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佰霞 謝敬東
高齡產婦的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窒息情況的影響研究
孫佰霞 謝敬東
目的研究高齡產婦不同的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窒息的影響, 為高齡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提供依據。方法100例產婦, 其中50例為35歲以上的高齡初產婦為觀察組, 另外50例為35歲以下的初產婦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產婦剖宮產及陰道產的比例, 同時比較觀察組內剖宮產及陰道產新生兒窒息率。結果觀察組產婦剖宮產比例52.0%略高于對照組48.0%,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采用剖宮產的新生兒的窒息率為8.0%略高于陰道產的6.0%,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齡產婦通過陰道生產并不會出現顯著升高的新生兒窒息率, 所以新生兒窒息不能作為該類人群進行剖宮產的充要指征, 在臨床實際工作中, 要依據產婦的生理狀態來判定, 控制剖宮產比例。
高齡產婦;新生兒窒息;剖宮產
隨著生活節奏的變化以及醫療技術的進步, 剖宮產在我國的使用率越來越高, 除了醫療費用增高以外, 伴隨的安全性隱患也已經暴露量出來。雖然剖宮產可以降低產婦的疼痛以及分娩后的尿潴留情況, 但產婦出血量大、易感染, 臟器黏連的弊端以及未來幾年內的并發癥, 都給產婦的生活帶來巨大負擔。并且剖宮產的新生兒更容易出現病理性黃疸, 因此控制剖宮產的比例, 選擇合適的生產方式, 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35歲以上的初產婦, 這類人群極易發生各種并發癥, 并且新生兒發生窒息的可能性也較高, 因此, 本次重點考察不同分娩方式對于新生兒窒息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產婦, 其中50例為35歲以上的高齡初產婦設為觀察組, 另外50例為35歲以下的初產婦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35~40歲, 平均年齡(38.2±3.2)歲, 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7±1.2)周;對照組患者年齡21~34歲, 平均年齡(28.4±4.2)歲,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1±2.2)周。兩組患者的年齡、孕周、產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剖宮產及陰道產的例數及比例。對觀察組產婦比較陰道產及剖宮產兩種情況下新生兒的窒息率。療效判定標準:窒息率的評定參考Apgar評分:新生兒出生后1 min Apgar評分為0~3分顯示為重度窒息, 4~7分為輕度窒息;出生后1 min Apgar評分≥8分但出生后5 min Apgar評分≤7分, 診斷為輕度窒息, 若出生后5 min Apgar評分<5分則診斷為重度窒息。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 觀察組陰道產24例, 占48.0%, 剖宮產26例, 占52.0%;對照組陰道產26例, 占52.0%, 剖宮產24例, 占48.0%, 觀察組剖宮產率略高于對照組,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不同生產方式的新生兒窒息率比較 剖宮產輕度窒息2例占4.0%, 重度窒息2例占4.0%;陰道產輕度窒息2例占4.0%, 重度窒息1例占2.0%, 剖宮產總窒息率略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n(%)]

表2 觀察組50例產婦不同生產方式的新生兒窒息率比較[n(%), %]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的生產率逐年升高, 有文獻報道[1,2], 個別地區已經達到50%, 這一現象非常不正常, 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的水平。究其原因有多個方面:剖宮產有其一定的優勢, 比如分娩疼痛程度低, 對產婦的心理壓力小, 但其創傷較大,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再次妊娠后子宮破裂以及胎盤前置的比例會更高, 并且新生兒會出現病理性黃疸等。因此在臨床中, 依據產婦的年齡、產次、身體條件等情況選擇合理的生產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 越來越多新型的生產方式被推廣, 比如水中分娩和拉瑪澤分娩。產婦在水中生產有明顯的優勢, 比如浮力作用對身體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支撐, 從而有利于放松肌肉,產婦也就可以采用各種體位來生產, 比如蹲、跪等, 這些體位有利于盆底肌肉的放松, 加速生產過程[3]。拉瑪澤分娩是一種心理預備式的干預策略, 從妊娠7個月開始, 一直到分娩結束, 其主要內容就是在這個期間內不斷向產婦傳輸肌肉控制方法, 訓練控制技能, 使產婦學習掌握到自主控制方法,從而保證產婦在生產過程中不會出現焦慮。緊張的負面情緒,可以更好的控制節奏, 利于生產過程[4]。上述兩種生產方式,尚未在國內普遍推廣, 還需要進一步考察其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中, 作者重點考察高齡產婦不同的分娩方式對于新生兒窒息情況的影響, 觀察組剖宮產比例為52.0%, 略高于對照組48.00%,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采用剖宮產的產婦生產的新生兒的窒息率為8.0%, 略高于陰道產的6.0%,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現階段我國剖宮產比例明顯偏高, 并且高齡產婦陰道分娩并不會增加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 因此這項指標不能作為高齡產婦剖宮產的指征, 臨床中要嚴格評估控制剖宮產比例, 確保母嬰健康。
[1] 龔淑芬. 高危妊娠對孕婦分娩方式和新生兒結局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 2011, 4(12A):116-117.
[2] 李慶梅, 肖相云, 李氏天. 高齡初產婦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窒息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 2011, 4(7A):119-120.
[3] 郭華, 王維, 程郁離, 等. 深圳市寶安區1020例高齡初產婦妊娠及分娩情況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3):317-319.
[4] 黃曉暉, 牛建民, 朱寧湖, 等. 水中分娩與傳統分娩產后心理狀況的對比分析. 現代醫院, 2011, 11(10):27-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207
2015-06-18]
110021 沈陽市沈北新區中心醫院(孫佰霞);沈陽醫學院(謝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