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俠
摘 要:本文從人才引進、培養與使用兩個方面構建了“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并從教師資格認定標準、引進方案、培養方案、教師專兼結構、企業參與培養、培養制度、評價制度、激勵機制等方面來促進培養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
一、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
所謂培養體系,就是把培養項目細化和分解,分級別進行管理,各部門各負其責,按照下一級的目標完成任務,每個模塊完成一個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塊按某種方法組裝在一起,完成整個培養項目所要求的功能。高職學院的領導層負責制定教育發展戰略,中下層則負責提供建議并保證學院戰略的正確實施。按照對“雙師型”教師內涵的理解及培養過程,我們將“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體系分為人才引進、培養與使用兩個方面,每個模塊下有子模塊,同時需要政府、企業級財政的支持。
二、“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的主要內容
(1) 完善“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標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明確“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正確理解“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因此,應結合我國高職教育的實際,建立適合我國的“雙師型”教師認證標準,出臺相應的考核制度及考核細則,系統考查教師的雙師能力。(2)制定“雙師型”教師的引進方案。可以從三個方面引進:一是引進博士、碩士等高校畢業生,改善教師隊伍的學歷梯隊;二是引進企業的優秀技術人員,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數量;三是少量引進國外職業教育教師,吸收國外先進的職教理念和培養模式。(3)完善教師聘用制度。高職院校在教師管理上要引入競爭機制,全面推行教師全員競聘上崗制度,實行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嚴格考核的管理。讓“雙師型”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成為教學骨干。(4)制定“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方案。高職院校需制定切實可行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培養內容等,開展一系列符合教師自身發展的培訓。(5)健全“雙師型”教師專兼職結構。首先要加強對兼職教師教育教學理論的培訓,組織他們參加教學教研活動及實訓基地建設工作。其次,健全兼職教師聘請、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嚴格兼職教師聘任程序。(6)與企業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校企合作、與企業聯合辦學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行業共同培養 “雙師型”教師,有利于高職院校培養人才,實現深度校企合作。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的建設中來。同時,政府鼓勵各高職院校、企業、行業協會等結成“合作發展聯合體”,學校、企業深度校企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如組建職教集團已經成為校企深度、廣泛合作的發展趨勢。(7) 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高職院校在進行“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同時,需要建立相應的制度作保障,以使“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達到應有的效果。一是制定符合高職發展的職稱評審制度,使職稱評審更合理化;二是制定教師學歷進修及培訓制度,鼓勵在職教師的培訓進修、攻讀博士、碩士等學歷提升,改善教師的學歷水平,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專業知識的培訓,以保證專業教師知識更新的速度;三是制定教師掛職鍛煉制度,要求專業教師每年必須利用假期到合作企業頂崗實踐不少于一定的工作日,以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升“雙師”素質。(8)完善“雙師型”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為了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雙師型”教師自身要不斷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因此,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和考核要建立動態的機制,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而更新。要對“雙師型”教師的原有認定標準進行不斷更新,以保證“雙師型”教師的職業能力適應知識發展的需要。同時,對“雙師型”教師的考核不僅考核其常規教學情況,還要考核其實踐能力,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為培養技能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9)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高職院校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出臺鼓勵“雙師型”教師發展的政策,激發教師自身的潛力,引導教師向“雙師素質”方向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增加“雙師型”教師的待遇,在課時津貼、評優評先上向“雙師型”教師傾斜,給予“雙師型”教師一定的物資激勵。同時,要給予精神激勵,在評選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時,將是否具備“雙師素質“作為參選條件之一,帶動教師向“雙師型”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洪娟.校企協作培養““雙師型”教師的多元保障機制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1(11).
[2] 周新源.淺談教學層面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