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生
摘 要: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的推進,廊坊市旅游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本文在廊坊旅游發展現狀基礎上,分析旅游開發的優勢與劣勢,利用自身優勢資源,把握機遇,尋找與京津差異化的旅游發展方向,從而實現廊坊旅游發展。
關鍵詞:廊坊;旅游;開發
作為國家經濟增長的第三極,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該戰略以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京津冀跨行政區區域管理體制和協調機制為核心,消除制約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及瓶頸問題和難點問題。高速公路體系的建設,特別是高鐵時代的到來,使京津冀一帶形成了1小時城市群,實現了速度對空間的壓縮,特別對于京津廊地區更是實現了同城化的發展構念,迅速提升了廊坊與京津之間的交通通達程度,提高了區域旅游的可進入性。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強調頂層設計,從長遠角度宏觀謀劃了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區域城市群建設的藍圖,對三地的社會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隨著三地領導頻繁接觸,三地協同發展以進入實質性階段。尤其是京津廊三地城際鐵路,醫療協同發展的推進,更為廊坊發展提供便利。該戰略的出臺也一定程度有利于打破三地各自為政的局面,這也為京津廊協同發展區域旅游合作搭建了框架。
一、廊坊旅游資源特點
(一)獨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資源。廊坊市地處京南地熱帶,地熱水資源遍布全市,水質優良,富有礦物質,飲用礦泉水主要分布在三河、固安、霸州、安次等地,產出地層為第四系中下更新系統和第三系上新統。發現的礦物質主要是偏硅酸復合型,并含有鉀,鋅等十多種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該地熱資源與醫療用水在化學與物理性質方面對人體疾病有特殊的療效。深層地下熱水多分布在地熱異常區和油氣田分布區。
廊坊市北有占地78平方公里的靈山、蔣福山風景區與薊縣盤山景區和平谷山地景區連為一體。區內有盆地地貌、高地草原、溝壑風光、原始次生林、山頂水庫和古寺遺跡,完全具備山水旅游的開發價值。靈山風景區距北京60公里,燕山余脈至此融結,突兀成峰。山巒秀美。有泉水從靈山之麓涌出,是京東首處集山、水、林、古跡為一體的自然景區,是旅游休閑的極佳場所。
(二)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廊坊市所轄地域有數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文化遺存據史書記載,4000年前“黃帝制天下以立萬國始經安墟”(現城區),“安墟”即在今天的安次區,自古為名城,古代為黃帝戰蚩尤的重要戰場,從此以蚩尤為代表的信奉鳳文化的東夷文化和以黃帝為代表的推崇龍文化的華夏文化在此地集匯,因而廊坊也成為了龍鳳文化重要的發源地。龍文化東進南下,鳳文化北上西進,綿延不斷,歷史跨期涵蓋了廊坊各個發展階段,內涵不斷豐富發展。
(1)文化遺址。最著名的有三河孟各莊新石器時期遺址。在孟各莊村,有半地穴式房址兩座,圓形鍋底狀灰坑十個,屬于上宅文化時期,距今約6000年。文安大城戰國時期燕國南長城遺址。此地地處燕、趙、齊邊境,三國曾對此互有領屬。此外還有燕國幣和“安陽”銘文幣等。(2)古代寺院建筑。如大廠北塢清真寺、霸州信安龍泉寺、安次的長明燈樓寺等。其中宋遼時期的大辛閣遼代石塔。該塔位于永清縣城西大辛閣村南。現通高6米,為八角密檐式實心塔,漢白玉質。此外還有,永清的古戰道、文安的大唐工部尚書張仁憲墓碑、元代文天祥詩碑和香河的明代兵部尚書劉體乾墓碑。清代記有永定河改道史安次回龍亭碑。(3)古代文物。新石器時代的諸葛店彩繪俑,雙溝村戰國墓獸紋銅鼎,廣陽區唐代隆福寺長明燈樓,明代的將軍罐等。最為著名的是霸州的古棧道。古棧道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布局嚴密設有翻門、翻眼、掩體、閘門、迷魂洞、藏兵洞等軍事設施。相傳為宋代楊延昭所建,因宋遼時,遼金長期對峙。金帝巡獵霸州,遂以霸州,雄州等地為界與宋分界。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4)革命紀念物。著名的我的自白書的作者陳然的故鄉香河縣。該地準備申報為革命紀念館。此外還有文安烈士祠,位于大城縣西南鳳凰莊北的大城烈士陵園。
(三)獨特的民族工藝與特產資源。廊坊市民族工藝與特產資源非常豐富,最著名的有香河花絲、固安柳編、大城仿紅木家具、香河現代家具、金絲小棗等。河北麻鴨,產于河北廊坊,肉質鮮美,產蛋率高,營養豐富。固安柳編紋理清晰,圖案精美,質地結實耐用。
(四)獨樹一幟的武學旅游資源。八卦掌在武林中獨樹一
幟。其發源地便源于文安縣。創始人董海川生于清嘉慶年間,自幼喜學各種拳術,后因出手傷人而隱于京師肅王府中,成為一名司茶太監,后與太極名師楊露禪比武,雙方難分勝負。從此八卦名揚天下。八卦流傳國外,迄今不衰。后代弟子不斷發揚光大,武學精詣日益博大。這也為旅游發展提供了難得的資源與機遇。
