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軍
(定西市衛生學校,甘肅定西743000)
中等衛校并入高校過渡期教學管理探索
朱愛軍
(定西市衛生學校,甘肅定西743000)
本文以定西衛校、定西師專、甘肅中醫學院三校合并為例,對院校合并的意義、合并過渡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并提出合并過渡期教學管理的具體對策,以期對合并過渡期的教學管理提供參考。
中等衛校;合并;教學管理;過渡期
根據甘肅省委、省政府加快隴藥產業發展戰略部署,2013年3月,省、市政府決定將定西衛校并入定西師專。2014年4月,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將定西師專整體并入甘肅中醫學院。
甘肅中醫學院是西北地區唯一獨立設置的中醫藥本科院校,也是省內唯一的省屬醫學本科院校,具有較高的中醫藥科學研究水平以及較強的專業人才培養優勢,既是我省中醫藥科學研究基地,也是我省培養中醫藥專業人才的搖籃,肩負著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重任。
定西市自古以“千年藥鄉”著稱,是工信部確定的國家中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110萬畝以上,總產量超過22萬噸,其中中藥材當歸、黨參、黃(紅)芪產量分別占全國的60%、20%和40%。充足的中藥材資源,優良的中藥材品種以及蓬勃發展的制藥企業,為中藥材研究、現代制藥、中醫藥產品開發創造了良好條件。政府為了高起點打造“中國藥都”,大手筆推進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現已引進20多家國內大型企業入駐園區建設發展。
定西師專是定西市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承擔著為地方培養合格人才、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引領地方優秀文化發展的重任,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學校將對現有教學資源按照以醫藥類專業建設為主體,學前教育、師范教育、高職教育三大專業群為補充的建設思路,對現有專業進行提升整合。
定西衛校是甘肅省建校最早的衛生學校,學校先后開設了醫學檢驗、藥劑、護理等14個專業,其中醫學檢驗與藥劑是省級示范專業,在全省乃至全國中等衛校中享有較高知名度。
2013年召開的甘肅省醫學教育座談會指出,據統計,我省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缺口約5萬人。2013年全國高等院校在甘肅招收醫藥衛生類共15 158人,其中本科生為4 609人,占30.4%,專科生為10 549人,占69.6%。我省醫療人才存在斷檔現象,人民群眾健康需求旺盛與醫學人才短缺之間存在突出矛盾,高等醫學教育資源相對匱乏,而中等醫學教育資源相對過剩。會議指出,通過院校合并、加大投入,不斷改善我省醫學教育辦學條件,擴大我省高等醫學教育招生計劃。
將定西衛校整體并入定西師專、定西師專整體并入甘肅中醫學院,對于我省加快隴藥產業發展,優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加快本科醫藥人才培養,推進中醫藥特產產業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省政府常務會議提出了堅持“實質合并、平穩過渡、改革創新、促進發展”的原則,要求盡快實現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統一建設的總要求。這些原則與總要求既適用于院校合并的各個時期,也適用于合并過渡期。
2.1 實質合并
合并院校應在人、財、物、信息等方面整體合并,在工作部署、資產使用、專業學科建設、大型活動、師資培訓、人才引進、教學競賽、課題申報等方面對各合并院校進行統一安排、統一指導、統一檢查,對各校一視同仁,不能忽略任何教職工,尤其要關注處于弱勢中的中等衛校。
2.2 平穩過渡
過渡時期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各級管理人員要及時掌握教職工思想動態,認真細致地做好教職工思想教育工作,消除教職工的顧慮,化解各種矛盾,將問題與矛盾處理在萌芽狀態。
2.3 改革創新
院校合并不是機構、人、財、物的簡單相加,要運用全新思維,認真分析合并院校各自的優勢與劣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在機構整合、專業學科建設、教學資源配置、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等方面改革創新,創造1+1>2n的效果。
2.4 促進發展
3 所學校具有類型、層次上的差異,在合并過渡期應遵循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主動融合、深度融合、各方互動、優勢互補、中高職銜接等原則。院校合并要激發各方辦學活力,以促進專業學科發展、辦學實力增強、學校聲譽提升、發展能力增強、學生就業質量提高。
3.1 等待觀望氛圍濃厚
院校合并,涉及人事調整、財產移交、資源重組、工作崗位變化等一系列問題,不可預見的問題不斷出現,特別是干部調整未到位,干部對未來工作去向不清楚,在工作中有得過且過的想法。干部的等待觀望必然帶來教職工對未來工作的迷茫,缺乏進取意識,應付現有教學工作。
3.2 缺乏主動融合、深度融合
合并院校的隸屬關系、管理體制機制、專業類別與層次、教學工作側重點、教職工觀念與工作待遇等存在一定差異。工作磨合需要一定的時間,磨合中還會出現不同意見甚至相反意見,多頭管理與無人管理現象同時存在,工作中易出現管理不暢、信息不通、并而不合、各自為政的現象。合并院校不在同一校區,教職工在短期內難以建立融洽的同事關系,難以形成有效合力,校園文化難以深度融合。各院校工作的側重點不同,主動融合意識不強。
3.3 中等衛校教職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中等衛校與高等院校相比,行政級別低,教師學歷、職稱、收入普遍低于高校教師,教科研能力、服務社會能力弱于高校教師。合并信息不對稱,中等衛校處于弱勢,干部和教職工總覺得低人一等,管理、教學底氣不足。
3.4 部分教師擔心合并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院校合并,必然帶來專業學科整合、教學團隊重組、工作崗位調整。部分教師將從教學崗位調整到管理崗位、教輔崗位、工勤崗位。工作崗位的調整意味著工作內容與方式、職稱與職務、津(補)貼與生活的變化,部分教師擔心由此帶來工作、生活質量的下降。
