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娜+++王興輝
【摘要】從經驗、技能的積累到專業化的形成是高校教師成長中的必經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隨著職業技能的日益累積不斷地提升,高校教師成長中不斷地突破自我的職業技能限制,并突破了自我的專業化技能水平。這一趨勢充分說明了,高校教師的成長道路中,除了擁有專業化過程,還存在與之相反的現狀,即去專業化。在當前高校教育中,教師發展中的去專業化這一現象容易被忽略,但這一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對教師的成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專業化 成長過程 去專業化 作用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17-01
1.專業化發展在高校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影響
高校教師成長過程中,首先通過知識經驗的累積到專業化技能的形成,隨著教師專業化技能水平的提升,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為了改善傳統模式下“填鴨式教學”和“滿堂灌”等應試教育遺留下來的現象,教師需要通過創新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個過程需要去專業化進行適當的協調。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礎上所進行的各種學術性、專業性教育,其培養對象是18周歲以上的青年人或成年人,他們的身心發展都趨于成熟或已經成熟。專業化對于教師成長的影響歸納為下述兩大方面:
一方面,專業化的職業技能訓練,會對教師的視野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約束。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師范類數學專業的本科生,他可能在本科期間善于研究小學到高中的各種數學題型;當他研究生期間,會接受相應的專業化訓練,并且具有明確的研究的方向,這時會針對某一個方向的題型進行鉆研,例如微積分;該學生繼續深造,在博士期間,會接受更為具體、更加專業化的技能訓練,這時的他僅僅會對一種題型進行深入化的研究。上述這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專業化對于人們成長的局限性特征分析。高校教育教學中,教學名師、學術大師的產生必須要在制度上進行科學安排,同時要求學者們堅持自由的精神。
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的成長過程經歷了某一專業化的知識技能訓練之后,這些專業化的職業技能訓練在某種程度上會限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個性化與創新性,甚至會造成教師人格的狹窄化。
2.去專業化在教師成長中的推動作用
高校教師成長之路實際上是專業化與去專業化相互結合的雙向路線。對于新任職的教師而言,應著力加強作為學科知識傳遞條件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操作性的教學法知識、班級管理知識等實踐性知識的培育。一個沒有任何教學經驗的教師,在教育教學初期階段,會接受相應的職業培訓,便于對經驗和技能的積累,這個過程中,該教師經歷的是專業化的成長之路。隨著他知識、技能與經驗的不斷累積,在教育教學中會不斷地形成一套具有自身個性的教學方法,對于之前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可以適當的調節與完善,不再依靠之前的完全專業化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便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與建構,更容易激發起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如果僅僅對教師的道路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則教出來的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一定是死知識,不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失去原有的學習興趣,甚至連教師也會感到枯燥無味。因此,去專業化是對高校教師長期以來一個專業知識教學模式的改善,不能完全取代專業化的發展。
3.去專業化對教師成長中專業化的完善
在當今高校教育教學領域中,有一部分教師擁有專業知識但缺乏思想性,這一原因是由于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專業化發展(知識技能的專業化培養)所造成的。在以現狀的持續發展,會使得高校教師最終變成一臺只會引導學生進行題海戰術的機器,使自身的成長之路變得狹窄。這一現狀的持續發展,造成如今的高校教育依舊將考試看作最終目標,教師與學生的成長以發展收到了專業化的限制。有效解決這類問題,促進教師在成長中專業特性和思想含量并行,需要去專業化來完善高校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弊端。
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卓越教師要在學術研究領域內有很高的建樹,形成自身獨特的研究體系,在本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教師成長道路中的去專業化,主要是建立在教師成長專業化水平的基礎之上。教師不斷地接受專業的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會被一些固定的專業化知識所約束限制,應當時刻地警惕專業化帶來的視野狹窄化、知識限制和個性趣味萎縮等現象,教師應該從一個整體的人的視角出發去看待教育。
4.結論
教師成長之路中專業化和去專業化是兩個并行的通道,二者缺一不可,這兩個方面在成長中沒有時間先后順序。高校教師的成長之路,通過去專業化來豐富教師的知識面,形成教師的個性化發展和創新性教學手段。去專業化需要以專業化為前提和基礎,對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行調節與完善,改善了專業化當中明顯的不足,促使高校教師的成長之路更加具有生命色彩。
參考文獻:
[1]胡建華.高等教育學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5.
作者簡介:
金娜,生于1988年9月4日,漢族,研究方向:現代教育技術。
王興輝,副教授,生于1967年10月21日,漢族,研究方向:教育技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