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面針(江蘇)實業有限公司 陳宏兵
戰略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問題研究
兩面針(江蘇)實業有限公司 陳宏兵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都擁有了一定規模的擴展。而在這種前提下,公司作為國家經濟中的重要組成單位,其如何有效進行公司內部治理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社會都關注的問題。如何在公司制度的組織形勢下,在公司內部引入戰略機構性投資者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有必要對戰略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以為我國公司制度發展,企業擴大生產提出建議。
關鍵詞:戰略機構投資者 公司治理 現狀 對策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的同時,各行各業也有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以公司制為主要組織方式的企業也獲得了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公司治理便成為了非常受關注的話題。
如何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體制,不單單會對公司治理產生重要影響,還會對公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問題產生重要影響。而引入戰略性機構投資者實質上也是一種干預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戰略性機構投資者通過對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的日常經營活動及決策進行監督,防止大股東或者管理層通過掏空上市公司資產等侵害機構投資者及其他小股東權益的事情發生。
基于此,有必要對當前我國公司在治理過程中通過引入戰略機構投資者的方式干預公司治理的現狀進行了解,并對當前發生的為公司治理帶來有利及不利方面的情形進行分析,為我國公司通過引入戰略機構投資者方式進行治理的過程提出建議,促進我國公司治理方面不斷發展完善。
1.1 當前我國部分股份公司中股東權益不完全
在我國,公司治理是非常熱門的議題之一,這直接關系到公司能否更有效率地生產經營、做出投融資決策、規避風險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對當前我國公司治理層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對于一個公司而言,股東身份的完全性將直接關系到公司內部治理過程中行使決策權過程中的決策有效性。而當前,我國部分股份公司中股東的權益不完全性突出,這主要表現在大型國有股份制企業當中。
自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之后,眾多擁有大量資金及資源的國有企業紛紛股份化并上市,而國家以國家股份的方式出資,同時也占據著該公司的重要決策權。
但是,由于該公司的決策權多由政府任命的董事會成員行使,而董事會成員本身并不是國家股的擁有者。這種情況必然導致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董事會成員出于自利的考慮,難以很好地行使其職權,這也就意味著股東的權益具有不完全性,股東權益中的決策權實質上雖然接受政府命令,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屬于部分董事會成員。
同時,在一般的情況下,股份公司的股東是具有完全的市場性的,即其決策及是否退股等行為完全受市場因素決定,但是由于國家股份的存在,導致其決策不單單受到市場因素決定,還受到政府部門的直接干預。在這種情況下,中小股東的權益很難不受到影響,這也給我國股份制公司融資帶來了一定難度。
1.2 當前我國部分戰略機構投資者進行公司治理的動機較弱
在過去,美國的機構投資者一般也屬于消極性投資,并不會對所投資的企業進行強有力的監督和治理,但是隨著美國部分公司出現了內部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權益的事情越來越多的發生,機構投資者的權益也受到了一定侵害,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很多公司的戰略投資者不再采用消極的方式面對被投資公司,而是采用積極的方式進行監督與公司治理,獲取更高的收益。而當前,在我國部分戰略機構投資者由于其很難在公司治理過程中獲得更高額的收益,因此其進行公司治理的動機較弱。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中小股東尤其是小股東搭便車現象普遍。機構投資者由于其自身能力及專業水平的原因,因此其對于公司狀況的分析能力要明顯強于一般的小股東,但是任何經濟分析、市場分析抑或是公司內部情況分析都是有成本的,這使得公司的戰略投資者雖然可以通過自身分析獲得更多的信息進行決策,但是其決策會很容易被中小股東模仿,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需要承擔所有的分析支出和對公司進行監督產生的成本,但卻不能享受所有因此獲得的利益好處,這必然減弱了其進行公司治理的熱情。其次,很多公司由于其內部監督成本較高,機構投資者進行監督的成本可能會高于其收益,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不從事監督管理反而是明智的選擇。
例如,某機構投資者投資于某上市公司并積極地從事內部管理和監督,但是通過該機構投資者的年終財務分析發現,雖然經過內部管理,該項投資給該機構帶來了一定利潤,但是卻花費了大量成本,使得該機構投資者的利潤水平明顯下降。
1.3 當前公司治理過程中的多重代理帶來的利益沖突現象較為突出
伴隨著我國引入公司制度進行企業建設和構建就必然意味著在公司治理方面會出現代理的問題。代理就是通過委托授權他人從事其本身所需從事的工作。而之所以在公司治理過程中會出現代理問題主要是因為公司制度使得投資人實質上并不直接從事公司日常事務的處理,而是授權具有專業管理能力的職業化管理者進行公司內部管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和管理者之間就必然會出現利益沖突。
而當前,我國公司在治理的過程中,由于多重代理現象較多,造成因代理而導致的利益沖突現象更為突出,這也影響到機構投資者參與到公司治理中來的積極性。戰略機構投資者作為投資者其本身對于投資決策及分析具有極強的專業性,但是一旦涉及到公司治理層面,其必然需要通過轉代理的方式聘請管理團隊參與被投資公司的內部管理,且不說這種方式存在著較高的成本,這種方式也必然會出現代理過程中存在的利益沖突和不一致的問題。例如,某公司引入了戰略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但是該投資公司在進行被投資公司的內部管理時需要聘請其他專業管理者進行該公司的管理,這促使了管理的成本偏高,且難以對該專業管理者進行監督。
