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東(汪清縣天橋嶺林業中學,吉林 汪清 133204)
如何增強教學效果
靳曉東
(汪清縣天橋嶺林業中學,吉林 汪清133204)
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一些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指出了只看學生考試成績,不顧學生感受的教學是低效的;提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通過教師對學科的興趣感染學生,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強化教學效果。
心理學教學效果影響因素有效教學
從心理學講,讓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既是教學的藝術,又體現了教師的能力和智慧,這里的智慧就包含著師生心理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由于受到升學考試的影響,很多教師為了學生獲得好成績,往往不顧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讓他們不舍晝夜地潛入書海、題海中。在沒有學習能力作基礎、沒有學習興趣作保障的情況下,這種超負荷教與學的做法,雖能讓少數學生獲得優異的成績,卻讓學生的認識領域越走越窄,最終將失去學習能力與興趣,結果得不償失。因此,要強化教學效果,應搞好師生心理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完全符合心理學的觀點,但如今正被“絕不能輸在起跑線”這句話替代。曾教過這么一位學生,初一、初二時,他每天都會自覺完成各科作業,還有時間與同學玩耍??傻搅顺跞螅蠋煵贾玫淖鳂I由“小溪”變成了“大?!?,針對這種情況,他就想方設法地去玩,作業總是一拖再拖,這時老師便對他施壓,家長也由“業余”監護變成“專職”監護。我問他為何不主動完成任務,一向活潑開朗的學生告訴我:“以往完成作業還有空玩,可現在的作業‘全天候'也做不完,既然如此,還不如先玩了再說?!?/p>
從心理上來說,卸下包袱再玩,玩得質量肯定更高,內心也更踏實。這件事讓我陷入了沉思:當作業超量之后,學生對學習態度有可能發生性質的變化,即失去學習的興趣?!斑^”不僅導致“不及”,甚至就此堵住了孩子的學習之路。
這絕不是個例,這種為單純追求成績、一門心思地備戰升學考試的教育方式,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向導,也是學習的直接動力,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者對學生的成績好像永遠也不滿意,教學成果就像是靈魂一樣自始至終主宰著教育者的思想,以至于把教育者弄得是非不明,甚至什么都不顧了。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提高學習成績的過程,可能是學習能力的增強過程,也可能是學習能力的透支過程。前者不但讓學習成績得到提升,還能使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后者雖然提高了學習成績,但卻是以犧牲學習興趣為代價的。雖然學習成績可以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謀取一些利益,但在學習興趣被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再好的利益也是短暫的,無法體現更大的價值。相反,在學習興趣保持與激活的情況下,哪怕稍微差一點的成績,同樣會造就學生的光明未來。
錢學森臨終前同溫家寶同志講擔心中國創新人才不能輩出。錢老的擔心與我們的教學有效(學生考試成績)而教育目的缺失有直接的關系。就拿我所教的初一學生來說,為了能讓學生考個重點高中,教師(包括家長)讓學生過度使用能力,我已看到一些學生對學業倦怠,度日如年,甚至對學習深惡痛絕,但沒有辦法,若不這樣督促和命令的話,學生成績、家長希望、學校聲譽可能因學生成績不佳而受到影響。從橫向看,學生與學生之間競爭的是成績;從縱向看,學生與學生之間競爭的卻是學習的意志品質,而意志品質不單是對學習過程中吃苦耐勞的堅持,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習興趣的保護與學習樂趣的激發。
教學成果如何,從根本上講,絕不能只看在校的成績,因為成績并不能完全代表學生的未來,甚至有可能和學生的未來背道而馳。真正有成果的教學,既包括考試成績,更應包括學習興趣與心理健康狀況。做到這一點才真正做到了既讓教學成果有效又不使教育目的缺失。有了這一點,學生將終身受益,國家就不愁培養不出讓有用的創新人才。這不能不讓我們做基礎教育者的教師深思。
心理學觀點認為:課堂教學藝術性并非完全體現在學科知識和傳授技巧上,還體現在學科教學的整體設想和計劃上,更體現在教師對學生興趣與價值觀的引導、感染與浸潤上。我認為,要讓課堂教學有效、有益、有利于興趣的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教學的高度之上分析問題。
判斷教學是否有效,應看教師的點撥、傳道能否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融會貫通;能否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都是心理因素。基于此,教師不僅要有學科意識,更要站在學科的基礎上,將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不要讓自己陷入在無窮無盡的知識點中。例如我在講“水的力量”這一要點時,并非單純講水的“洶涌澎湃”與“洪水無情”,而是從水的品質上來探究問題,讓學生懂得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能輕靈地卷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能更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能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這樣的教學,有助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掙脫學科的束縛,擴展思維領域。
