自我意識和反思能力。如在一次作文課中,以《一件傻事》為題讓學生說一說,然后寫。學生在說一說環節中都積極的發言,有的說自己在炒雞蛋時沒去殼……一件件具體生動的事例全是來自于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借著這股熱情我讓學生把自己所說的寫出來,學生很快的就完成了,而且寫完后還感覺意味猶盡。可見,話題選擇的是否得當,直接決定著教學中互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情緒。
3.靈活的教學機智
教學機智是一種教學能力,是教師處理教與學矛盾的教學技巧,作為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而這一能力也是課堂互動能夠有效進行的根本保證。教師首先必須要具備細致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的調整課堂互動氛圍和教學環境,從而保證課堂互動的有效性。如,學生在互動中嘀嘀咕咕說別的話題的時候、當學生討論中表情迷惑的時候等等,教師都應以其敏銳的觀察力發現這些,并及時的進行引導,提高互動的有效性。其次,教師要做到冷靜理智,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在互動中難免會出現很多意外事件,此時教師必須要保持穩定的情緒,不可大發脾氣或是嚴厲指責學生的表現和行為,以免讓課堂秩序更加混亂,甚至傷害了學生。
互動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師生情感的主要渠道。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運用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加師生、生生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1]籍衛東.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中國人.2015(02)
[2]萬丹青.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教學實踐探析 [J].學苑教育.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