二、廊坊旅游資源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獨特的文化特色為廊坊的旅游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廊坊市位于華北平原中東部, 地處北京和天津兩大直轄市之間,被譽為“ 京津走廊上的一顆明珠”。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廊坊市交通非常便利,在以100公里為半徑的范圍內擁有京津唐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和北京國際機場以及天津機場。素有“一小時上天入海,半小時進津下衛”的美譽。廊坊不僅在區位上獨一無二,而且也擁有自己厚重的歷史。雖然1989年廊坊正式立市,但是卻有比較悠久的淵源。史料記載,早在6000 多年前,黃帝始經安墟,廣大子民繁衍生息,創造文明。作為中國龍鳳文化之鄉,與帝都的皇城文化遙相呼應。淳樸的民風、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廊坊打造旅游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京津樂道,綠色廊坊”的口號下,一些縣域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品牌。如香河的影視城,香河家具城都成為了具有領跑作用的品牌形象。
(二)劣勢(weakness)。(1)人力資源分配不均衡。直轄市在集聚資源方面能夠給創業者和投資者提供更好的平臺,經濟主體能夠謀求更大的利潤空間,各方人才資源都集聚到京津,而對于人才相對短缺的廊坊而言,高端人才群體不僅在總量上相對偏少,而且在層次和結構上也存在較大差距。高能力,高學歷的人才難以引進,而高端人才往往是行業發展的領頭羊。各個領域都會出現機械式低水平的作業,難以推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人才短板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廊坊市發展的缺陷。(2)區域經濟不均衡。在京津廊發展過程中,北京,天津綜合實力較強,形成了以第三產業主導的發展格局,而廊坊第三產業發展緩慢,主要依靠第一產業帶動經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與京津之間差距巨大,京津大城市與廊坊小城市之間資源,資金差距巨大。大城市自我封閉,占據極大的優勢,廊坊難以吸納更多的資金和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廊坊陷入了環京津貧困帶的困境中。 (3)環保責任壓力巨大。進入 2013 年新春,京津冀多個地區不時被霧霾籠罩,空氣污染正成為城市發展揮之不去的痛。作為環京津經濟增長極的廊坊市也深受其害。PM2.5 超標,空氣污染嚴重,能見度極低,是對霧霾現象最佳的概括。短暫出現的APEC藍雖然給人們以希望,但如何能夠讓APEC藍持續下去,創造舒適宜居的旅游環境,提高旅游承載能力是擺在相關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三)機遇(opportunity)。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京津廊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這為廊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2014年8月4日至5日,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第二次工作會議在天津薊縣召開。會議研究建立了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工作協調機制,通過了協調機制議事規則,形成了京津冀大旅游、大市場、大發展的共識。2014年11月交通與建設部部長向外界釋放了京津冀交通協同發展的信號,這為廊坊的旅游發展提供了必要的通達條件。這表明京津廊之間的區內交通網絡體系正在初步建立,區內立體式的交通網絡體系正逐步趨于完善,制約廊坊發展的旅游交通瓶頸被打開,旅游通達程度大大提高,為三地旅游的合作打下了基礎。全面對接京津成為廊坊旅游發展的新方向。每年舉辦的“5﹒18”經貿洽談會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和游客,為廊坊旅游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同時也為城市宣傳做出了巨大貢獻。廊坊市委市政府對此也高度重視,經過反復論證提出了“京津樂道,綠色廊坊”的旅游口號,使得京津廊旅游協同發展的理念達到了更高的層次。大量的經貿活動不僅有力地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而且也對廊坊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介作用。城市旅游發展有了自己的品牌,凸顯了廊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產業定位、城市定位、發展定位,特別彰顯了廊坊的區位優勢,能夠形成與京津之間錯位發展的旅游特色,有助于形成與京津之間互補的旅游市場份額,更好地避免北京的虹吸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挑戰(threats)。在全面實現京津廊旅游對接的同時,我們也需面對一些問題。直接問題是京津廊之間的配套基礎設施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形成共同的水平,城市間的交流受到限制,造成游客流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衡。