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 萍
(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小學 吉林長春 130011)
怎樣有效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
邸 萍
(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小學 吉林長春 130011)
閱讀是小學生獲取信息,進一步認識世界,增長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增強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把握好孩子對新鮮事物好奇的天性,通過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寓教于"趣",寓教于法, 寓教于“心”,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小學生 閱讀能力 現狀 提高
1.《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目前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忽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忘卻了教師自身應該對學生深入的引導,以便于孩子對課文語言、內容、方法、寫法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生往往產生了第一感性偏差,以至于在以后要花大量的時間來糾正錯誤的認知。
2.上課時老師匆匆忙忙安排學生迅速的閱讀一遍課文,便匆匆忙忙地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只能硬著頭皮,昏昏然忙于應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對閱讀的興趣,每到閱讀之時,應付了事,失去了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同時,還給學生造成厭倦閱讀的逆反心里。
3.在組織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時,推薦大量的課外資料急于求成,造成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思考而采取跳躍式的閱讀,所謂囫圇吞棗、一目十行、不求甚解,雖然學生可能有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的怡悅。但帶來學生閱讀淺顯、速成、功利,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慣,對今后的學習帶來危害。
首先,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其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對課文的準確深入的解讀。教師在教學前應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語言發展的生長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等,精選出教學內容,這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其次,在發揮學生個性主體的同時,為了把握課堂在老師的有序引導下進行,教師應對整篇課文或重點段落進行欣賞性范讀。當教材中出現了句子長、結構復雜或文章難懂的片斷,教師采取領讀的辦法,引導學生讀通、讀順、突破難點。
1.要從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入手,開展個性化閱讀,使每個學生在閱讀中豐富認識,并在內容情節中豐富對文章畫面的情感活動,獲得個人感受。教師要欣賞學生的獨特感受,不斷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課堂上,閱讀是學生了解課文感知內容的第一步,通過老師對段落、文章精彩句段、文章中心思想的引導、分析,鍛煉和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逐步引導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提倡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的閱讀。提高學生們閱讀的興趣,達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2.《新課程標準》中也闡明了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性理解。我在上《雨春天的小雨》這課時,我讓學生模仿一下小雨點落地時的情景,很多同學雙臂不斷的揮舞,嘴里發出“嘩,嘩......”的響聲,可謂活靈活現,而有幾個學生不斷跳躍,老師問這幾個學生為什么這樣做,他們說“我們在表現小雨點落地以后又濺起來的樣子。”這樣的親身體驗真實又獨有見地。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就要讓學生用于自我表現,張揚個性,允許學生有看問題的不同視角和方法,這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才會有無限的生命活力。
寓教于"趣",就是培養學生愛讀書的興趣。通過每天領讀,并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激發起強烈的感染力,并在學習中對所背誦內容加以引用,就會形成良好的催化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寓教于法,就是要將課本詞句摘抄,進行仿句練習,對于小學生一定要注意,學生要一句一句的讀,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以后在繼續讀;同時對精彩片斷、名人名言進行練習引用。寓教于“心”,就是通過閱讀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只有通過正確的引導,才能從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可以增大學生通過閱讀所學到的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新事物的探索。讀書一定要慢節奏、慢速度,因為只有在緩慢閱讀中,進入深閱讀狀態,達到一定的思考、創新層次,讀者才能從文字里尋覓和感受到樂趣,才能培養人們深刻思考和探索的習慣。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就會比別的學生學得更好、學得快。由于學生把廣泛閱讀積累的大量詞匯和寫作方法遷移并運用到自己的學習與寫作中,語文能力便會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擴大孩子的課外閱讀面可以使孩子的個性健康、順利地發展,閱讀好的書刊、作品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個人的素養和修養,開闊一個人的視野,塑造一個人的個性,使人的心理品質比較健全。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學會因材施教,擴充孩子的課外閱讀量,在提升學生知識量的同時,反過來也會推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總之,做為一名教師要想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依托《新課程標準》,讓閱讀簡單適用,發揮學生個性化閱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注重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增加課外讀物閱讀量,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