教師對學科知識的鉆研,屬于教學學科問題;對學科知識的表達,則屬于教學藝術問題。教師采用何種方式表達學科知識,對學生的影響關系極大。
單純說教讓學生毫無興趣,甚至生厭。在講解“保護環境重要性”這一問題時,我利用故事表達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熱帶海洋里,有一種奇特的‘紫斑魚',它在攻擊對手時用身上的毒刺做武器,它越‘憤怒'毒刺就越堅硬,毒性也越大,受攻擊的對象傷害也越深。但本來能活七八歲的‘紫斑魚'實際上活不過兩歲。因為它越“憤怒”,毒刺攻擊越狠,對外的傷害越深,而對自己的傷害也越深,它以怒火中燒毀別人的同時,也燒毀了自己?!苯又規椭鷮W生分析:自然生命在維持生存時,此種傷害是不得已的,而這種傷人在人類社會卻經常上演,雖然其傷人的理由不像“紫斑魚”那般為生存所逼,但結局是一樣的,比如不顧后代利益過度“毀林開荒”、“亂砍濫伐”、“破壞植被”等就是不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必然會招來自然界的懲罰。短短的教學過程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讓學生們深深地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跳出教學看教育。
理解學科知識并以清晰、準確、藝術的方式傳遞學科知識是高效教師,但未必都被學生喜歡。對教師而言,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才是教學的真諦。
蘇格拉底的故事或許對教學有點幫助。一次,柏拉圖對蘇格拉底老師說:“東格拉底這人不怎樣!他老是挑剔你的學說?!碧K格拉底笑著說:“可我卻覺得他這人不錯,他對母親孝順;對老師尊敬;對朋友真誠;常常當面指出別人的弱點,幫助改正;對孩子友善;對窮人富有同情與憐憫……”“但是,他對你卻不那么尊敬啊!”柏拉圖說?!昂⒆?,問題就在這里,一個人若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別人,常常會把人看錯。所以,我看人,從來不看他對我如何,而看他對待別人如何?!碧K格拉底認真地說道。這件事告訴我們以一己之心看問題是看不到事情真相的,要正確、客觀地看問題,就需要跳出自己小圈子來看問題,教學更是如此。
4.重視學生的學比教更重要。
學生本身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參與者、體驗者、研究者和發現者,我們衡量一節課好不好,是看學生提出了多少問題,解決了什么問題,有哪些問題必須是老師幫助解決的,我們弄清了這些問題也就把握了高效教學的本質。在課改不斷走向深入的今天,我嘗試以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小組為單位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通過精讀教材的方式,從鼓勵學生自己嘗試提出問題到現在學生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已經能夠把握教材的主要內容提出問題并主動做好對教材內容的標記。在此基礎上,結合本課所學內容,設計小組合作探究題,抽簽做小組展示并自由質疑,可以達成共識也可以保留意見。從時間上看,從本學期開學到現在將近半學期的時間,學生已經基本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效果給我的感受是老師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學生的學習能力。由于初中思品課是開卷檢測,從學生的檢測結果看,學生的分析、運用、牽移、再現能力都比往屆學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學習的成就感增強了。從初一新生自主學習的開始,我對學生今后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充滿了信心,并有了一點自己的感悟:教師的教永遠都不能代替學生的學,老師的困惑是“我講了多少遍了你們還不會,我糾正了多少遍了你們還出錯?!?,事實上,不管老師講得怎樣好,如何的幽默,深入淺出,分析論證怎樣全面具體,其實都是老師個人知識和能力的再現,很難轉變成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能相得益彰。
總之,教師只看學生考試成績,不顧學生感受的教學是低效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通過教師對學科的興趣感染學生,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浸潤影響學生。放手讓學生真正地學,才會強化教學的效果。
[1]馬英志.影響中國教師的30部外國教育名著[M].柏拉圖.理想國.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第1版.
[2]廖明,姜峰,朱蕾,郭燕鋒.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基于學生教學質量觀視角[J].教師教育研究,2012(06).
[3]牛惠芳,王淑玉.教學效果評價方法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0(02).
[4]李興國,顧東曉,任元璞,顧佐佐.教學設計與氛圍對實踐教學效果的影響[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