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奇
展示設計課程教學中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
楊子奇
以培養高素質的展示設計專業人才為宗旨,從當下的市場行情及各院校課程教學所出現的問題出發,探討造型能力與展示設計實踐能力的關系,分析展示設計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造型能力的方法,以期提升學生的展示造型設計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設計實踐中更具競爭力。
展示設計 課程教學 造型能力 方法
造型是一種視覺表達形式,造型的內容與形式乃至造型的運用都有其視覺和知覺的因素。設計過程中的造型活動體現了設計師的創造性和主體性,其造型表現與形式是以設計內容為核心,當然,造型設計也是作品藝術表達的主要體現,并具有功能的作用。因此,造型設計應是目前各院校設計學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必修課程,甚至要貫穿于每門專業課程中。
造型活動是所有藝術設計的核心,展示設計也不例外。展示設計屬于藝術設計范疇,同時也是藝術的實用表現。展示是以綜合物、人、場等要素的最佳空間關系為手段,以傳達特定信息為目的的展覽、演示活動。展示設計是指對所有展覽和陳列環境的視覺藝術設計,包括博物館、陳列館、科技館、美術館、會展中心、商場等場所的空間造型設計、色彩設計、材料設計、版面設計、照明設計、道具設計等,它具有經濟實用和藝術審美的雙重屬性。由于展示設計的綜合性強,幾乎涵蓋了藝術造型當中的所有要素,也包括聲、光、電等物理造型要素,從而顯示出了一般媒體無法取代的優勢。
造型設計是展示設計需首要解決的問題,展示環境的造型設計是整個展示活動的大前提,它具有豐富的形象性和生動的直觀性以及變化的多樣性等特點。①沒有空間,我們將無法獲得展示信息,沒有造型活動,展示設計也無從體現,從藝術的角度看問題,就必須注意造型要素在整個展示藝術活動中的作用。因此,展示的造型設計有其獨特性與廣延性,在展示設計過程中,造型設計應是整個設計活動的重點。當然,在展示設計課程教學中,造型設計也必然是課程知識架構的核心,同時也是課程的難點,在教學中就必須要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來突破這一問題。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對行業人才的需求,加速了高校對展示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力度。很多教師也在不斷研究展示設計的最適合的教學方法,但是觀點缺少創新,或者在教學實踐中沒有具體落實,課程教學目標沒有根本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方案設計時缺少創造力、手腦不能同步、設計表達能力弱。21世紀是快節奏的時代,也是信息轟炸的時代,很多高??觳褪降恼故驹O計課程教學,只為了盲目地迎合市場需求,教學內容沒有解決根本性問題。老套的教學方法,從展示設計的定義、發展、特征、分類、原理一直講到專項設計、設計表達和設計務實,接著布置作業,檢查作業,這樣一門課程就結束了。當然有教師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將作業與實際項目結合,在課程中開展討論、實地調研,在課程結束舉辦習作展,并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式。這些都是積極的一面,但是,很多教師應該也會發現,學生很認真地做方案設計,而最終作品沒有創新點,在空間、材料、尺度感等方面問題突出,甚至缺少基本的美感;也有學生在設計之初和老師交流方案思路時,說的繪聲繪色,面面俱到,可謂完美,在期待他拿出最終的設計圖紙時,他卻說手上表現能力不夠,交出的作品較之前也是面目全非平庸至極。
傳達展品信息是展示設計的首要目的,能夠聚焦觀眾的目光是展示設計作品成功的第一步。那么,缺少創意和沒有美感的展示設計作品無疑是失敗的,有好的設計理念而手上表達能力弱的學生也沒有能力躋身設計市場的可能。筆者經過長期教學實踐與總結,課程教學應重新審視展示設計與造型能力的關系,正視造型基礎訓練對拓展設計思維和提高設計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對于解決目前這一狀況,其作用是積極的。
造型是整個展示的骨架所在,也是展示設計大效果形成的關鍵,對視覺效果的影響尤為重要,因為任何展示藝術最終都要落實到視覺形式上。展示造型主要通過空間的尺度、比例和層次關系得以體現,為了提高學生的展示造型能力,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課程教學多媒體化,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對造型設計有清晰的辨別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審美水平。展示造型的塑造往往有具象關聯和抽象關聯兩個方面。②具象關聯是直接模擬對象造型或從代表性的形式中截取特征鮮明的形式構件,將其加以變形、分解、重組,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成為社會文化的載體,與人們的審美認知產生直接聯系。如漢諾威博覽會中傍水而建的希臘館,造型如同巨鯨,該展館具有很強的象征性和娛樂性,使觀眾迫不及待地進入參觀。
抽象關聯是通過展示形態的、形式材料等內在關系,運用符號學的原理,從中找出具有人為內涵的形式關系,將其作為展示造型的意義載體,通過觀眾的聯想感知來對展示意境的表達。如位于斯圖加特的保時捷汽車展館,僅用簡單的幾何形態作為主要造型元素,抽象地表述了該品牌在宣傳上被共同認可的絕對自信,還拉開了高端品牌與其他品牌之間的差距。
