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保險在保障農業生產、穩定農民收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海南省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進一步關注海南省農業保險,本文在對海南省農業保險發展現狀的分析上,就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政策性農業保險 ?問題 ?對策建議
一、海南省農業保險發展現狀
(一)總體概況
海南省主導產業是農業,現階段農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具有基礎地位、首要地位和支柱地位。海南省60%以上的人口是農民,80%的土地在農村,2013年第一產業產值大約占全省GDP的24%。然而,海南省由于地理位置因素,臺風、洪澇、干旱、病蟲害和瘟疫等自然災害較多,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產生很大影響,往往一次特重大自然災害就造成農業損失高達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元,導致大量農民返貧以及許多農業企業破產倒閉。2014年7月,“威馬遜”強臺風橫掃海南。據海南省有關統計數據,“威馬遜”臺風導致該省直接經濟損失108.28億元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的損失高達74.2億元。農業,往往是重大臺風最大的受害者。可見,海南需要完善的農業保險系統。
海南省從2007年起開始設立農業保險,經歷8年,截至2014年底海南省農業保險正式實施的險種共有14個,其中中央補貼險種8個:橡膠樹保險、水稻保險、能繁母豬保險、育肥豬保險、森林保險、甘蔗風災保險、玉米保險、奶牛保險;地方財政補貼險種6個:南繁制種水稻保險、香蕉風災保險、大棚瓜菜保險、煙葉保險、漁船保險和漁民海上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這些保險分為多家共保經營和一家獨保經營的方式經營。
(二)政策支持
1.國家層面。從2002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修訂后第46條規定:“國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首次確定了國家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的目標,并相繼出臺許多保險政策,到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加強自然災害和重大動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預警應急體系建設,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的原則,建立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各級財政對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給予保費補貼,完善農業巨災風險轉移分攤機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財政支持的農業再保險體系。鼓勵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幫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可見,國家非常支持農業保險的發展。
2.海南省層面。2007年7月,海南省政府頒布了《2007年海南省農業保險試點方案》和《關于建立海南省農業保險體系的意見》,對海南省農業保險體系建設做了全面、系統的規劃和指導,自上而下地推動了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開展。另外,海南省政府每年出臺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來推進海南省農業保險的發展。
(三)海南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效果
從2007年至2013年底,海南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累計7.92億元,年均增長76.8%,累計保險賠款5.43億元,賠付率達68.56%;投入財政資金4.9583億元用于保費補貼,提供風險保障逾443億元,覆蓋農戶246萬戶次,財政資金支農效應放大約130倍。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主要有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共保體主承保人為人保財險。海南省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推進農業保險建設,表1反映出海南省從推出農業保險政策以后,相應的農業保險的承保數量、保費收入以及賠款金額的發展變化情況。
表1 2007~2011年海南省農業保險種養業共保體業務數據統計表 ? 單位:頭、畝、萬元
數據來源:人保財險海南省分公司。
二、海南省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
(一)保險業務發展緩慢,險種覆蓋不夠齊全
