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
摘 要:本文對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的原因、表現形式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防范對策和解決方法,對于促進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實踐參考價值。
關鍵詞: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風險防范
一、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的重要性
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對于保證銀行的穩定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和影響。會計是我國銀行業的基礎和保障,銀行的業務核算、經營、業務發展預測分析等都屬于會計的工作范疇。近些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經濟卻呈現出逐漸下滑的趨勢,而金融案件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和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因此,商業銀行在實際運行中,采用先進的經營模式、經營制度和管理方法,對于提高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具有積極影響[1]。商業銀行實際運營的各個方面都與風險密切相關。而銀行資金流動、運作、經營活動等都能夠通過會計操作準確、客觀、真實的展現出來。銀行會計工作必須嚴格遵循真實、公允、客觀的基本原則,嚴謹弄虛作假的行為出現。商業銀行的信用和經營風險主要取決于會計工作的質量。所以,銀行一定要將會計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并將其作為重點防范和監控的對象。在進行商業銀行會計風險控制時,要深入了解風險防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風險管理和控制理論為指導,結合實踐經驗,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有規劃、有目的的提高應對會計風險的能力,貫徹落實相關法律制度,推動銀行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主要表現形式
(一)會計信息失真。首先,資金充足率并不符合要求,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但是,該行為會導致銀行會計信息失真,使得資金充足率虛高,而且對資金充足率估計虛高的現象在我國商業銀行內部也極為普遍,無法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準確性。其次,商業銀行資金質量較低。商業銀行通過不良資金實現預期目標,利用增加貸款數量而提高整體資金,從而減少不良資金在整體資金中所占的比重。但是,未按規定嚴格執行發放貸款流程,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對于資金短缺的矛盾,商業銀行通常選擇消極對策來解決,進一步提高了信息失真的程度,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通過信息失真程度得以體現。
(二)會計核算不實。會計核算在合規、及時、準確、完整、真實等方面都具有豬都問題,會計信息不能對資金運行的流動性、安全性等情況進行客觀、真實、全面的描述,通過會計核算信息無法準確的了解實際情況,增加了會計管理和控制的難度。近些年,金融系內部會計核算失控的現象時有發生,會計核算也為部分銀行的嚴重違紀違規創造了有利條件,如虛報數據、造假賬、篡改賬號、賬外經營、濫用會計科目等。
(三)會計監督乏力。由于會計檢查力度不夠,部分商業銀行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利益,實現考核目標,做出違反財務制度規定的行為,如不收取逾期貸款的利息費用、對存款應付利息進行多提或少提等,實現了對利潤的人為調控。部分銀行支行在季末、年末等結算時段內,通過匯票貼現、發放貸款等手段制造存款虛高的假象,或者利用通兌劃款、匯出匯款等方式隱瞞存款,從而實現考核任務。
(四)會計風險內控體系不健全。盡管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充分認識到內控體系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完成了內控制度體系的建設。然而,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制度在操作性、原則性、資源分配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多數銀行尚未建立完善的會計風險內控體系,無法按照經濟發展趨勢進行調整,從而引發了一些不協調、相互沖突和矛盾的問題。銀行部分業務的處理方法、會計業務核算方法、管理模式和制度與銀行舉措不匹配,使得內部不同部門、業務流程和環節發生沖突。上述問題導致銀行會計行業無法協調統內部控制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對策
(一)完善信息披露。商業銀行內部信息失真風險主要是由于會計信息披露不透明、不準確、不真實而引起的。只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采取有效的手段管控會計風險,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客觀性,才能夠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嚴格遵循信息發布從內向外的規律,絕不在發布信息前泄露信息。會計工作中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就是信息泄露。在制定信息披露制度過程中,要以理論研究成果為指導,同時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出適應于銀行發展的規章制度。此外,隨著會計國際化進程的逐漸加快,銀行還應該按照國際標準調整考核體系,修改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制度,妥善解決信息失真和信息披露的問題,確保銀行業務的正常運行。
(二)建立健全商業銀行的會計規范體系。建設法制銀行是行業銀行經營管理的主要目標。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內,會計規范體系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會計法規和內部控制制度的會計管理文件構成。商業銀行在處理會計信息時,必須嚴格遵照會計規范,并不斷優化和調整風險管理體系。要將職業道德融入會計規范體系之中,從道德和制度兩個層面共同約束會計風險。要增強商業銀行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術追評,按照法律規范進行會計核算,明確崗位和職責任務,將責任和任務明確到個人。此外,要從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入手,合理制定操作規范,為業務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標準,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會計風險監督。對于商業銀行來講,要徹底改變內部審計的傳統觀念,采取內部審計外部化的模式。商業銀行既要重視審計和財政監督,也不能忽視外部社會監督的重要性。企業內部審計職能可以交友具有專業能力的組織、機構或會計事務所來承擔,完善內部會計監督體系,充分發揮外部社會監督的職能效力。可以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建立會計部門負責人、單位領導、上級會計檢查的事后監督,會計主管事中監督和基層經辦人事前監督的內部監督體系。為了提高會計風險監督的有效性、及時性和準確性,可以搭建實時的、自動化、智能化的會計業務檢監測系統,提高風險監測、應對和處理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會計風險預警系統。商業銀行要全面評估內外部環境條件,有效管理和分析信息數據,建立健全風險預警結構體系,并把財務指標形式的評估結果上交給銀行決策層或管理層,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會計風險進行預警,并將會計核算中潛在的威脅尋找出來,通過適當的預防措施避免風險的出現,搭建起安全性高、可靠性好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信息網絡平臺。豐富化、完善化內部控制制度,自動化、智能化操作流程,規范化、標準化經營管理,將防范和化解會計風險的措施落實到實處,避免嚴重會計差錯、舞弊等現象的發生。此外,要加加大會計工作關口的管理力度,對會計憑證進行定期抽查,總結并評價監督檢查結果,增強內部控制能力和會計業務操作水平,避免會計風險的發生,切實保障銀行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行。
結語:綜上所述,要從政治、經濟、制度、管理等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體系,將風險防范中潛在的威脅尋找出來,以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為參考,不斷修改和調整工作模式,盡量規避運營中的潛在風險和威脅,確保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推動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從根本層面上分析,防范商業銀行會計風險,既是銀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水平提高的主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 荊楠.論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成因與防范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2):194-195
[2] 吳曉潔,董君釗,陳晨.論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防范[J].財會金融,2014(7):236
[3] 楊斌.論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其防范[J].企業家天地,2014(4):60-61
[4] 康嘯.淺談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措施[J].理論前沿,2014(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