其次,課程教學中還應穿插立體構成課程的內容,構成美的形式法則指導著展示造型設計的始末。立體構成也稱為空間構成,它是通過一定的材料,以視覺為基礎,力學為依據,將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組合成具有一定美感形態的構成方法。構成教育始于包豪斯設計學院,自 20世紀 80年代開始引入我國,成為我國所有藝術院校共用的基礎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大多把這門課程放在第一學期,著重培養學生造型的感覺能力、想象能力和構成能力,為接下來的專業設計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很多院校的立體構成課程教學內容沒有針對具體的設計專業,這就使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有了脫節,導致學生在專業造型設計時無從下手。
由于展示場館的多元化和展品類別、展出形式的多樣化,展示空間形態具有靈活多樣的組合變化特征,它有別于住宅、辦公、餐飲等空間以水平面為主的界面圍合形態,展示的這一特征必然考驗著設計師的空間造型設計能力,需要設計師掌握和運用一定的藝術設計形式法則,包括比例與尺度、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漸變與突變等。因此,在展示設計課程教學中有必要對立體構成美的形式法則進行復習,畢竟造型能力直接反映展示設計作品的最終藝術效果。
再次,增強造型的理解性思辨能力訓練,對形態的表象和結構進行研究,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提高其造型能力。盡管在本課程之前學生已經上過設計素描、設計色彩、三大構成這些基礎課,許多同學卻還是在后續的專業設計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展示設計課程中尤為突出。許多具備了較強寫實能力的學生,在展示設計課程中卻無法將他們腦子中的東西變為草圖,空間效果圖的表達也非常吃力。還有在構成設計課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卻在展示設計課程學習時,處處碰壁,他們的構思很多沒有將基本的空間、尺度、結構、材料等問題有機的協調。
上海大學在 2000年就開始嘗試一種獨特的造型基礎訓練模式,注重學生造型思維及表現能力的培養,在展示設計課程中也有安排這一環節的必要性。畢竟思維和表現是一切造物活動互為因果的兩個方面,學生們不僅要畫他們看見的,還要表達他們腦子里所想的,不僅要拗造型,還要建立基本的空間概念、材料概念和尺度概念等。造型思維的最終效果需要由完美的表現來傳達,而一定的表達方式又能很好地輔助造型思維的有效展開,它們之間的互動就能保證學生在造型設計過程中手與腦的有機協調。
最后,強化學生造型表達能力的訓練,在課題設計中,靈活運用手繪、模型制作、電腦輔助、綜合技法等表達方式。手繪草圖是快速表現展示方案的簡捷方法,它是展示設計的前期表現,有助于學生在它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和思考,從中產生聯想、推論,以作出更完善的方案。實物模型是三度空間的藝術再現,它能夠非常直觀地闡釋空間造型,在構思的每一個階段中,它對拓展設計思維、提高設計認識、變換造型結構都能起著積極的作用。電腦輔助設計是一種快速、真實地表達最終設計方案的有效手段,它的作用往往被當做出成品圖紙。由于軟件做圖有便捷性、靈活性等特點,所以在展示設計課程中,可以鼓勵軟件操作熟練的學生在方案造型構思階段運用電腦,通過對造型的不斷探索與反復嘗試,它的偶然性往往會使結果有著意想不到的驚喜。綜合技法是前幾種表達方式的混合運用,它避免了常規的單一表達方式。比如對于手繪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一些波曲面、異形結構在圖紙上畫出切實的效果就有困難,如果將身邊的紙張、書本、塑料袋、盒子這些隨手可取的材料針對方案構思進行折、疊、彎曲、裁剪、鏤空等方式處理,把最終形態畫到紙上,然后在圖紙上繼續深入,這對造型的表達也是有益的。
由于學生的表達能力參差不齊,各有所長,如果一定要限定采用某一種方式完成設計方案,那么大多數同學的造型能力就不能得到挖掘,畢竟不一定是他們所擅長的表達方式。因此強調表達內容與技巧的自我選擇性,把握造型規律,才能著實提高學生展示藝術的綜合設計能力。
當下國際化、信息化的時代,開放的思維與設計是需要倡導的。造型設計一直以來沒有界限,只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變得更加多元③。展示設計是一個富于秩序的設計系統,其目的與展示功能的最終實現,是以占據一定場所空間為先決條件的,所以造型在展示的信息傳遞過程中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當然展示造型設計自始至終都是圍繞展示內容而展開的。因此,展示設計教育者應不斷探索,不斷總結與嘗試,激發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的主觀能動性,掌握造型設計的基本特征和規律,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展示設計專業人才。
注釋:
①黃建成.空間展示設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②顧建華.藝術設計審美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③范寅良.詞解(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名師講壇展示設計叢書)[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
★注:本文系湖州師范學院 2014年教學改革項目《展示設計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造型能力的方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B1401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