保險模式較單一,業務發展不均衡。雖然試點險種和規模較比之前都有一定的增加和擴大,其中保險險種得到進一步豐富,但是險種數量依然偏少,試點規模相對較小,很難覆蓋到具有海南特色的種養殖業。禽類、漁業養殖沒有保險項目,而這些是我省特色養殖產品,一旦遭天災,損失慘重。如2014年7月份發生的“威馬遜”臺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由于試點險覆蓋不齊全,災民受災只能靠政府民政部門和慈善部門的救濟,農業保險在這次臺風災害中未能發揮出很好的分散和轉移風險的功能,因而難以滿足廣大瓜農、果農、菜農及養殖戶的需求,導致工作效果顯現不明顯。另外,雖然有些農戶已經購買了相應的農業保險,但是由于這次罕見“威馬遜”臺風,農戶造成的損失與保險公司的賠償條件也存在差距,農戶得到的賠償也相對較少。
(二)對農業保險認識不足,缺乏投保意識
農民投保意識不高。首先,由于農業保險風險大、農業保險項目經營經常入不敷出,國家和省級財政對農業保險費進行了一定比例的補貼,但是由于農業保險的高賠付率性質。保險公司出于防范風險和經濟利益的考慮,一些農業保險的保費率偏高,而另外一些農業保險雖然保費率偏低,但是相應的賠償率也偏低。這些因素都影響了農民投保的積極性。其次,許多農民對保險認識不足,風險管理意識差。由于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對保險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一是不相信保險的作用,許多農民受小農意識的影響,很難相信保險能對生產和生活的起到保障作用;二是依賴保險,許多農民買了保險后,不積極參與防災防損,導致損失擴大。三是臺風預警后,蜂擁買農險。臺風預警后,保險公司已不再受理相應的保險服務,農戶往往在這個階段會后悔沒有買農業保險,風災過后,積極購買保險。
(三)農業保險經辦公司服務能力有待加強
對保險公司而言,首先要做好培訓工作,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提高相應業務素養。其次要合理開展適應現實情況需要的農業保險險種。針對業務進展慢的水稻種植、生豬養殖等險種,保險公司要做好調研,擴大宣傳;針對能繁母豬、香蕉風災等業績較突出的險種,要正面宣傳,規范運營。再次要保持原則,規范操作。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確保農業保險風險可控,健康發展。最后要加強與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促進各項防災減損工作的落實。
三、海南省農業保險發展建議
(一)政府部門應重視農業保險工作,增強協調溝通
農業保險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部門面廣量多。對農業部門而言,不僅要加強宣傳工作,嚴格執行免疫檢疫、防災救災制度,分別向保險公司和農戶出具災情證明和檢驗報告,同時要對報告及時統計分析以防大的災情疫情暴發而出現同樣的問題。而且要向種養農戶提供必要的氣象預測、防災防疫等技術知識,特別要對養殖場防疫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并加強養殖場的防疫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強工作人員保險知識學習,熟悉各項保險條款及業務流程,做好服務和配合。最后,需要建立健全農業保險政策法規體系,讓各個部門之間有法規可依。
(二)強化和其他惠農政策聯動,細化農業保險費用管理
目前財政惠農政策種類繁多,建議推進農業保險政策與小額貸款貼息、定向費用補貼等農村金融扶持政策之間,農業保險與糧食直補、生態補償等其他惠農政策之間,農業保險和民政救災保障政策之間的政策聯動、資金聯動和信息聯動,發揮政策合理,切實提高惠農政策的整體效率。另外,從海南的實踐來看,基層政府對費用的支付標準和程序難以把握,影響到基層工作開展的積極性,應進一步對該條款細化,特別是對支付標準和程序給予明確。
(三)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增加農業保險險種
要重點理順各級財政補貼資金的安排、撥付、使用等各個環節,確保保費補貼資金落實到位。同時應加大對畜牧防疫等中間配合部門的經費支持力度。對于農業保險險種不足的情況,需要政府和保險公司一起調研,努力開發出適合海南省省情的農業保險標的,同時需要借鑒國外經驗來拓展視野,設計出真正滿足農戶需求的保險標的。
(四)構建多層的再保險機制
在市場條件不成熟、政策支持未能到位的情況下,可專門設置再保險公司暫時以商業再保險的方式進行過渡,以商業運作的模式向各級地方農業保險機構提供再保險支持,為建立政策性農業再保險體系積累經驗、培育市場。當市場條件成熟、政策支持到位的時候,推動建立國家農業再保險基金,由指定的專業再保險公司負責運作農業再保險,管理國家農業再保險基金,中央財政對該基金實行一定的補貼。當前,海南省是由省財政廳和保險機構設立省級農業保險巨災保險基金,在遭遇巨災損失時對保險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風險補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鼓勵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較大的農業保險,來繼續推動再保險機制的建立。
參考文獻
[1]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4年海南省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瓊府辦〔2014〕71號)
[2]周延禮.我國農業保險的成績、問題及未來發展[J].保險研究,2012(10)
[3]段學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問題研究進展與展望[J].經濟縱橫,2012(5)
[4]方鵬,許能銳.海南省農業保險現狀及對策分析[J]廣西熱帶農業,2010(3)
[5]唐金成.建立多層次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的建議[J]經濟參考研究,2005(4)
作者簡介:李方(1988-),女,湖北隨州人,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