2.1 逐步改變當前國有股份企業國家股份的持股狀況
過去,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便是眾多的國有企業,這些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隨著我國當前改革力度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市場化水平越來越高,國有股份由于其自身的去市場化造成其在市場競爭中除了通過壟斷行業及高資本投入行業可以獲得較好的生存狀態,在其他行業的發展都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如果想要改善當前我國戰略機構投資者進行公司治理的水平,并提供經濟的發展效率,要逐步降低國有股份在股份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并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的制度。在過去的幾年間,我國政府也正試圖開始進行對于股份制企業股權結構的改革并降低國家股份的持股水平。只有逐步降低國有股份的持股水平,才能解決當前因股東權益不完全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同時,隨著國家股份的不斷減持,戰略機構投資者就有更多的機會從事公司投資,也可以降低因股份結構不合理帶來的公司內部人員控制,以及大股東肆無忌憚損害小股東權益等事件發生的概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改善戰略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現狀,并促進公司治理結構的不斷優化,維護公司發展。
2.2 提升戰略機構投資者進行公司治理的動機
對于戰略機構投資者而言其從事投資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更多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提高其收益的方式才能最終達到提升戰略機構投資者進行公司治理的動機。首先,對于公司戰略機構投資者而言,其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最注重的便是所投資項目的發展前景及盈利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必然會選擇公司結構較為穩固,內部控制水平較高,企業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進行投資。這便會激勵某些內部水平較低的企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經營效率,以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其次,政府部門需要鼓勵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中來,從政策角度掃除機構投資者進行公司治理的障礙。這樣,機構投資者進行公司治理的政治成本就會降低,可以吸引外部機構投資者參與到公司治理過程中來。除此之外,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其所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能并不單單是為了自我牟利,還為廣大的中小股東牟利,在這種情況下,中小股東所獲得的利潤實質上是因機構投資者的勞作而得來的。因此,機構投資者理應享受超過中小股東可以享受到的利益。但是這種利益很難在現實中得以實現,機構投資者必須要意識到其進行公司治理并參與公司監督創造的價值并不僅僅會受到中小股東的搭便車,也會為自身獲取更多利益打下很好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需要明確其進行公司治理的目的,并要了解其參與公司治理可以降低其投資產生的風險,只有這樣戰略投資者才能擁有強勁的動機進行公司治理,最終做到對公司進行監督管理。
2.3 緩和因公司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多重代理產生的利益沖突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家庭式企業模式雖然還在發展,但難以在長久的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而股份制公司由于其出資人只需要承擔有限責任且可以永遠存續,因此獲得了飛速發展。但是,公司制度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必然導致多重代理現象的發展。而多重代理帶來的公司間利益沖突使得機構投資者在進行公司治理過程中收益不高。想要緩和因公司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多重代理產生的利益沖突,需要機構投資者和公司的其他股東之間有較為密切的利益關系,并減弱和其他股東之間的沖突性。這就需要機構投資者通過代理關系進行公司治理時,
通過不同途徑對代理人進行約束并給予代理人與其工作水平相關的利益。首先,機構投資者在選擇對公司內部進行監督管理時,其與代理人之間需要簽訂詳細的約束性協議,規范代理人的權責范圍,同時該代理人應當在權責范圍內進行代理活動,一旦超過代理范圍,其要為由此產生的后果承擔責任。其次,對于代理人進行監督管理時產生的經濟效益可以通過股權激勵等手段進行激勵,但是需要防范代理人可能因為短期利益而給公司和機構投資者帶來的未來利益侵害。綜合以上可以認為,想要緩和因公司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多重代理產生的利益沖突,需要和代理人之間產生明確的代理關系,而非界限不明的代理關系,但是也要防止因代理關系過細造成代理人難以解決突發問題的狀況出現。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公司制度也在全國眾多企業中實行。而戰略機構投資者作為公司治理與監督的重要力量,在公司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對于當前我國戰略機構投資者進行公司治理的現狀進行了了解,并提出對策將促進我國戰略投資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永堅.機構投資者持股與盈余管理[J].商業研究,2015(09).
[2] 宋力,崔甜偉.機構投資者影響力、公司治理與公司價值[J].財會月刊,2015(23).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8(c)-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