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軍
【關鍵詞】“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教學片段 賞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1A-
0074-01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是蘇教版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小男孩湯姆在鱸魚開放時間之前釣到了一條大魚,后來在爸爸的教導下重新把鱸魚放回湖中的故事。故事告訴人們: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道理。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經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教師注重對文本內容的思想教育,淡化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分割開來。二是教師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灌輸給學生,使教師、學生和文本分離。但筆者最近聽到一位教師執教該課時,別出心裁地抓住“必須”一詞展開教學,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緊扣“必須”,統領全文
(師板書課題,“必須”二字用紅筆寫,生書空)
師:仔細觀察,這篇課文的題目和我們以前所學的有什么區別?
生1:課文題目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的話,上邊有一個雙引號。
師:你看得很認真。
生2:“必須”兩個字是用紅筆寫的。
師:猜猜老師為什么用紅筆寫?
生3:是為了強調說話的語氣。
師:對,一般會在所說的話后邊加上感嘆號。(板書:這是誰說的話?)
生4:爸爸。
師(板書:爸爸):爸爸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魚被放掉了嗎?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上做標注。
【評析】文有文眼,詩有詩眼。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可以起到統領全文、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緊緊抓住題目中的“必須”一詞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不僅落實了字詞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注意對文章細節的指導(感嘆號的用法),而且從課題的關鍵詞入手,引領學生學習課文,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圍繞“必須”,落實語用
師:爸爸是怎樣說的?誰能在“爸爸_____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句話的橫線上加一個詞?
生1:爸爸低沉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生2:爸爸斬釘截鐵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生3: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師:爸爸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湯姆又是怎樣做的?請你在“ 時,爸爸 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前后橫線上各加上一個詞。
【評析】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致力于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放在首位。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緊緊圍繞爸爸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的語氣描寫,讓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理解不同詞語的搭配中感受爸爸說話時的嚴肅、認真,把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另一方面,通過補充爸爸說話前后的語言描寫,把整篇課文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可謂一舉兩得。
三、抓住“必須”,深層對話
師:爸爸說:“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從“必須”這個詞語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爸爸說話的語氣非常堅定。
生2:不放不行。
生3:沒有一點商量的余地。
師:我們在讀這句話時應該怎樣讀?
生4:斬釘截鐵地讀。
師:“我”聽了爸爸的話以后心里會怎么想?
生5:委屈,難以接受,那是“我”從來沒有釣過的大魚啊!
師:釣魚本來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可這時候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不愉快的事情呢?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生6:因為還不到鱸魚開放的時間。
生7:不管是否有人看見,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約定。
生8:爸爸想讓“我”做一個有社會公德的人。
【評析】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教師緊扣“必須”一詞引領學生深層對話,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必須一詞的含義,而領悟了要在具體語境和深層對話中理解文字隱含的道理。通過交流閱讀感受,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悟了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
【總評】閱讀課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這一節課上,教師抓住“必須”這個關鍵詞引領學生閱讀課文,抓住了閱讀的重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把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學生通過深層對話,逐漸明白了課文主旨,大大縮短了閱讀過程,真正起到了牽一“詞”而動全身的教學效果。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