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呂 晨,高洪利(南開大學商學院,天津市300071)
?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平臺建設
李莉,呂晨,高洪利
(南開大學商學院,天津市300071)
摘要:保證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對我國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意義重大。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普遍受到融資瓶頸約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仍面臨流程繁復、非市場化機制嚴重等問題,導致政府和金融機構幫扶政策實施效果不佳。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憑借其高速的信息傳遞和供需匹配逐漸受到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重視,可以引入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手段的補充,建設互聯網金融企業、國有企業、政府部門、行業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破除阻力,加大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扶持力度,適度放手,避免“過度監管”,同時也要防范“新型”非市場化機制的形成與發展。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互聯網金融
在信息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科技型中小企業已成為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開發高科技產品及服務的主力軍。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僅能夠帶來科學技術的進步,更能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據統計,中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貢獻了66%的專利、74%的技術創新及82%的新產品開發,國家高新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占比達80%以上。
然而在現實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卻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融資約束問題最為突出。[ 1 ]為了方便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降低融資成本,我國政府制定了眾多融資和資金補貼政策,部分政策的效果明顯。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許多企業未能及時獲得相關信息,導致很多好的政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往往存在審核流程繁復、幫扶部門間缺乏信息溝通、非市場化機制嚴重等問題。這些導致了幫扶政策效果不佳,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仍然比較嚴重。
以上各種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了現實中的“玻璃門”“彈簧門”等現象,[ 2 ]也導致了政府部門很難實現資金的精確“滴灌”。①針對該問題,以往學者們從多方面進行了探討。朱鴻鳴等[ 3 ]提出通過建立“科技銀行”的方法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陳作章等[ 4 ]也對商業銀行的“科技支行”進行了研究,通過案例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徐力行等[ 5 ]通過對南京22家銀行的調查,認為匹配程度、關注對象和抵押擔保是銀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設計的產品最薄弱的環節,并提出了改進措施。來明敏[ 6 ]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與銀行貸款融資進行了匹配,認為應改變我國舊有的金融模式,提高資金供需雙方的匹配程度。本文認為,這些研究的對象主要是金融機構及其主要業務產品,而且并沒有從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角度分析信息的供需,未能真正緩解各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劉俊棋[ 7 ]通過建立基于信息不對稱的博弈模型,發現互聯網金融的眾籌模式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劉飛等[ 8 ]認為,完善金融服務、培養金融服務主體、平臺建設、開發市場和推動創新是解決目前政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幫扶不力問題的重要手段。李全等[ 9 ]建議以政府公益性平臺作為支點,利用互聯網金融推進多層次、多角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本文認為,這些研究雖然都提到應以互聯網金融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而且也提到應通過設計融資平臺來緩解信息不對稱,但是都沒有給出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基于互聯網金融的解決方案。
本文在已有文獻的基礎上,設計了以互聯網金融為基礎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通過將政府部門、互聯網金融企業、銀行、行業龍頭企業、擔保和保險公司以及咨詢師等獨立第三方引進平臺,增強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推動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產學研的結合。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經常不能被完全滿足,重要原因在于銀行一般要求其提供一定形式的抵押或擔保,[ 10 ]而科技型中小企業多數難以提供這樣的抵押物或擔保。另外,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業務和產品的專業性較強,也很難迅速找到能夠完全理解其特點的資金提供方。本文認為,互聯網金融自身的優勢恰恰能夠幫助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局。
