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小星 曹東波 劉娜
摘 要: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仍然普遍存在只重視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語言技能訓練及語言實際運用的問題。新媒體環境下以專業為導向的混合式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能夠解決課堂教學容量有限與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提高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新媒體;就業導向;混合式口語教學
一、研究背景分析
新媒體環境是指新的大眾傳播的環境,指以QQ群、微信、易信、SNS網站、互動社區和微博客為代表的允許人們撰寫、分享、評價、討論、相互溝通的工具和平臺,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播客等等。以專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是指口語內容要與專業需求密切結合,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口語課程。其目的是提高其在專業學習以及今后職場與生活中的英語口頭交際能力。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無疑會為大學生求職、升學增加一個重要的砝碼。因此,口語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然而在當前國內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中,由于班級大小和課時數量的局限,英語口語教學普遍存在效率低、收效差、學生參與互動少的現象。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習英語十幾年卻不敢開口用英語進行交流。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只重視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語言技能訓練及語言實際運用的問題。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實際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想要達到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因此如何搞好英語口語教學是一個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新媒體環境下以專業為導向的混合式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就是將傳統式的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活動與社交媒體的在線活動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集中線上、線下、課堂、生活多種學習模式的互動平臺,旨在為學生創造一種趣味性、低門檻、多互動的全新的學習體驗。不但可以克服傳統式課堂教學中授課時間不足、班型過大、學生互動和參與少等局限性,而且給了學生按照自身特點和時間安排學習活動的靈活性,讓學生在有網絡的條件下隨時隨地可以使用英語學習材料,延長浸入以英語為母語者錄制的視聽資料的時間,利用社交媒體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減輕課堂教學內容壓力,使課堂時間更為集中有效地運用。
三、實驗過程及研究結果分析
在研究前對學生進行口語需求的問卷調查。從社會需求入手,了解用人單位對不同專業英語交際能力的具體要求,確定各專業英語口語教學目標。本研究以沈陽工程學院2014級能動學院60名學生為試驗對象,并把他們分成實驗組和控制組,教師在實驗前收集各專業口語教學素材。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環境,對收集的口語教學素材進行加工、設計,建設有實踐意義的語言教學資源庫,所建語言教學資源庫內容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專業、就業、職場等需求。對于實驗組學生開展基于新媒體的以專業為導向的混合式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并運用調查問卷、訪談、觀察記錄、在線活動組織等工具采集數據,通過系統化的評價指標進行實驗對比評價,從而研究實驗組學生在接受混合式口語教學模式后口語水平的變化以及對這種教學模式的接受度和滿意度。
這種教學模式是社交網絡和傳統課堂教學的混合。為學生構建一個社會化的英語交流平臺,是降低學生英語交流門檻,讓學生開口說話的有效方式之一。我們將采用線上email, fo
rum, chatroom增強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線下建立語言學習小組定期合作完成口語操練任務,增加學生真正使用英語交流的機會。評價指標的設計方面,制定并完善口語訓練的考核機制與細則。考核通過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盡量細化形成性評估標準。我們利用MyET-MyCT 口語學習診斷平臺和Skype 等專門語音聊天平臺對于所有學生進行了口語測試,研究結果表明新媒體環境下以專業為導向的混合式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實施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和個人發展產生了積極有效的影響, 而且大部分學生對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持肯定態度。
結語: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以專業為導向,構建與專業、就業、職場相關的口語教學資源,將課堂面授輔導、新媒體自主學習以及口語學習效果測試結合起來。它能夠促極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培養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動機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高層次思維和社交技能,從而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與就業競爭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婁小星. 基于社交媒體的混合式英語學習模式構建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 2013.
[2] 馬武林. 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