4.1 統一思想認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面對院校合并、轉型、升級這一重大決策,不能沒有深入、細致、扎實、有效的思想工作。各級領導要讓教職工明白合并的重大意義在于提升學校辦學實力和個人發展空間,讓大家充分認識到院校合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幫助教職工樹立和諧的系統觀。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崗位調整前繼續做好各自的教學管理工作,防止出現空白。
4.2 學習借鑒成功經驗,盡快完成實質合并
我國高校較大規模的合并重組始于1990年。應通過查閱文獻、實地參觀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從3所學校實際出發,科學論證合并的具體實施細則。政府和院校相關部門要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盡快實現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統一建設,縮短合并過渡期。實質性合并是院校合并成功的唯一途徑。
4.3 推動學科專業融合與調整
院校合并首先涉及專業融合與調整,三校申報了護理、醫學檢驗技術、藥學3個專科專業,順利通過了甘肅省高校專業設置委員會專家評審,教育部同意新專業于2014年開始招生。2014年學校計劃申報3個本科專業,6個專科專業。專業設置與建設涉及專業調研、教師團隊組建、實驗實訓基地建設與整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等一系列工作,這些工作的開展有利于院校的實質合并。
4.4 研究專業類型與層次的差異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合格人才、開展教科研活動以及為社會服務,而中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合格人才。由于三校專業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學科建設重點不同,因而培養對象、培養目標、課程體系不同,對教師的學歷、專業、教科研能力及實踐經驗要求不同,因此,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重點與難點也要做相應改變。引導中等衛校教師研究中職、專科、本科教學的異同,學習高等教育的教學規律、原則、模式與方法,了解本、專科專業目錄、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掌握專業及相關知識,研究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4.5 組建高素質教師隊伍
分析合并院校教師隊伍的學歷、職稱、年齡、專業學科背景構成,明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教師的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組建雙師結構的教師團隊,做好轉型、重組、分流和培訓工作。培訓既要重視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視師德建設;既要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又要重視專業學科帶頭人的培養;既要重視理論教師的培養,又要重視實踐教師的培養,更要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既要重視普通文化課教師的培養,又要重視專業課教師的培養;既要重視教書育人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視教科研水平和服務當地經濟社會能力的提升。特別要重視中等衛校教師的培訓,以適應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達到提高學歷、提升能力、轉變觀念的目的。
4.6 統籌本科、專科、中職教學工作
自2014年秋季學期起,定西衛校校區招收本科、專科、中職3個層次的學生,衛校教師要承擔3個層次的教學任務。通過統籌考慮3個校區教學人員狀況,選聘不同層次的教師承擔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統籌安排教學任務有利于教學團隊互相融合、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有利于建立高效的教學團隊。中等衛校教師要適當減少教學任務,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加培訓學習;繼續參加中職教育的教學研討、教材編寫、學術交流、教學競賽等活動,為中職生負責。
4.7 加強聯系與溝通,增強自信
中等衛校教師要主動參加定西師專組織召開的各類會議、活動、培訓,主動到甘肅中醫學院、定西師專參觀學習、觀摩聽課、教學研討,與相關科室、教學院系對接交流,增強專業學科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建立穩定的溝通交流渠道,感受大學校園氛圍和學術氛圍。
3 所合并院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層次與類型的差異。定西衛校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辦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培養出大批的優秀畢業生,在全國、全省衛生院校各類競賽活動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我們要肯定成績,總結經驗,增強教學管理與教學工作信心。
綜合所述,我們要增強加快合并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提出新思路,拿出新舉措,不斷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優化專業學科結構,不斷推進深度融合,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
G420
A
1671-1246(2015)01-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