互聯網金融是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被稱為“互聯網直接融資市場”或“互聯網金融模式”。[ 11 ]其常見模式是個人對個人(P2P),即不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介、借貸雙方直接通過互聯網完成交易的無擔保借貸。[ 12 ]通過集中處理支付信息和移動式風險評估的大數據分析手段,互聯網金融可以用極低的成本對資金供需雙方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配對并控制相應的風險,將金融中介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從而緩解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 13 ]具體來說,互聯網金融在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過程中能夠發揮以下作用:
1.用專業的信息技術降低融資成本
米什金(Mishkin)[ 14 ]認為,金融中介的兩大能力表現為:一是通過專門技術降低成本;二是利用信息處理能力緩解信息不對稱。互聯網金融利用強大的信息技術和大數據、云計算,可以對供需雙方的個人信息和信用等級、[ 15 ]還款情況、[ 16-17 ]文化背景、地理位置、[ 18 ]外貌特征、[ 19 ]社會活動參與[ 20 ]以及需求緊迫性[ 21 ]等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進行高效匹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資金供需雙方尤其是政府信貸資金與科技型中小企業間[ 22 ]的搜尋和簽約成本,從而也緩解了因缺乏擔保而形成的融資約束。
2.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市場化機制和權力尋租
互聯網金融的一大特點就是信息透明。[ 23 ]在實際運行中,無論是政府、銀行,還是其他主體,都必須通過互聯網向外披露其提供資金的對象、金額和還款要求,從而鏟除了非市場化機制和權力尋租生存的土壤,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引起的融資成本。[ 24 ]
3.日趨規范的業務流程為借貸雙方的利益提供保障
無論是電子銀行等傳統金融服務,還是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網絡租賃等新型金融服務,目前均已逐步納入政府部門的業務指導與監管之下。例如,2010年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并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以規范非金融機構的支付業務,使得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范疇、監管等有章可循。
互聯網金融也存在自身的問題,如風險控制手段亟待開發、監管力度不夠和互聯網金融六要素缺乏等。因此,本文一方面將互聯網金融引入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之中,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另一方面也通過基于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的構建,更好地促進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
為消除信息不對稱和非市場化機制,突破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推動互聯網+的發展,進而為企業創造一種新業態,[ 25 ]本文提出建立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該平臺的基本模式為:由國有企業牽頭,與互聯網金融企業成立合資公司,負責以互聯網金融為基礎構建和維護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將相關政府部門、資金提供方、行業龍頭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代表以及行業資深專家與咨詢師等獨立第三方納入同一平臺之中。
1.融資平臺設計原則
(1)簡化審批程序并共享信息
企業融資實踐中,各政府部門在進行幫扶前都要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料進行審核,所需資料紛繁復雜,給企業造成很多不便。另外,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造成信息的重復收集。因此,本文在構建平臺時著重考慮了政府各個部門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的需求,通過在平臺上收集、整合、提取相應的信息并提供給信息需求方,提高各政府部門信息獲取的效率,簡化了申請程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項目核準網上并聯辦理”的實現。
(2)構建以互聯網金融為基礎的公私合作關系(PPP)平臺
本文所提出的平臺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力求基于互聯網金融業的強大互動功能,實現政府主導下的政企合作,共同創建平臺。在國退民進的大背景下,這一方面能夠高效推動項目運轉;另一方面也對政府進行監督。
(3)避免非市場化機制和權力尋租
非市場化機制和權力尋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障礙,公平、公正的環境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因此,本文在平臺設計時也重點考慮了這一點,努力實現其公正和公平。
(4)通過嚴格審核建立誠信機制
本文所建立的平臺,通過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基本信息、知識產權狀況、項目研發情況、獲取政府資助情況、銀行貸款、還本付息、融資偏好等資料進行嚴格的審查形成高質量的數據庫,推動企業誠信機制的建立。
2.平臺參與方及其職能
(1)平臺建設主體
本平臺應包括以下參與方: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如中小企業局、科學技術委員會或科技廳(局)等單位)、互聯網金融企業、行業龍頭企業、中小企業代表和資深咨詢師(尤其是高校教授)等。
①政府部門及國家參股企業。政府作為構建主體建立一個國家參股的平臺公司,并通過招標等形式吸引互聯網金融企業共同參股。在該平臺公司中,政府占股應不高于35%,這樣既不會影響該平臺的市場化運作,又可以保持國家在平臺中的話語權。各相關政府部門應充分參與,如中小企業局、知識產權局、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廳局)、金融工作(服務)辦公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等。平臺公司協調各部門的工作,敦促各部門提出信息需求并據以整合數據,輔助各部門執行和完善幫扶政策。
