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長春市二道區吉林小學 吉林長春 130000)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劉 紅
(長春市二道區吉林小學 吉林長春 130000)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正確的語言是進行正確的數學思維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語言表達過程反映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準確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數學語言 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數學教學理念、教學過程的設計等一系列問題都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已在教學的第一線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作為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學習載體“學生的數學語言”已被眾多的人所忽視,許多老師都重視學生的書面表達,而輕視學生的數學口語表達,重視問題回答的答案,輕視問題回答的完整性、邏輯性的訓練。[1]
1.擔心教學任務不能完成
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嚴謹性,對學生學習數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給課堂教學學生的表達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如果老師掌握課堂教學的能力不足,就容易引起課堂教學的失控,這樣既不利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也不利于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學任務的完成也難以保障,正是由于這種擔心,教師往往不愿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只是把學生看作是接受知識的“容器”,繼續進行著“注入式”的教學。[2]
2.輕視學生能力
許多時候教師總習慣用主觀而又權威的口吻評價學生的學習。其實有時學生的想法是獨特的、有創意的,教師的權威性將扼殺了學生表達的積極性,若長期這樣下去,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將受到影響。
3.學生不會表達
教師在課堂上過多的教學活動束縛了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使其習慣于聽從教師的講解,滿足于被動的完成任務,不會自己思考,不會和同學交流。另外也因為缺乏學習的自信心而擔心表達會暴露自己的不足,會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嘲笑而不愿表達,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因獲得表達鍛煉的機會不多,主體參與意識得不到加強,學生無法正確理解表達的需要,自然也無法產生表達的欲望。[3]
4.教師缺乏鼓勵
研究表明,表達能力較好的班級學生表達的欲望強烈,教師對他們的表達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都及時進行了表揚,即使學生表達得不夠完整老師也進行了鼓勵。而數學表達相對比較弱的班,老師對學生的賞識和鼓勵是很少的。[4]
1.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
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符合“清晰、嚴謹、通俗、簡潔”的要求,且要有啟發性,善于引導學生,還要有趣味性,使人喜聞樂聽。數學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時,除用語言講解外,還需大量的板書進行推導演算。教師推導演算必須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便于觀察和記憶。[5]
加強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首先要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對數學的概念、公式、法則有確切的掌握,才有可能正確地運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數學對象之間的邏輯關系
教學中注意剖析學生語言表達上的缺陷
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語言表達上的缺陷或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辨明陳述中的錯誤,找出原因,從中吸取教訓,這對于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重視對學生說的培養,而且不同課型其說的培養側重點也不同。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6]
1.概念教學——重在說出本質
在概念教學中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是由直觀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橋梁。各種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等都是通過數學語言來表述的。因此,概念教學必須重視說出本質,讓學生不但能說出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的具體內容,更要說出概念關鍵詞句。[7]
3.計算教學中讓學生說算理
計算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法則。學生對于一種算理聽聽似乎明白,真正理解與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達出來。不論是算理還是法則,只有說出來,老師才能受到反饋信息,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學生口述算理和法則也是學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識的過程。
4.計算教學中要介紹多種算法
計算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兩個方面:正確和迅速。要達到這兩個要求,少不了正確簡便的方法。還是教學175-98,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之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算法,會有不少意外的收獲。
5.計算教學中要讓學生說出錯誤原因
在計算教學中經常有學生會出現如下的錯誤:5.5+1.5-5.5+1.5(應等于3,而誤得0),7.6-7.6×0.5(應等于3.8,而誤得0),7.56÷0.4×2.5(應等于47.25,而誤得7.56),都是沒按運算順序計算造成的。類似這樣的題,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多說運算順序。
6.應用題教學——重在說出思路
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語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便于分析數量關系,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學習應用題時,有些學生會解題,卻不能說出個所以然,即不能用語言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這就要從語言訓練入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圓的面積》一課中,教師讓學生自己觀察、切、拼等方法,從而把圓的面積轉化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從實際操作中理解了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是圓的半徑。從而得出圓的面積公式等于圓周長的一半×半徑,自己總結出公式。然后,教者讓學生通過同桌互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試說,通過連續完整的語言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數學活動課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較多,感悟也更多,所以教師要組織好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表達,說活動的過程,說活動中的收獲。
[1]《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2]陶文中:《淺談數學教學中的讀說做》,《小學數學教師》,2003年1、2期
[3]劉德宏:《重視語言訓練,培養思維能力》,《小學教學參考》,2005年7、8期
[4]龔曉丹:《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中小學數學》,第7、8期
[5]黃法根:《多說 多做 多想》,《小學數學教育》,2005年第5期。
[6]張惠斌:《讓學生在交流中主動發展》,《小學數學教育》,2004年第9期
[7]陳淦英.趙炳根.概率論與數理統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