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校企合作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要通過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資源的高效整合來實現,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素質的需要。本文通過分析認為,校企合作能使學校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與企業保持一致,實現了校企的雙贏,促進了高職學校教育教學的不斷深化和提高。
關鍵詞:合作 創新 產業需要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深水區,需要持續不斷的探索。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以省級示范建設為契機,在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深化校企合作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根植航天,校企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大框架下,加強了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建設,并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有了一定的創新,對高職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一、依托企業背景,準確辦學定位
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航天系統高職院校,隸屬于中國航天第七院,具有深厚的行業背景。學院將航天文化理念與教育理念有機融合、提煉,形成了“文行忠信,嚴慎細實”的八字校訓;在高職教育的探索實踐中,確立了“以人為本,學以致用,內涵建設,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明確了“立足航天,面向軍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認知、高技能、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打造航天特色品牌高職學院”的辦學定位。學院按照現代高職教育發展方向,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和市場導向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在四個方面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第一,在辦學模式上,充分依托航天優勢資源,傳承航天優秀文化,大力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形成了“根植航天,校企一體”的特色。
第二,在專業上,立足航天,面向國防軍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突出機械、電子類重點專業,發展汽車、計算機、管理、藝術類優勢專業。
第三,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推行“校企一體,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第四,在培養目標上,造就一支作風優良、技藝精湛、善打硬仗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堅持就業導向,強調學以致用,注重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持續拓展能力。
二、共享校企資源,共建教師隊伍
學院發揮航天行業辦學、校企一體的優勢,深化校企之間的交流,在中國航天第七院的統一部署下,實現校企人力資源共享、互通、統管,實施了學院教師和航天企業技術人員對口交流,實現了“雙師”素質教師培養。每年學院派遣部分專業課教師到航天企業生產一線實習、動手操作,或安排專業課教師到航天企業進行一段時間的掛職鍛煉。同時,學院發揮高校科研優勢,為航天企業提供應用技術研究服務,解決技術難題,提高專業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和在企業的應用研究能力。截至目前,已有78名專業課教師到中國航天第七研究院所屬企業接受了專業技能培訓,16名教師與中國航天第七研究院技術管理骨干實現了對口交流,有21名教師既作為專業教師承擔相應的專業教學任務,又作為生產技術人員承擔產品開發、工藝制定、零件加工等生產技術工作。目前,學院已從中國航天第七研究院聘請了135名兼職教師,基本形成了每門實踐技能課程均有一線高技能人才講授或指導的機制,對提高學院教學質量起到了推動作用。
把“現代班組”建設引入學院,使專業教學團隊管理與航天企業管理同軌。學院根據中國航天第七院“現代班組”建設要求制定《現代班組管理辦法》和《現代班組考核標準》,考核教學班組(團隊)的教學教研任務、基礎管理、安全管理、現場管理、民主管理和班組文化,年底評選“金牌班組”“銀牌班組”“銅牌班組”,獎優罰劣。學院電子工程系電子實習實訓教學團隊被評為“金牌班組”。
三、共育校企文化,提高職業素養
學院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秉承航天文化傳統,將航天企業“嚴慎細實”的精神寫入校訓,將航天文化教育貫穿職業素質教育,著力培養“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具有航天文化、航天精神的技能人才。學院在校園環境建設中引入航天文化元素,將航天概論列為學生的必修課程,舉辦航天科技知識與航天文化專題講座,每年10月8日舉辦“航天日”活動,結合航天重大成就舉行慶祝和學習討論活動等,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的校園文化。
四、“理實一體”教學,創新培養模式
學院根據專業優勢和企業特點,積極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1.“三段”式教學
學院機械類專業學生第一段在校內完成理論知識學習和基礎技能訓練,第二段到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生產實習,第三段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
2.“工學交替”式教學
學院汽車類專業學生在校期間邊學習邊實習,學習與在企業實習交替進行。按照高職專科三年制學制,在教學時間安排上按“1+0.5+0.5+0.5+0.5”進行,即第一學年在校內學習,第三學期到企業實習,第四學期又回到校內學習,第五學期在校內完成理論課程學習后到企業實習,最后一學期頂崗實習。
3.“課程接軌”式教學
學院與成都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作開辦“機電專業預開發班”,結合成都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未來的人才崗位需求狀況,共同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實行“1+1.5+0.5”課程教學模式:第一學年學習專業基礎課程,第三、四、五學期由一汽大眾培訓中心與學院共同設置理論課程,由學院教師和一汽大眾工程技術人員共同授課,專業實訓全部在大眾公司實際生產現場或培訓中心完成,第六學期在一汽大眾具體崗位上頂崗實習。
4.“訂單培養”式教學
學院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各企業、成都三疊紀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培養協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對專業和課程進行重新設計,共同組織學生開展實境訓練,企業直接參與對學生的考核、選拔。近年來,學院開辦了多個以行業、企業冠名的訂單培養班,如“航天機械制造班”“大飛機班”“國際一汽物流班”“吉利班”“新希望班”等。
五、學生競爭力強,就業成效顯著
學生參加各項職業技能競賽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參加《英語寫作大賽》獲省級一等獎,參加第五屆全國高校斯維爾杯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賽總決賽獲國家級團隊全能三等獎,參加四川省信息化設計競賽獲省級一等獎,參加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高職組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獲國家級三等獎,參加第六屆全國美育成果展獲學生組特等獎;參加全國ITAT技能大賽獲三等獎13項,參加全國首屆高職高專院校物流技能競賽獲四川賽區總決賽二等獎,學院管理工程系獲國防科工委“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學生舞蹈《航天魂》獲四川省第五屆大學生藝術節非藝術類比賽三等獎。
校企合作成效顯著,畢業生就業情況好。近三年,學院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7%以上,遠遠高于全省平均就業率。用人單位一致反映學院畢業生“能吃苦、能干事、能創業”,對畢業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評價稱職率超過95%。尤其是機械類、電子類學生深受實力雄厚的大中型企業歡迎,如成都一汽大眾公司2010年一次性在學院錄取了800余名學生,2014年提前預訂了學院2015年的畢業生1000余人。2008年、2012年,學院獲得“四川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我國經濟已經進入轉型時期,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已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將堅持高端引領,與更多優質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強化校企合作質量,著力培養技能型人才,真正實現合作的可持續性和校企雙贏。
(作者單位: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