②互聯網金融等科技型民營企業參股。在平臺公司中,互聯網金融企業應充分發揮其作用。首先,吸引民間資本,利用優質的網絡資源、便利的宣傳手段和快速的融資手段,為平臺中的企業提供各種融資選擇。其次,在原始資料匯集、數據分類、數據挖掘、數據豐富和調度、數據及分析結果輸出、資金使用跟蹤、融資效果評價、融資偏好分析等方面為平臺提供數據支持。政府可以向這些參股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免費提供“天河一號”等大型計算機的計算功能,并賦予其一定的優先使用權。
③其他參與方。在平臺公司中,政府還應更多地引入獨立第三方為平臺的運行提供咨詢和參考。首先是行業龍頭企業。平臺應分行業進行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挖掘,并由行業龍頭企業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進行評估。另外,平臺可以為龍頭企業提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具體信息,幫助其進行篩選,加速產業集群的形成。其次是咨詢師。本文建議政府為平臺公司提供免費的咨詢服務,并邀請咨詢師作為獨立董事參與到平臺的決策之中。同時,平臺還可以對這些咨詢師的意見采納情況、咨詢效果以及后續服務進行跟蹤,形成咨詢師數據庫。再次是科技型中小企業代表。建議在平臺建設和運行中引入科技型中小企業代表,使之與行業龍頭企業擁有同樣的話語權,并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2)各相關政府部門
鑒于政府部門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審核材料繁雜、各部門需求信息不一致、融資效率低下的實際情況,在構建平臺時,應首先收集各部門所需要的信息,由平臺公司進行分類和匯總,統一其所需信息的表格,真正實現“并聯審批”,使得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次申請,終身受益”。
(3)資金提供方
本文提出的平臺允許商業銀行、機構投資者、大眾投資者等參與其中,這些主體可以從平臺獲取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歷史還款情況、研發、知識產權價值等方面的信息。同時,資金提供方也向平臺公司提供其對信息的偏好,從而幫助平臺提供更多、更全的數據信息。
(4)資金需求方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是本平臺服務的最終對象。在平臺中,科技型中小企業只需向平臺公司一次性提供完整的信息,并及時更新這些信息,就可以通過平臺向各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申請扶持政策或者優惠貸款。重要的是,平臺公司會對各企業進行公允評估,再加上行業龍頭企業的評判,實現信息的高質量傳遞。
(5)保險和擔保企業
在本平臺中,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獲取融資時很可能需要使用無形資產作為質押。平臺可以在為放貸企業提供信用信息的同時,也向保險和擔保公司提供相應的信息,從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創造更加穩定的金融環境。

圖1 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構建思路
3.融資平臺構建思路
首先,由政府牽頭通過招標的形式,建立政府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共同參股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公司”(以下簡稱“平臺公司”)。在平臺公司中,政府占股不超過35%,其余由多家互聯網金融企業經招標后參股。同時,平臺公司的業務應按照行業特點進行模塊劃分,在每個模塊下都形成行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咨詢師組成的專業團隊。
其次,平臺公司在政府的牽頭下與各政府部門進行對接,了解各部門的信息要求。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收集、存儲、數據挖掘、分類和分析形成基礎數據庫,并定期對這些數據進行動態更新。
再次,平臺公司對政府部門所需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形成統一的電子申請表格,從而規范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時所需填寫的內容,整合、優化各政府部門的資料索取內容和過程。
之后,平臺公司將承接來自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和幫扶請求,利用互聯網金融的數據分析,與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要求進行匹配。完成匹配后,資金需求和供給方自行接洽、自主簽約。同時,對于需要擔保的企業,可由平臺公司幫助其選擇擔保或保險公司,擔保和保險公司也可以利用平臺公司的數據進行分析,以決定是否擔保。
另外,外界信息是動態變化的,因此平臺公司應當根據外部動態數據的變化不斷調整。平臺公司應定期更新各政府部門的資料需求,定期向資金提供方、保險和擔保公司了解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還款情況,每半年或一年調整一次數據需求。
整體的平臺設計方案和各方職能如圖1所示。
4.平臺的優勢
(1)簡化融資程序
平臺公司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實現信息共享,從而簡化融資和幫扶政策的程序,使得資金需求、資金供給以及保險、擔保方都能以較低的交易成本尋找到合適對象。
(2)消除非市場化機制和權力尋租
平臺公司不僅能夠促進政府支持政策的公開和透明,而且公開被幫扶企業的信息,從而避免產生非市場化機制和權力尋租現象。
(3)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但是缺乏產業集群的聚集效應。根據產業集群理論,在產業集群中必須首先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作用,平臺公司可以幫助龍頭企業快速搜集信息,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
(4)推動產學研相結合
自從國家制訂“2011計劃”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鼓勵組建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促進高校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探索建立適應產業、區域特色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本文所提出的平臺引入高校教授作為參與方之一,也是出于此方面的考慮。
