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用強
基于計算機技術的英語學習評估
曾用強
【摘要】教育變革創新是希望教育因為技術而改變,使用教育技術去推動教育發展、教育改革,而不是簡單地讓教育技術化,不是讓技術去模擬教育、模擬教師的教學。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變革;教學;創新
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時代表現出來三個方面的特征:第一,信息化與全球化合流;第二,知識爆炸時代來臨;第三,信息技術已深度融入各領域。在這種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教育需要變革,需要創新。教育資源建設、網絡建設、服務社會等方面都離不開技術支持,同時技術革新也推動著教育改革。
教育變革創新的趨勢就是利用教育技術改造教育過程。目前,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新瓶裝舊酒。比如教材電子化,開發教育輔助工具等;另一個方向是新瓶釀新酒。就是利用技術創新教學模式,變革教學方法等。教育技術不是簡單地讓教育技術化,不是讓技術去模擬教育,模擬教師的教學。教育變革創新就是希望教育因為技術而改變,使用教育技術去推動教育發展,教育改革。要使用教育技術來推動教學發展,就要了解技術時代下的教學特征。技術時代下的教學有以下6個方面的特征:
教學重心由教師向學生轉變。現在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實際上更多地是以教材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知識的傳播者,充當搬運工角色。而信息時代下更重要的是教師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發生。目前,在信息技術指導下的教學改革就是教學重心從教師轉向學生,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
教學目標從同質化向個性化轉變。現在的教學特征是以教材為中心的,教材是教學的目標。同樣的教材面對的卻是不一樣的學生,學生個體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只憑著同一本教材和同樣的教學大綱,真正的個性化就很難實現。技術時代下的教學目標轉變就是在技術指導下實現個性化目標。
教學內容從制約式走向開放性。教師基于教材來實現教學內容,好的教材需要時間的磨煉。教材受時間性的制約,內容上很難新穎。例如可以把《學生雙語報》變成教材,它的內容是比較新穎的,而且是很開放的,就可以成為好教材。信息時代下,教材的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逐步從制約式走向開放性。
教學設計從經驗型向適宜型轉變。教學設計就是依靠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來制定的。相對而言,教材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不會發生變化的。而教師的教學方法則取決于當年在大學讀書時形成的觀念,所以,教師很難突破自己的觀念。所有學校都要求教師好好備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基于對教材的把握和經驗的積累。但隨著學生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不斷改變。教師的教學設計要適應學生,而不是適應自己的經驗。讓教師的教學設計從經驗型轉向適宜型,就要依靠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一些教學軟件來實現。
教學手段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我國長期以來的教學模式是單一的課本加課時,教師備完課,拿著課本進教室。課堂教學的模式比較單一。要實現單一化向多元化的發展,就要利用信息技術的指導。
教學評價從終結性評估走向形成性評估。說到教學評價,教師和學生首先關注的都是分數。考試結束后,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總是關注考了多少分,對于學習過程卻不太關注。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從關注結果逐步轉移到關注過程,而學生也可以從關注成績轉向關注診斷性的分析。
以上6點是技術時代下的教學特征,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將重點探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學習評估。說到學習評估,考試或測驗無疑是評價學習者學習成效的最常用方法。一方面,考試可以檢查學習者掌握所學內容的程度;另一方面,考試是為了比較學習者之間的學習成效差異。因此,考試要求教師命制一套既有效度又有信度的試卷,同時還要組織考試,是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過程。下面將以實例來分析“學習成效的自我評估”改革試驗,目的是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具體操作方法是:
教師每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之后,都要求學生對學習成效進行自我評估,即,要求學生:
(1)默寫自認為從課文中學到的新單詞;
(2)從課文中選擇5個短語或句型結構,然后造句;
(3)寫一篇課文概要。
通過分析軟件,對學習者自我評估的內容進行分析。分析內容包括語言項目的頻數〔即,詞(語)或句型的頻數〕,以及語言的復雜度和準確度(即,造句和課文概要的語言復雜度和準確度)。
(1)詞語和結構的頻數統計
統計全部學習者所產出的單詞、短語和句型結構的頻數,然后識別出高頻項目(即,頻數超過全體學習者的60%)和低頻項目(即,頻數低于全體學習者的40%)。
(2)句子的復雜度分析
復雜度計算的參數包括:句長與〔(動詞數原2)伊3〕的比率
(3)句子的準確度分析
準確度計算的參數包括:(從句引導詞+1)和謂語動詞數的比率
自我評估的反饋報告提供關于學習者學習成效的信息,這些信息來自自我評估中詞、句和篇的分析結果。反饋報告的分析是基于以下幾個假設而生成的:
(1)自我評估中列出的語言項目代表學習者自認為已經掌握了。
(2)自我評估中沒有列出的語言項目代表學習者或沒掌握,或沒有意識到。
(3)自我評估中大多數學習者都列出的代表學習的重點內容。
基于以上的假設,分析結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語言項目 類 型 解釋說明A:你會的,也是大多數人會的。B:你會的,卻是大多數人不會的。C:你不會的,卻是大多數人會的D:你不會的,也是大多數人不會的。E:你認為會的,其實不會。表現正常!成效突出!需要努力!學習難點!不夠扎實!
這些反饋信息有利于:學生把自己的成效與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效進行比較,從而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與努力方向;教師可以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與不足,從而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通過上述評估實例,再次證明教師不是簡單的知識搬運工,不能只簡單地把知識傳播給學生。教師是學習動機的創造者,要讓學生的學習動機發生。評估就是為學生學習創造動機。教育變革必須注重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學生不應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則要從知識的傳播者變成學習的引導者,在面臨著翻轉課堂與國內外慕課的強烈沖擊時,我們確實應該認真思考一下當前的教育形勢了。
教育信息化是當今教育的大趨勢,翼課網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順勢而生的。翼課網有著強大的專家和優秀的技術團隊,分別運用了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先進的智能語音處理技術和人機交互技術作為設計與開發的基礎,有十一年優質教輔產品資源的積淀——《學生雙語報》、《雙語學習報》、《新課程報》等資源來構建平臺的大數據庫。深厚積累加上先進的技術和最新的教育理念鑄就了翼課網這個一站式智能化同步學與教平臺,翼課網是教育變革創新的優秀成果!翼課網走在了時代的前沿,衷心地希望翼課網能為當前教育注入一泓清泉。
注:本文根據曾用強講座錄音整理而成。
作者信息:510006,廣東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zengyq@mail.gdufs.cn
理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