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浩,李文放,林兆奮,沈宏亮,王來根,季華萍
(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上海 200003)
PBL教學模式在外科手術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馬林浩,李文放,林兆奮,沈宏亮,王來根,季華萍
(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上海 200003)
總結近年來在外科手術學基礎教學中開展PBL教學模式的經驗,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主導,理論聯系實際,體現團隊協作精神,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增強學生對這門課程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習效果,為后續臨床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PBL教學模式;外科手術學基礎;基本手術操作
外科手術學基礎作為一門重要的橋梁課程通過動物實驗學習基本手術操作,培養無菌觀念,因此在全部醫學課程的學習中必不可少。然而,在臨床工作和帶教過程中不難發現,即使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掌握許多理論知識,到了臨床實習階段也會很快忘記,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不利于臨床工作的開展。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我們在進行外科手術學基礎教學時,應加強啟發式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避免學生一味死記硬背導致的瞬時記憶容易遺忘現象[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于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創立,現已被全世界許多醫學院校采納。PBL教學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學習置于目的明確、現實場景以及相對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自學、小組討論以及適當的教師輔導,讓學生理解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知識、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2]。因此,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模式具有顯著優勢:(1)提高學生多方面能力(利用信息能力、自我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2)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3)克服了傳統教學中人為將知識劃分得支離破碎的弊端,使知識更具系統性;(4)轉變了師生的教育觀念,不僅強調教師與學生互動,而且強調學生間的交流及合作[3]。
外科手術學基礎是使學生掌握手術基本技能和手術基本理論的課程,是一門重要的醫學橋梁課程,是學生從理性認識進入感性認識的階段。我們在外科手術學基礎教學過程中,貫穿PBL教學模式的精神和方法,改革了實踐操作與教學流程,取得了一些經驗。
與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模式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動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了各種場景和問題,如穿手術衣時,雙臂上舉過高,可能導致什么結果?為什么只有戴上無菌手套之后,才能解開胸前交叉的帶子?特別是每次課結束前,會針對下堂課的主要內容,布置幾個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查找資料,進一步加深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討論假設,并在課堂上實踐,這個過程也正是PBL教學模式的精髓所在。
臨床醫學注重理論聯系實踐,我們利用這一特點在外科手術學基礎課堂進行手術演示時,結合具體病例,讓學生認識到該項操作的重要性,從而加深印象。例如,在“術前準備與麻醉”這堂課的實際演示過程中,講授臨床上一例因未看清局部解剖結構而盲目插管,致氣管導管誤入食管的案例。提出問題:這樣做會帶來什么嚴重后果?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認識到氣管插管時,盡可能暴露會厭和聲門,看清解剖結構再插管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又如,講授“縫合方法和闌尾切除術”時,結合一例因荷包縫合不滿意,最終導致腸瘺的病例,讓學生認識到掌握縫合、打結這些基本操作的重要性。另外,課后手術記錄的書寫時,明確要求不能寫枯燥、千篇一律的手術步驟,而是首先假設一個具體的與本次手術有關的病例,然后在具體情境中,結合課堂上學習的手術操作過程,完成手術記錄的書寫。
小組(4人為一小組,8人為一大組)教學是實施PBL教學的重要前提。小組教學的意義與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解決臨床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判斷思維能力[4]。外科手術學基礎的大多數技能訓練需要兩人以上配合方能完成。在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講授基本技能操作后,學生相互觀摩學習,然后逐個演示具體動作或操作過程,其他學生指出其錯誤與不規范之處,教師更正、講解錯誤、不規范操作的原因以及操作要領。通過上述教學互動,使操作技能掌握相對較差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升,更為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樹立集體觀念。不可生輕侮傲慢之心,切要謙虛謹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學者師事之,不及者薦拔之。始終牢記團隊協作,培養集體主義思想,對于成為一名合格的外科醫生至關重要,而這也恰恰是PBL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5]。
針對該課程動手能力強的特點,我們構建了數字化教學平臺,充分運用網絡信息資源,更新了手術操作演示錄像,通過提供圖像、聲音和文本等多媒體素材,使其與課堂教學互補,有利于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外科學教學質量。學生及教師可申請賬號進入教學平臺,通過預設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促使學生主動利用圖書館、網絡或者其他學習工具來完善和豐富學習內容,拓寬知識面[6]。
國內外眾多實踐經驗證實,PBL教學模式是克服傳統醫學教育弊端,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PBL教學模式特別符合外科手術學基礎這門橋梁課程的講授特點,能夠使教學靈活化、精細化、現代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我們將結合外科手術學基礎這門課程的特點和規律,繼續探索符合其教學實際的PBL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專業素養。
[1]Vevea J L.Recovering stimuli from memory:a statistical method for linking discrimination and reproduction responses[J].Br J Math Stat Psychol,2006,59(2):321-346.
[2]Michel M C,Bischoff A,Jakobs K H.Comparison of problem-and lecture-based pharmacology teaching[J].Trends Pharmacol Sci,2002,23(4):168-170.
[3]李桃,周英,紀澤泉,等.基于網絡的PBL教學在雙語課程中的應用與評價[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2):150-153.
[4]黃素群,李麗燕,林雪靜,等.關于PBL教學法與醫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思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9,18(2):133.
[5]崔曉陽,李益,廖虎,等.PBL教學法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J].醫學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6]蔣傳命.網絡教學在高職高專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8):35-36.
G424.1
B
1671-1246(2015)13-0070-02