(5)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平臺公司不僅能夠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而且對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也將產生重要的作用。
①豐富風險控制手段。目前,互聯網金融業主要的風險控制手段是引入第三方(第三方律師事務所、銀行和政府等)監控,但是由于這些主體與互聯網金融企業本身缺乏利益關系,風險監控能力有限。將國有企業引入平臺公司之中,可減少可能出現的代理問題和內外部信息不對稱,提高了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水平。
②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的形成。在平臺構建過程中,政府可以通過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遴選,挑選出具有良好資質、歷史記錄和發展前景的企業,幫助其逐漸成長、形成規模,提高在行業中的地位。機會成熟時,政府可以引導這些企業形成行業協會,通過設立行業公約、行為規范等促進整個行業良性發展。
在平臺公司的構建和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大量的問題,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1.破除阻力,加大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扶持力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形成的固有經營模式已經不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需要,互聯網金融確實給傳統銀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因此在推進其發展的過程中,居統治地位的傳統金融機構很可能通過多種方法限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了應對這種可能出現的“隱性壁壘”,政府應首先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把互聯網金融看作是金融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努力為互聯網金融業發展鋪平道路,當其與傳統金融業發生沖突時,應在兼顧雙方利益的同時推出有利于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的政策。
2.對互聯網金融企業適度放手,避免“過度監管”
另一類可能出現的“隱性壁壘”是政府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過度監管。在本文提出的平臺公司中,政府和國有企業很可能出于風險規避目的而限制其業務的開展;而作為監管方的代理人,政府官員和國企負責人也很可能為了確保貸款的回收而限制貸款的發放。為了打破這種“隱性壁壘”,應在平臺公司成立之初就建立完整的、科學的風險控制機制。首先,應設立專門的職能部門進行風險評估,評估部門有充分的權力決定每項貸款的風險級別;其次,要建立風險監控委員會,對評估部門的評估結果進行監督;再次,要提高全員的風險監控意識和能力,定期接受最新的風險控制技術培訓。
3.防范“新型”非市場化機制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種可能出現的“隱性壁壘”是某些參與方對話語權的壟斷。在平臺公司中,除了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的參與外,行業龍頭企業、互聯網金融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代表也都參與其中。這些參與方尤其是行業龍頭企業,都有可能在長期活動中形成一定的話語權優勢,并很可能由于自身利益優先幫扶某些企業,而放棄一些有潛質但不符合其偏好的企業。
為此,應加強參與主體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共同決策。在平臺公司中,除了國有企業的股份不超過35%以外,其他參與方應有公平的話語權,這樣在做出最終決策時,各方都能夠對其他主體所做的決策進行監督和制衡,從而防止“新型”非市場化機制的產生。
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中最大的瓶頸是融資難,申請程序煩瑣、信息不對稱是主要原因。各級政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幫扶效果有待提高。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通過將互聯網金融引入其中,消除企業與政府和資金提供方的信息不對稱,簡化資金申請程序,實現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精確“滴灌”式的資金幫扶。
但是,目前各地對處于成熟期尤其是二次創業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幫扶政策存在一定的缺口,沒有找到這些企業融資需求的真正痛點。同時,又由于這些企業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市場地位,因此經常被認為不再需要政府的幫扶。在未來的研究中,作者將對處于二次創業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和需求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索其融資的可行之路。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知識產權保護、政治資源獲取與高科技企業融資行為研究”(項目編號:71272180)、天津市政府決策咨詢重點課題“大數據背景下天津市智能化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應用研究:基于資源整合的路徑”(項目編號:ZFZX2015-26)、天津市政府決策咨詢重點課題“天津市中小科技型企業發展與現代金融服務業互動機理研究——基于‘玻璃門’‘彈簧門’問題的對策探討”(項目編號:ZFZX2013-32)的部分成果。
注釋:
①2014年7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李克強指出,必須堅持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注重實施定向調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為、統籌施策、精準發力,在調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的力量,有針對性地實施“噴灌”“滴灌”。
參考文獻:
[1]龔六堂,崔小勇,嚴成樑.現代經濟學研究范式與中國現實經濟問題探討——第十一屆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壇綜述[J].經濟研究,2011,12(S2):155-160.