進一步而言,行政區經濟封閉的舊有格局依舊有較強的影響力, 加上三地之間缺乏合作的內在動力。行政功能、體制性障礙已成為京津廊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難題。由于行政級別的制約,京津產品的外溢性較低,各自旅游市場相對獨立,且京津的旅游客源市場具有顯著優勢,三地客源市場發展不平衡,還未形成互為客源市場的發展格局。行政部門化和條塊分割,使得區域間的旅游合作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在重大項目,重要旅游資源的整合方面存在問題。沒有出臺實質性的政策,沒有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沒有為企業合作創造更好的環境。
三、對廊坊市旅游資源開發的思考
(一)發掘龍鳳文化內涵, 充分挖掘武學資源。廊坊, 雖然年輕,但具有獨特的歷史魅力與風采。因此,在進行開發的時候要分析廊坊的歷史文化淵源, 然后給這座城市一個準確的文化定位。所以開發重點是體現文化內涵,注重促進城市文脈的延續和發展。龍鳳文化是廊坊市獨特的旅游資源,具有不可復制性的特點,因此可以以安次區、廣陽區等相關縣市為基礎,深入挖掘龍鳳文化內涵,以有關曹操東征,蚩尤大戰等相關歷史事件為基礎,復建相關場景,大力促進體驗旅游的發展。作為武學集大城的八卦掌,亦應是旅游開發的重點。可以建立八卦掌博物館和董海川故居等進行資源開發。同時應注意在不顛覆歷史的面目的同時融入一些后代發展的東西,更好的體現出歷史文脈的延續與發展。
(二)打破行政分割理念, 實現旅游資源共享。廊坊地處京津冀的交界處, 行政塊狀分割眾多,加之資源地域的限制和經濟巨大的虹吸作用,如果不重視和周邊區域的合作, 關起門來自己搞開發就不可能形成大旅游的格局。對于北部的香河、大廠、三河三縣市可以充分利用北京綠色城郊旅游資源不足的特點,大力興辦綠色旅游,而與天津相鄰的廣陽、霸州等地可以發展娛樂性和會展性的旅游項目。三地主管政府也應該打破“地塊觀念”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真正拿出政策,推出項目,搞好配合,合理分工,共同投資,實施公正的旅游收益分配模式, 從而實現開發主體的雙方共同受益推動三地旅游資源共享,實現互利共贏。
(三)實施錯位發展戰略,提升旅游發展水平。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規模日益龐大,弊病凸顯。北京的旅游資源主要以人文觀光類旅游資源居多。以其首都的特殊地位在歷史、自然等方面占據優勢。而天津因毗鄰海岸、濱海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獨特的津門特色使得以楊柳青為代表的民俗資源也日益豐富。娛樂性、體驗性的旅游項目開發比較成熟。相比較而言,作為小城市的廊坊可以利用京津資源的空白,在生態觀光、療養醫療旅游方面進行開拓,與京津大城市之間在旅游經濟,城市發展方面形成層次分明的布局體系,以北京、天津為核心,形成雙核聯動式的發展方式。既能夠提升廊坊的旅游發展水平,同時能夠發揮京津旅游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
(四)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創造良好旅游環境。霧霾根源污染能源的使用,污染能源中的煤、石油為重,其中煤為最大污染的能源。而工廠、機動車等是霧霾污染的主要來源。因此,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應該嚴格控制機動車增長數量,加強對汽車報廢的處理,對符合汽車報廢標準的汽車準予報廢,植樹造林,加大綠化面積,形成綠樹成蔭的格局,既能夠突出資源特色,又能夠形成鮮明的旅游精品。同時,應該在城市和工業園區適當擴大綠化地的面積,嚴格控制重污染企業的市場準入的審批制度,進一步增加城市公交的數量,減少私用汽車的數量。
(五)加強宣傳,形成品牌的放大效應。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優化區域格局,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已成為大趨勢。廊坊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力的發展時機,突出“京津樂道,綠色廊坊”的品牌口號,在現有的北京公交車體宣傳的基礎上,可以利用旅游電子商務平臺,旅游應用軟件,充分突出宣傳廊坊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和會展旅游等有特色的發展項目,擴大旅游傳播的覆蓋范圍,讓更多人知道廊坊獨特的品牌特色,從而為廊坊旅游發展創造潛在的旅游市場和受眾,形成品牌的集聚和放大效應。
結語:綜上所述,京津冀協同發展給廊坊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面對新契機,京津廊三市必須沖破條塊分割的行政觀念,加強政府之間的協調,在競爭中尋合作,在聯合中求發展,共同推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鳳霞. 廊坊市鄉村旅游問題研究[D].石家莊: 河北師范大學, 2009.
[2] 陳健. 廊坊會展旅游發展之初探[D].濟南:山東大學,2009.
[3]金桂蘭, 楊茜. 基于京津都市背景下的廊坊市旅游發展研究[J].中國商貿,2010,1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