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斌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積極改革創新,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推動小學生全面發展。該文通過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創新模式,更好地推動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工作。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課堂創新;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c)-0136-02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面臨更加開放的、更加多元化的課堂模式,面對這一新的形勢,我們應在傳統課堂中探求新的課堂模式,讓形勢自主性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為他們今后能成為創新性人才而努力。因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模式一定要創新,吸引學生喜歡數學,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1.1 小學課堂情境教學華而不實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大部分小學院校都開始在小學數學引入情景教學模式。然而,由于教師對于情境教學模式的理解不到位,使得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運用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創設的情境過于生硬、創設的情境與課堂內容相差甚遠、創設的情境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造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表面看上去十分繁榮,實際卻空有其外,敗絮其中。
1.2 小學課堂教學模式具有片面性
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產生了許多輔助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技術,現在的小學課堂教學基本上都采用多媒體技術。然而,實際的教學情況卻是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沒變,只是教師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粉筆書寫教學,整個課堂教學還是以教師的講為主,學生仍然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課堂氛圍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使得整個教學工作停滯不前。
1.3 小學課堂教學氛圍凝重
數學知識本身具有很強的嚴肅性和邏輯性,而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表現為感知事物從籠統、不精確向著較精確的方向發展,記憶能力以無意識和具體形象識記為主,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進行轉變。因此,嚴肅的小學課堂教學環境,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加上小學數學概念和定理的枯燥性,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氛圍凝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差,不利于小學數學工作的開展。
1.4 小學教學仍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
面對中考、高考的巨大壓力,使得小學課堂教學工作的壓力與日俱增,雖然國家一直在推行新課程改革,但是收效甚微。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學評價體系把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使得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換湯不換藥,表面上一直在追求創新,實際上還是以分數為根本,成績永遠擺在第一位,學生的其他素質都擺在次要的位置上,素質教育都是空談。
2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模式創新的方法
2.1 小學數學課堂的情境教學創新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引入或者創設有情緒色彩、生動具體的場景,引導學生體驗,從而使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并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充分理解情景教學法的內涵及運用方法,了解情景教學法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情感為目的,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更好地推動數學課堂知識的講授工作。其次,教師在設計情景教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情境教學的創設有很多途徑,包括多媒體視頻、室外教學、班級數學興趣組等,通過不同的途徑,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內容,在玩中學,便于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例如,講授“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時,首先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收集的三角形的圖片,拿出有關三角形的實物,如紅領巾、三角尺、小紅旗等,讓學生對三角形有個初步的認識,之后導入新課,生活中三角形無處不在,最后帶領學生學習三角形的形狀、性質及特征等。
2.2 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教學創新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的感知從無意性、情緒性向有意性、目的性發展,只能記住一些具體、直觀的知識,對于抽象的概念和公式的記憶力差。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性思維能力,掌握牢固的數學知識,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發展。例如,講授“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時,首先首先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收集的三角形的圖片,之后每個小組發放一些不同長短的小木棒,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出各種各樣的三角形,看看誰擺的三角形與眾不同,然后教師演示三角形是怎么圍成的,提問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有哪些特征。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在室外尋找三角形的物體,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知識。
2.3 小學數學課堂的合作性學習創新
合作性學習可以讓學生共同參與,在相互交流中共同進步,合作性學習模式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首先,合作學習的分組要圍繞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分組,充分發揮合作小組中每一位成員的力量,共同解決數學問題,達到共同進步。此外,教師要布置好學習任務,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小組的討論之中,適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并且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例如,講授“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時,課前讓學生自己尋找三角形的物體,課上展示學生找到的三角形物體,之后每個小組發放一些不同長短的小木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親自動手擺出各種各樣的三角形,然后小組討論,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之后教師總結三角形的基本結構。提出新話題,三角形為什么如此廣泛的應用與生活中?用三角形木框實驗,演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之后讓小組動手嘗試一下,最終得出三角形不易變形,具有穩定性。endprint
2.4 創設輕松、愉悅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氛圍
新課程改革提出新型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尊師愛生、教學相長、心理相容,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因此,要打破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擺脫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環境,轉變教師的角色,創設輕松、愉悅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氛圍。此外,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戶外教學、合作教學等方式,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我們生活在數學的時代,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例如,講授“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時,通過投影儀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圖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之后,展示三角形的實物,如紅領巾、小紅旗等,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物體;然后發放小木棒,分組拼接三角形,讓學生對三角形的結構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總結三角形的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2.5 小學數學的評價激勵體系創新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創新教育不僅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體系進行創新,而且要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創新,改革教學評價標準,采用適度的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學習。首先,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要積極給予肯定,對于學生的課堂表現要多鼓勵和表揚,少批評與否定,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不能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創新評價體系,把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平時的表現等納入評價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結語
新課改對學生知識掌握的多少進行了弱化,卻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素養的提升有著較多的要求,做到對學生能力及素養的提高,使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便于學生對數學的持續學習。因此,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徐錦.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探析[J].新課程:中旬,2014,4(4):87.
[2] 邱建華.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校課堂初探[J].課課程:小學,2012,9(9):7.
[3] 屢傳樓.淺析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11):46.
[4] 王毛雨.探討新課改后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4,8(34):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