[2]李莉,關宇航,顧春霞.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建設——基于“玻璃門”和“彈簧門”問題的對策探討[J].中國流通經濟,2013,12(11):84-89.
[3]朱鴻鳴,趙昌文,李十六,付劍峰.科技支行與科技小貸公司:誰是較優的“科技銀行”中國化模式?[J].中國軟科學,2011,12(12):76-83.
[4]陳作章,貝政新,周晨.商業銀行科技支行業務創新案例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12(1):61-71.
[5]徐力行,王鑫,郭靜.銀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產品:難促科技創新?——基于南京22家銀行的調查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1,12(1):59-66.
[6]來明敏.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匹配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1(6):40-43、67.
[7]劉俊棋.互聯網金融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研究[J].學術探索,2014,12(12):124-131.
[8]劉飛,常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課題組,賈康.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發展的財政政策體系[J].經濟研究參考,2015,12(7),49-58.
[9]李全,龍小燕,趙雅敬.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支撐體系的構建[J].經濟研究參考,2014,72(25),35-44.
[10]田秀娟.我國農村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選擇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9,12(7):146-160.
[1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2):11-22.
[12]Lin M.F.,PrabhalaN.R.,ViswanathanS.. Judging Bor?rowers by the Company They Keep:Friendship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Online Peer- to- Peer Lending[J]. Management Science,2013,59(1):17-35.
[13]JohnsonS.,ArvindA.,AssadiD..Online or Offline? The Rise of“Peer-to-Peer”Lending in Microfinance[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sations,2010,8(3):26-37.
[14]Mishkin Frederic. 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and Financial Markets[M].New York: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cations,1995:75.
[15]、[16]Herzenstein M.,Dholakia U.M.,Andrews R.L. Strategic Herding Behavior in Peer-to-Peer Loan Auctions[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11,25(1):27-36.
[17]Zhang J.J.,Liu P..Rational Herding in Microloan Mar?kets[J]. Management Science,2012,58(2):892-912.
[18]Lin M.,Viswanathan S.. Home Bias in Online Invest?ments:An Empirical Study of an Online Crowd Funding Market [Z].Working Paper,2013.
[19]Duarte J.,Siegel S.,Young L.Trust and Credit:The Role of Appearance in Peer-to-Peer Lending[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2,25(8):2455-2484.
[20]Collier B.,HampshireR.. Sending Mixed Signals:Mul?tilevel Reputation Effects in Peer-to-Peer Lending Markets [C]//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Savannah:Georhia,USA.2010.
[21]Yum H.,Lee B.,Chae M..From the Wisdom of Crowds to My Own Judgment in Microfinance through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Platforms[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2,11(5):469-483.
[22]李莉,高洪利,陳靖涵.中國高科技企業信貸融資的信號博弈分析[J].經濟研究,2015,12(6):162-174.
[23]蘭秋軍.互聯網金融數據抓取方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1,12(5):1829-1832.
[24]李莉,閆斌,顧春霞.知識產權保護、信息不對稱與高科技企業資本結構[J].管理世界,2014,12(11):1-9.
[25]郭永偉,程傲南.“互聯網+”智慧能源:未來能源發展方向[J].經濟問題,2015,12(11):61-64.
責任編輯:林英澤
Research on an Optimized Financing Platform for China's Hi-tech SMEs based on Internet Finance
LI Li,LV Chen and GAO Hongli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Guarantee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Hi- tech SM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hi-tech SMEs is facing the bottleneck of financing in terms of the complicated process and non-market mechanism,which leads to the ineffective result of government’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supporting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because of the high speed information transferring and the match of supply and demand,internet financ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et finance,which is the supplement of traditional financing methods,and the building of financing platforms involving internet finance enterprises,state-owned enterprises,relative government departments,industrial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 be used t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financing of hi- tech SMEs. In implementing this,we should eliminate the barriers,strengthen the support for internet finance enterprises,provide them with a more easing condition,avoid“excessive supervising”,and preven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new”non- market mechanism.
Key words:hi-tech SMEs;financing platform;internet finance
[作者簡介]李莉(1961—),女,回族,天津市人,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呂晨(1980—),男,天津市人,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士生,天津城建大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高洪利(1986—),男,天津市人,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5)12-00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